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沙岩

鎖定
白沙岩是山西省平定縣巨城鎮萬子足村和岔口鄉大紅嶺村的交界地,兩村鄉民往來都從此經過。白沙岩是兩山中間的一個凹形地段,靠南的山叫滑驢坡,靠北的山叫大冬梁。
中文名
白沙岩
地    區
山西省
朝    代
春秋
所在國家
中國

目錄

白沙岩歷史相關

據説,原來白沙岩是兩山中間的一個深溝,中行氏只剩千餘人馬被趙簡子追趕,從晉陽逃往齊國,路經滑驢坡,準備下山向大冬梁方向去投奔齊國。當時正逢夏季,連日大雨,當中行氏的一千人馬疲憊不堪行至滑驢坡,忽然山體滑坡,把中行氏的一千人馬全部葬身泥石流,被掩埋在裏面。中行氏被滅。從此這山就叫滑驢坡。泥石流集聚在兩山中間,形成了現在的白沙岩。

白沙岩簡介

白沙岩其實無沙可言,是實實在在的一道亂石崗,人們為了能翻過山崗,從亂石中撥開了一條路。山口上每天陰風嘶鳴,聲音千奇百怪,夾雜着沙土,使人睜不開眼。崗上山石林立,奇形怪狀。過去還時常有野獸出沒。尤其在萬物蓬勃的夏季,兩旁灌木茂盛,蒿蓬叢生,陰陰森森。膽小的人,白天也得結伴而去,到夜晚更是少有人行。
每逢有過往行人,爬上白沙岩已經大汗淋淋,氣喘心虛,又遇怪風樸面,目及灌蓬怪石,耳聽悽吼悲叫,渾身緊張,尤其在晚上行走至這裏,往往還會遇到陰魂不散的中行氏兵器相碰、戰馬嘶鳴的陰兵過路。膽低的人走一次白沙岩不是感冒,就是發燒。總的休息四、五天才能緩過神來。所以晚上不是特別大膽的人敢冒險外,一般不敢有人行走的。
解放後,兩村路經白沙岩的路修了簡易的土公路,成了大路,現在已經土路變成水泥路,出入都很方便,以前那種景象不復存在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