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族語常用地名)

鎖定
登,用得最多的白族村寨名。如龍登、寺登、砟登、豐登、馬登…這數不勝數的登,就是白族村寨最明顯的標誌,凡帶有“登”的村名,大都是古村落名稱。 [1] 
中文名
屬    性
白族村寨名

目錄

涵義

白族帶“登”的地名,與歷史上的氐人密不可分。氐,從字形看,“氏”下面帶點,表示一個氏族居住在土坡上。不少學者認為氐,乃坻,也作阺。
坻,《辭海》有兩個義項,一為“水中的小洲高地”;二為“山的傾斜面,側坡”,並引張衡《西京賦》“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來説明。“氐字之義,從《説文》為斷崖之崩落,乃四川梯形‘盆地地質構造’之地理形式”(《範義田文集》緒論)。
由此可知白族語“登”,就是漢語“坻”或“阺”,氐人,氐族,就是因居住“坻”地稱呼而來,意即居住在坡面上的民族。 [1] 

歷史背景

從歷史淵源看,遠祖氐人生活的區域,在如今甘肅東南、陝西西南以及四川西北和西部,向西延伸至羌族聚集的河湟地區,向南則延伸到西南少數民族之間,歷史上氐羌合稱西戎。
從所處地理位置看,無論甘肅、陝西,還是四川、雲南,渭水、漢江、嘉陵江、白龍江、岷江、金沙江、瀾滄江流域的崇山峻嶺間,都是白族先民氐人墾殖生活的地方。
從生產方式看,氐人以農耕為主,早在漢代,氐人已有較為發達的農業經濟。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蠻荒歲月,平坦的土地是何等珍貴,聰明的先人不得不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坡地用來居住,平地用來種植莊稼,大山用來砍伐柴薪放牧牲畜。
而且在戰爭頻繁和自然災禍頻繁的歷史歲月中,居住坡地要比居住平地有更多的優勢。春秋爭霸,戰國七雄,秦始皇一統天下,楚漢相爭,漢擊匈奴,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頻繁的征戰、遷徙,大量氐羌族羣陸續入滇,滇地多山的特點,也決定了氐人後裔的白族人自然選擇坡地來安居樂業。
如今深入民間瞭解,就不難發現雲南大大小小的壩子中,最先居住的族羣通常是在山腳坡面上,而非壩子中,在壩子中居住的族羣往往是後來者。
由此觀之,白族帶“登”的村寨,是承接氐人而來的古音、古稱謂,有着幾千年悠久的歷史。簡言之白族語“登”,即漢語“坻(阺)”,氐人、氐族之稱因居住坻地而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