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葉地錦

鎖定
異葉地錦(Parthenocissus dalzielii Gagnep.)是葡萄科地錦屬的木質藤本。小枝無毛;葉嫩時頂端膨大呈圓球形,主枝或短枝上集生小葉複葉,中央小葉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生小葉卵狀橢圓形,有不明顯小齒,兩面無毛;多歧聚傘花序常生於短枝頂端葉腋,較葉柄短,花萼碟形,邊緣波狀或近全緣,倒卵狀橢圓形;果為球形,成熟時紫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1月。 [1] 
異葉地錦分佈於中國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生於海拔200米-3800米山崖陡壁、山坡或山谷林中或灌叢岩石縫中。 [1]  繁殖方法一般為扦插繁殖、播種繁殖或壓條繁殖。 [7] 
異葉地錦的根、莖、葉均可入藥。味辛、澀,性温,有祛風除濕,散淤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風濕痹痛,胃脘痛,偏頭痛,跌打損傷,產後淤滯腹痛,癰疽腫痛等症狀。 [8]  為華南地區常見的垂直綠化植物,宜作牆垣、駁岸和建築垂直綠化材料。 [9] 
中文名
異葉地錦
拉丁學名
Parthenocissus dalzielii Gagnep. [6] 
別    名
異葉爬山虎
草葉藤
上樹蛇
白花藤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葡萄目
葡萄科
地錦屬
異葉地錦
命名者及年代
Gagnep.,1911

異葉地錦植物學史

異葉地錦的意思包括二層:首先,“異葉”是葉二型,有單葉和3小葉;其次,“地”者為匐攀援狀,“錦”者意思色彩絢麗。 [3] 
異葉地錦自法國植物學家Gagnep. (1911)發表以來,中國國內外學者均未進一步研究其模式標本而將其定為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 (Bl.) Merr., 甚至Gagnepain本人同年 (1911) 在《華西植物誌略》(Sarg. Pl. Wils. 1911) 和《印度支那植物誌補編》(Suppl. Fl. Gen. Indo-Chine. 1950) 上,均誤定為該種。 [1] 

異葉地錦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無毛。卷鬚總狀5-8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卷鬚頂端嫩時膨大呈圓珠形,後遇附着物擴大呈吸盤狀。兩型葉,着生在短枝上常為3小葉,較小的單葉常着生在長枝上,葉為單葉者葉片卵圓形,長3-7釐米,寬2-5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微心形,邊緣有4-5個細牙齒,3小葉者,中央小葉長橢圓形,長6-21釐米,寬3-8釐米,最寬處在近中部,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在中部以上有3-8個細牙齒,側生小葉卵橢圓形,長5.5-19釐米,寬3-7. 5釐米,最寬處在下部,頂端漸尖,基部極不對稱,近圓形,外側邊緣有5-8個細牙齒,內側邊緣鋸齒狀;單葉有基出脈3-5,中央脈有側脈2-3對,3小葉者小葉有側脈5-6對,網脈兩面微突出,無毛;葉柄長5-20釐米,中央小葉有短柄,長0.3-1釐米,側小葉無柄,完全無毛。 [1] 
花序假頂生於短枝頂端,基部有分枝,主軸不明顯,形成多歧聚傘花序,長3-12釐米;花序梗長0-3釐米,無毛; 小苞片卵形,長1.5-2毫米,寬1-2毫米,頂端急尖,無毛;花梗長1-2毫米,無毛;花蕾高2-3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邊緣呈波狀或近全緣,外面無毛;花瓣4,倒卵橢圓形,高1.5-2.7毫米,無毛;雄蕊5,花絲長0.4-0.9毫米,下部略寬,花葯黃色,橢圓形或卵橢圓形,長0.7-1.5毫米;花盤不明顯;子房近球形,花柱短,柱頭不明顯擴大。果實近球形,直徑0.8-1釐米,成熟時紫黑色,有種子1-4顆;種子倒卵形,頂端近圓形,基部急尖,種臍在背面近中部呈圓形,腹部中稜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從種子基部向上斜展達種子頂端。花期5-7月,果期7-11月。 [1] 

異葉地錦近種區別

異葉地錦與異葉爬山虎(學名: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 (Bl.) Merr.)近似。但異葉地錦以其卷鬚頂端嫩時膨大呈圓珠形,老後卷鬚不伸長,葉明顯兩型,即長枝上為單葉,短枝上為3小葉,為真正的異型葉種,花序分枝明顯退化,着生在顯著縮短的短枝上,花萼邊緣全緣,很不相同。異葉爬山虎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尼西亞爪哇,分佈於馬來半島、泰國和印度,卷鬚嫩時頂端細尖而不膨大成圓珠形,後遇附着物才擴大成吸盤;通常為3小葉,在模式標本的花序上除3小葉外可見有個別單葉,這並非為一種異型葉的特徵,花序為典型的復二歧聚傘花序,傘房狀,花萼邊緣明顯5淺裂的這一特點不僅區別於異葉地錦,而且有別於地錦屬大多數種。 [1] 

異葉地錦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生山崖陡壁、山坡或山谷林中或灌叢岩石縫中,海拔200-3800米。 [1]  喜陰濕環境,但不怕強光,耐寒,耐旱,耐貧瘠,耐修剪,怕積水。喜陰濕、肥沃的土壤。 [4] 

異葉地錦育植技術

異葉地錦繁殖方法一般為扦插繁殖、播種繁殖或壓條繁殖。 [7] 
扦插繁殖,於初夏用健壯枝條去葉截成15-20釐米,扦插在沙牀上,生根後移栽或入苗袋。種植時結合垂直綠化形式進行施肥、供水、密度調整、支撐、修剪和牽引。 [10] 

異葉地錦主要價值

  • 觀賞價值
中國華南地區常用作城市垂直綠化,宜作牆垣、駁岸和建築垂直綠化材料。 [9]  當冬天氣温下降,葉片顏色將慢慢地變成色彩層次漸變豐富的淡黃色、橙色乃至深紅色,夾雜着綠葉,遠遠看過去,色彩斑斕猶如一幅畫,為優美的觀葉植物。 [3] 
  • 藥用價值
根、莖、葉均可入藥。味辛、澀,性温,有祛風除濕,散淤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風濕痹痛,胃脘痛,偏頭痛,跌打損傷,產後淤滯腹痛,癰疽腫痛等症狀。 [8]  外用治骨折,跌打腫痛,瘡癤。 [5] 

異葉地錦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2] 
參考資料
  • 1.    異葉地錦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關於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6-20]
  • 3.    吳健梅主編. 草木南粵[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9:233
  • 4.    王娟主編. 成理芳華錄 成都理工大學校園觀賞植物[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111
  • 5.    黃志海主編. 嶺南中草藥DNA條形碼序列[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7:284
  • 6.    異葉地錦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4]
  • 7.    劉海桑著,景觀植物識別與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04,第70頁
  • 8.    餘麗瑩,吳雙編著,藥用植物花譜 2,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12,第297頁
  • 9.    李敏著,熱帶園林植物造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11,第209頁
  • 10.    徐英寶,鄭永光主編;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林學會編. 廣東省城市林業優良樹種及栽培技術[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