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次頓

鎖定
異次頓(朝鮮語:이차돈,506年-527年)姓樸(一説為金氏或成氏),名厭觸,字厭都,別名異次頓居次頓處道猒觸伊觸新羅宗室,是新羅法興王時代的著名佛教殉教者,死後被新羅佛教徒視為護法神 [1] 
本    名
樸厭觸
別    名
異次頓
居次頓
處道
猒觸
伊觸
厭都
次頓居次頓處道猒觸伊觸
所處時代
新羅時期
民族族羣
朝鮮族
出生日期
506年
逝世日期
527年
主要成就
新羅法興王時代的著名佛教殉教者,

異次頓生平簡介

異次頓據説是新羅智證王之父、奈勿麻立幹之子——習寶葛文王的後孫,曾祖父是阿珍宗(習寶葛文王之子),祖父名功漢,父名吉升。年幼時起即信奉佛教,法興王時官至內史舍人。新羅初期,阿道傳入佛教時,遭到朝野的反對。及至法興王即位,欲着手興建興輪寺,有意將佛教當作新羅國教,然而大部分大臣仍舊堅信當地的巫術信仰而羣起反對。雙方僵持不下時,異次頓挺身而出,負起建立興輪寺的全責,且為免除國王獨斷專行之咎而毅然自請殉教。按記載,他臨死前,高聲叫喊説︰“餘將因佛法而就刑矣。佛其有神心,餘之死也,必有異於常者。” [2]  果然,他被斬首時,噴出白血(一説為鮮乳),天地昏暗,下起花雨,在場者盡皆大驚。此後,貴族逐漸信奉佛法,興輪寺的建設遂得以繼續進行。 [1] 

異次頓後世紀念

後人為紀念異次頓的殉教,乃在金剛山創建柏慄寺憲德王九年(817),復於柏慄寺建石幢,書其事蹟於上,國統惠隆等更為作墓碑。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台灣)藍吉富 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台灣省: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
  • 2.    (高麗王朝)一然和尚《三國遺事》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