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子墩墓羣

鎖定
甲子墩墓羣,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鹼灘鎮甲子墩村以南約0.5千米處,面積約5平方千米,是漢朝至魏晉時期的古遺址。 [2] 
甲子墩墓羣,封土呈方形。墓葬皆為磚室墓,分單、雙、三室等類型,有覆鬥頂、券頂等,時代從西漢延續至魏晉,埋藏深度在2~6米之間。墓區內分佈有眾多的封土堆,特別是在中心區域內東、西兩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圍,有底徑6~15米、殘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黃土夯築(即“土墩墓”)。甲子墩墓羣出土了較多的隨葬器物,有陶壺、陶鍾、倉、灶、罐、案、井、鼎、博山爐等,還有木馬、木牛、銅弩機等。甲子墩墓羣是河西地區規模較大的古墓羣之一,保存較好,出土器物豐富,對研究漢晉時期河西地區的埋葬制度、喪葬習俗及政治、軍事、經濟、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較高的價值。 [2-4] 
2013年5月,甲子墩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甲子墩墓羣
地理位置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鹼灘鎮甲子墩村以南約0.5千米處
所處時代
漢至魏晉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85-2-16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甲子墩墓羣歷史沿革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由於當地居民不斷開墾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盜,文物部門先後對眾多被盜或露出墓葬進行過搶救性清理。 [3] 
1975年,甲子墩墓羣挖掘出罐、壺、釜、甑、案、耳環等陶器以及木馬、五銖錢等文物。 [4] 
1989年,甲子墩墓羣挖掘出陶罐、木牛等文物。 [4] 
甲子墩墓羣
甲子墩墓羣(3張)
1991年,對甲子墩墓羣5座墓穴進行清理時發現均為磚結構墓室,其中3座為雙室墓,2座為三室墓。 [4] 

甲子墩墓羣遺址特點

甲子墩烽燧
甲子墩烽燧(2張)
甲子墩墓羣,面積約5平方千米,封土呈方形,最大的高約12米,邊長約21米。墓葬皆為磚室墓,分單、雙、三室等類型,有覆鬥頂、券頂等,時代從西漢延續至魏晉,埋藏深度在2~6米之間。墓區內分佈有眾多的封土堆,特別是在中心區域內東、西兩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圍,有底徑6~15米、殘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黃土夯築(即“土墩墓”)。 [2-3] 

甲子墩墓羣文物遺存

綜述
甲子墩墓羣出土陶灶 甲子墩墓羣出土陶灶
甲子墩墓羣出土了較多的隨葬器物,有陶壺、陶鍾、倉、灶、罐、案、井、鼎、博山爐等,還有木馬、木牛、銅弩機等。 [3] 
陶倉
甲子墩墓羣出土陶倉 甲子墩墓羣出土陶倉
陶倉的高和寬均為32釐米,雙層樓閣式。一層有人字型斜坡樓梯,樓梯上兩個人正肩扛糧袋,向上攀行,正中是一扇雙開門,門兩邊各有一隻雞神把守;二層兩端各設一門,門外分別侍立鳥形、牛形神獸。 [2] 

甲子墩墓羣研究價值

甲子墩墓羣是河西地區規模較大的古墓羣之一,保存較好,出土器物豐富,對研究漢晉時期河西地區的埋葬制度、喪葬習俗及政治、軍事、經濟、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較高的價值。 [3] 

甲子墩墓羣保護措施

2013年5月,甲子墩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甲子墩墓羣旅遊信息

甲子墩墓羣地理位置

甲子墩墓羣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鹼灘鎮甲子墩村以南約0.5千米處。

甲子墩墓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甲子墩墓羣,路程約37.1千米,用時約3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