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腳村

鎖定
田腳村,位於坑梓街道東北面,距街道辦事處約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下廖村、圍角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村東有水圍河流過。始建於明末清初,大瀝河從雞籠山(現聚龍山)發源,流向東北方,流經“榮田世居”後,被稱為田腳河,沿岸有頤生、水生、永茂、圍壯4個小村。頤生主要以黃姓為主;水生為黃氏振宗系黃汝元后裔黃道傳一脈所聚居;永茂由黃氏振宗系黃奇禮、黃奇智一脈聚居;圍肚以關姓為主。後4個村合併,因是田腳河沿岸村落而稱田腳村,並一直沿用。
中文名
田腳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沙田社區
地理位置
坑梓街道東北
明清時期,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沙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關姓、葉姓、宋姓。第一大姓為黃姓,明末從嘉應州興寧遷移至惠州府歸善縣白馬碗窯,後輾轉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從坪山江邊村遷移至坑梓,又遷至此地發展。第二大姓為關姓,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其先祖先從江西九江遷移至廣東博羅龍華鴿鬥村(今鶴溪村);後經今惠州新墟鎮、新墟鎮黃竹場、新墟鎮花果管理區,再遷移至該地。第三大姓為葉姓,清朝中期遷移至此。第四大姓為宋姓,遷移至該地的時間已不可考。2015年末,户籍人口496人,其中男性241人,女性255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95歲(女)。非户籍外來人口1萬餘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0餘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60至70年代,村民還通過編織竹製品、燒製瓦窯來補貼家用。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1999年3月,成立田腳經濟合作社。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等。
省道S359線深汕路、丹梓東路、人民路、秀禾路、錦繡東路、寶田一路、寶田二路、榮沙路、壽峯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1991年通電話,1998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2年通互聯網。村內有健身路徑及各種健身器材供村民鍛鍊健身。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保存較為完好的有頤田世居、壽田世居、玉田世居、關氏思蘭祖屋。顧田世居,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由黃道傳在大瀝河中下游東岸買地興建。頤田世居而寬約70米,進深約50米,硬山頂,抬柴式混穿鬥式結構,呈中軸線對稱佈局,庭院式設計,在當時屬較高規格建築。正門是斗拱牌樓,牌樓背面設有石刻畫“瑞益芝蘭,宣統元年孟秋穀旦道傳健立”;二進左右設有天井兼迴廊,設廂房,各廂房闢有小天井;三進天井,設有廳,兩側闢門通往左右廂房,廂房闢有小天井;四進有廳,廳內木難窗,兩側闢門通往左右房。各廂房闢有小天井。現世居中保留有一批精細的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築構件。
壽田世居,始建於清末,坐西向東,面國約50米,進深約25米,佔地面積約1250平方米(不含禾場和月池),建築羣包括半月池、禾坪、前排屋、二進宗祠,中軸線左右護以橫屋、角樓,橫屋均為“鬥鹿式”單元房組合。整個建築用三合土夯築,間用石料,其正面左右各建一角樓,“文化大革命”時期,左側角樓遭破壞,現僅存石側用校。世店止面廾三門,正門上有一門額,上刻“壽田世居”,榆板、柔等有浮雕花卉,山牆有彩繪壁畫“壽喜圖”及寓意福壽雙全的題詩。其一進為迎門,間刻“永發其祥”,迎門兩側闢兩側門入天街,側門間刻“吉祥”“如意”;二進為祠堂,有天井,天井兩側出廊,連至兩側橫屋,堂中供奉着祖宗牌位。
玉田世居,坐西南向西北,面闊約47米,進深約35米,佔地面積約1645平方米(不含禾場和月池)。1920年,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兩層),俗稱“八廳十八井”。世居呈中軸線對稱佈局,中軸“三進兩井”,兩井兩側闢迴廊,設廂房,各廂房都有小天井。一進設有迎門;二進設有天井,井台露天、庭院深沉,四周檐廊搏風板全部彩繪、浮雕各式花鳥等吉祥圖案。上堂橫案刻字“長命富貴”“百子千孫”,中堂橫樑刻字“蘭桂騰芳”“奕世其昌”,下堂橫樑刻字“福祿壽全”,三堂地面全部鋪設紅色方磚。20世紀50至60年代,此處曾被設為學堂;20世紀70年代,曾改作生產隊倉庫。進人21世紀,建了新居之後,玉田世居已閒置不用。
關氏思蘭祖屋,建造於清光緒年間。1935年,關思聰斥資與其兄擴建炮樓式建築,次年竣工。1958年至1980年,此處用作生產大隊糧倉。2010年,關氏後輩按原貌重新修繕,並立思蘭碑以作紀念。該村黃氏族人蔘與了歷屆黃氏族譜的編修,最近一次為2014年由坑梓黃氏宗親聯誼會續修的《深圳坑梓黃氏族譜》,其中收錄“隆師道、敦孝悌、睦宗親、戒輕譜、修墳墓”的祖訓世代相傳。坑梓黃氏族人以其先祖遺下兩首詩(“內八句”與“外八句”)為族訓,並有《黃氏家訓》。每年農曆八月第一個星期六或星期日,該村黃氏族人到坑梓老坑社區祠堂參加祭祖活動。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