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段心村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田心社區下轄村)

鎖定
田段心村,位於坑梓街道中心區,距街道辦事處約0.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大水灣村、牛湖村、石陂頭村及秀新社區新村。地處低山丘陵地帶;阿婆叫瀝河從村北流過。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據《深圳坑梓黃氏族譜》記載,田段心村建村始祖為黃奇緯,當時黃奇緯、黃奇純兄弟從大水灣析出,向南發展,於一片良田中選址建房。因黃奇偉所建圍屋龍田世居處上田段,黃奇純所建圍屋處下田段,故以上田段為村名。後上田段更名為田段心。
中文名
田段心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田心社區
地理位置
坑梓街道中心區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 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 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明末,黃氏先祖從嘉應州興寧(今廣東梅州)遷移至惠州府歸善縣白馬碗窯,再從白馬碗窯遷居坪山高寨子,後又遷到坪山江邊村;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從坪山江邊村遷移至坑梓;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0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60人;80歲以上3人,最年長者8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00人。非户籍外來人口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8人,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美國、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另種有荔枝(品種為桂味、黑葉)、龍眼、番石榴等,未形成規模,村內還有竹林。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4年實行村改居,田段心村改為田段心居民小組,村民轉為城市居民。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紅茶果、板粑等。節慶時,村民多設全豬宴,飲用自釀米酒。
瀋海高速G15線、省道S359線深汕路、田心路、協成路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4年通電話,1986年通自來水,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4年通互聯網。
田段心村黃氏參與了歷屆黃氏族譜的編修,2014年參與了由坑梓黃氏宗親聯誼會發起的《深圳坑梓黃氏族譜》續修工作。
田段心村保存較好的傳統民居為龍田世居,有別於坑梓黃氏其他圍屋風格,其建築是由外圍橫屋圍合而成的三堂兩橫式方形圍屋,為客家城堡式圍屋。建築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總佔地面積達16000多平方米。外圍角樓高四層,其餘部分高三層,中部房屋均有閣樓。堂屋進深開間大,上堂五架樑,木雕精緻。東西各有輔樓,後為半圓形高牆,前部月池向後延伸與高牆連接。牌坊精美,四層角樓和龍廳,有“鍍耳牆”,外圍與中部堂屋之間天井尺度較大,分上下天街。外圍居住用房各成獨立單元,連排佈置。整棟圍屋裝飾精美,保存完好。在“龍田世居”旁,曾建有一“見田書室”(始建於清朝),供該村子弟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毀。世居外的月池被擴大拉長,形成彎曲的護城河護衞整個建築的前半部,後半部有高約四米的城牆合圍。護城河上,圍屋的右側有石橋連通,橋上建有門樓,由華僑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修建。正門上方鑲有“龍田世居”匾額,題於清道光十七年。門楣“留耕”“樹德”,旨在訓導後世族人。龍田世居有門聯“龍門得意登春榜;鳳詔新頒建立田”,寓含龍田世居名字的來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田世居曾被當做國營坑梓農場總部。1997年,黃氏族人遷出龍田世居。2006年,最後一批租客離開龍田世居。龍田世居是深圳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圍屋之一,於1981年被列為寶安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1年6月被公佈為深圳市龍崗區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村黃氏族人每年八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或星期天均會到坑梓老坑社區祠堂參加大型祭祖活動。
代表性人物:
黃仕芬(1899一?),出生於龍田世居,旅居厄瓜多爾。曾提供經濟援助支持國內抗日戰爭。黃仕芬育有七子女,在厄瓜多爾有後人近400人。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