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

鎖定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是2022年4月22日王亞平發表在人民日報文章。 [1] 
作品名稱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
作    者
王亞平
作品出處
人民日報

目錄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全文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
從中國空間站的舷窗望向外面,蔚藍的地球生機勃勃,它周圍是深邃的宇宙,充滿未知。除了看不夠的美景,3次太空授課同樣記憶猶新。我由衷希望通過意義非凡的太空課堂,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求知閲讀的興趣。
2013年第一次授課,短短40分鐘,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科學之門”。返回地面後,我收到很多信,信中飽蘸童真童趣,洋溢着求知熱情。有的説:“我也想飛向太空,探索其中的奧秘。”有的説:“請把接力棒交給我吧!”還有不少孩子問:“什麼時候再有太空授課?”帶着這些期待,經過8年不懈努力,“亞平老師”終於再次追夢成功,登上“講台”。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我和翟志剛、葉光富完成了兩次太空授課活動。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內容更豐富,科學設備更先進。
有的同學聽課後,給我寫信上傳到中國空間站,我高興地回信:“只要敢於追夢、勇於追夢,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這種互動,折射出航天事業對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召喚和激勵。正如科幻作家劉慈欣所説,“太空課堂”最棒的地方,是像一支畫筆一樣,為孩子描繪了一個與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成為航天員,也是一個不斷求知的過程。參加選拔體檢期間,我在散步時偶遇楊利偉,好奇地問:“當航天員最難的是什麼?”他就説了兩個字:“學習。”之後,我深深意識到這兩個字的分量。入隊第一年,我們要系統學習空氣動力學、天文學、高等數學、航天醫學等30多門課程。知識儲備就像蓋房子,要一點一點來,沒有捷徑可走。白天排滿課程,晚上寫作業、預習、複習,書桌上的枱燈從沒在深夜12點前熄滅過。
除了“硬核”專業知識,文學和朗讀也很好地陪伴了我們的太空生活。我們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朗讀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總序,被大家稱為“從遠方傳來的詩意”。平日工作訓練之餘,我也會看電影來放鬆身心,尤其是科幻題材。每當看到銀幕上的航天員經歷,我的內心就會產生強烈共鳴。一邊看,一邊回憶自己在太空中的日子。走出電影院,仰望天空,不禁想到自己趴在舷窗口遠遠眺望地球的情景,心中油然生出對航天事業的熱愛,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陶醉。
如今安全返回地面,我依然渴望帶着孩子們的科學夢再次飛向太空,完成新的探索,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繼續書寫中國和人類航天事業新的輝煌。 [1]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作者簡介

王亞平 王亞平 [2]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台,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三級航天功勳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