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產業鏈

鎖定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即產供銷,從原料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產業鏈條,是各個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佈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助力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實體經濟穩定運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5]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 [7] 
中文名
產業鏈
外文名
industry chain
類    別
經濟學概念
內    容
供需鏈價值鏈企業鏈空間鏈
產業鏈分類
接通產業鏈和延伸產業鏈

產業鏈內涵

產業鏈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聯繫和時空佈局關係而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形態,通常可以從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空間鏈等四個維度予以考察。產業鏈涵蓋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的全過程,包括動力提供、原材料生產、技術研發中間品製造、終端產品製造乃至流通和消費等環節,是產業組織、生產過程和價值實現的統一。 [2] 

產業鏈形成

隨着技術的發展,迂迴生產程度的提高,生產過程劃分為一系列有關聯的生產環節。分工與交易的複雜化對使得在經濟中通過什麼樣的形式聯結不同的分工與交易活動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企業組織結構隨分工的發展而呈遞增式增加。因此,搜尋一種企業組織結構以節省交易費用並進一步促進分工的潛力,相對於生產中的潛力會大大增加(姚小濤席酉民,2002年)。企業難以應付越來越複雜的分工與交易活動,不得不依靠企業間的相互關聯,這種搜尋最佳企業組織結構的動力與實踐就成為產業鏈形成的條件。
圖1 產業鏈 圖1 產業鏈
如圖1所示,產業鏈的形成首先是由社會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機制的作用下不斷引起產業鏈組織的深化。在圖1中,C1、C2、C3表示社會分工的程度,其中,C3C2C1表示社會分工程度的不斷加深;A1、A2、A3表示市場交易的程度,A3A2A1表示市場交易程度的不斷加深;B1、B2、B3表示產業鏈的發展程度,其中,B3B2B1表示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和產業鏈形式的日益複雜化。三個座標相交的原點0,表示既無社會分工也無市場交易更無產業鏈產生的初始狀態。
從C1點開始,而不是從座標原點開始,意味着社會分工是市場交易的起點,也是產業鏈產生的起點社會分工C1的存在促進了市場交易程度A1的產生,在A1作用下,需要B1的產業鏈形式與它對接B1這種產業鏈形式的產生又促進了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於是,社會分工就從C1演化到C2。相應地,在C2的作用下,市場交易程度從A1發展到A2,A2又促進了產業鏈形式從B1發展到B2。接着,按照同樣的原理,B2促使C2發展到C3,C3又促使A2發展到A3,A3又促使產業鏈從B2發展到B3……如此週而復始,使產業鏈不斷形成發展。
產業鏈形成的原因在於產業價值的實現和創造,產業鏈是產業價值實現和增值的根本途徑。任何產品只有通過最終消費才能實現,否則所有中間產品的生產就不能實現。同時,產業鏈也體現了產業價值的分割。隨着產業鏈的發展,產業價值由在不同部門間的分割轉變為在不同產業鏈節點上的分割產業鏈也是為了創造產業價值最大化,它的本質是體現“1+1大於2”的價值增值效應。這種增值往往來自產業鏈的乘數效應,它是指產業鏈中的某一個節點的效益發生變化時,會導致產業鏈中的其他關聯產業相應地發生倍增效應。產業鏈價值創造的內在要求是:生產效率≥內部企業生產效率之和(協作乘數效應);同時,交易成本≤內部企業間的交易成本之和(分工的網絡效應)。企業間的關係也能夠創造價值。價值鏈創造的價值取決於該鏈中企業間的投資。不同企業間的關係將影響它們的投資,並進而影響被創造的價值。通過鼓勵企業做出只有在關係持續情況下才有意義的投資,關係就可以創造出價值來。

產業鏈類型

產業鏈農業

農業全產業鏈是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環節和主體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協同發展有機整體 [3] 

產業鏈光伏

通知指出,多晶硅光伏產業鏈中居於重要環節,發揮着關鍵作用,同時產能形成周期相對較長。 [4] 

產業鏈安全

產業鏈國家

在國家層面,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意味着關鍵生產環節的自主可控 [5] 

產業鏈產業

在產業層面,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意味着戰略支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5] 

產業鏈企業

在企業層面,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更強調核心企業的抗風險韌性。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通常由少量佔據行業主導地位的龍頭企業和眾多圍繞在龍頭企業上下游、資產規模相對較小但在某些細分領域有較強實力的中小企業共同構成。 [5] 

產業鏈作用

1.有利於企業成本的降低。
2.有利於新企業的出現。
3.有利於企業創新氛圍的形成。
4.有利於打造“區位品牌”。
5.有利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產業鏈現代化

從產業鏈維度看,產業鏈現代化體現在價值鏈各環節的價值增值企業鏈上下游分工的有序協同、供需鏈連接性的效率與安全均衡、空間鏈區域佈局的集聚與擴散協調等方面。從產業鏈運轉形式看,產業鏈現代化體現在產業鏈韌性、產業鏈協同和產業鏈網絡化三個方面。 [2] 
2022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確定杭州、武漢、成都等12個城市為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通過機制創新、政策支持等多種手段推動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迭代升級。 [1] 

產業鏈分佈特點

產業鏈完整性

產業鏈是相關產業活動的集,其構成單元是若干具有相關關係經濟活動集合,即產業環或者具體的產業部門;而產業環(產業部門)又是若干從事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羣體。從事相似或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努力探尋自身經濟活動的優區位。在這種“循優推移”過程中,一方面,產業環(產業部門)的微觀構成單位——企業,為了獲取集聚經濟效益,逐步聚集到適合其發育成長的優區位,即原先分佈於各區域的同類企業在優區位實現“企業扎堆”(Clusters);另一方面,各個產業環(產業部門),為了獲取地域產業分工效益,由於具有不同經濟特點和追求各自的優區位而在空間上趨於分散。這樣,產業鏈系統內企業和部門循優推移的空間經濟結果是,產業鏈的各環節分別佈局或配置到適合其經濟活動特徵的特定地點(Specific Locations)。正因如此,當經濟區劃尺度較大時,比如説是大經濟地帶、大經濟區、省域或者流域經濟區時,或者説大到幾乎囊括產業鏈的所有環節的地域空間時,產業鏈表現出明顯的完整性;當經濟區劃尺度較小時,比如説僅是市域、縣域或者説是產業集中發展區時,其地域範圍一般難於包括產業鏈的各環節,這對於某一經濟區域而言可能形成了特色產業,但是產業鏈卻表現出明顯的斷續性。

產業鏈層次性

產業鏈是產業環逐級累加的有機統一體,某一鏈環的累加是對上一環節追加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以獲取附加價值的過程,鏈環越是下移,其資金密集性、技術密集性越是明顯;鏈環越是上行,其資源加工性、勞動密集性越是明顯。由此,欠發達區域與發達區域的類型劃分,往往是依據其在勞動地域分工格局中的專業化分工角色。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資源開採、勞動密集的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低,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低;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細加工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高,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高。因此,區域類型與產業鏈的層次之間產生了內在的關聯關係,欠發達區域一般擁有產業鏈的上游鏈環,其下游鏈環一般則佈局在發達區域。

產業鏈指向性

汽車產業鏈 汽車產業鏈
優區位指向引導產業環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佈局在不同的經濟區位,表現為產業環具有明顯的空間指向性。這種空間指向性主要表現為如下方面:第一,資源稟賦指向性,產業環基於對優區位的追求,勢必在某種程度上依賴區域的資源稟賦,而後者的空間非集中性引起追逐資源稟賦的產業環的空間分散性。第二,勞動地域分工指向性,勞動地域分工使得各區域具有了自身的專業化生產方向,產業鏈對專業化分工效益的追求便造成了產業環的空間分散性。第三,區域傳統經濟活動指向性,區域傳統經濟活動通常是區域特定資源稟賦和區域經濟特色的體現,經濟活動的路徑依賴性和慣性使得區域在產業鏈分工中具有深深的烙印。

產業鏈產品整合

產業鏈整合本質

整合的本質是對分離狀態的現狀進行調整、組合和一體化。產業鏈整合是對產業鏈進行調整和協同的過程。對產業鏈整合的分析可以分別從宏觀、產業和微觀的視角進行。產業鏈整合是產業鏈環節中的某個主導企業通過調整、優化相關企業關係使其協同行動, 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最終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過程。

產業鏈整合模式

以整合企業在產業鏈上所處的位置劃分可分為橫向整合縱向整合以及混合整合三種類型。橫向整合是指通過對產業鏈上相同類型企業的約束來提高企業的集中度,擴大市場勢力,從而增加對市場價格的控制力,從而獲得壟斷利潤。縱向整合是指產業鏈上的企業通過對上下游企業施加縱向約束,使之接受一體化或準一體化的合約,通過產量或價格控制實現縱向的產業利潤最大化。混合整合又稱為斜向整合,是指和本產業緊密相關的企業進行一體化或是約束,它既包括了橫向整合又包括了縱向整合,是兩者的結合。 以整合是否涉及股權的轉讓可分為股權的併購,拆分以及戰略聯盟股權併購是股權併購型產業鏈整合是指產業鏈上的主導企業通過股權併購或控股的方式對產業鏈上關鍵環節的企業實施控制,以構築通暢、穩定和完整的產業鏈的整合模式。拆分是指原來包括多個產業鏈環節的企業將其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從企業中剝離出去,變企業分工為市場分工,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專業化水平。戰略聯盟型產業鏈整合是指主導企業與產業鏈上關鍵企業結成戰略聯盟,以達到提高整個產業鏈及企業自身競爭力的目的。

產業鏈對策建議

產業鏈核心技術

借鑑日本、韓國集成電路設備、材料、零部件等產業發展的經驗,從市場需求出發,採取龍頭企業主導的方式,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建設涵蓋全產業鏈的重大協同創新平台,聚焦關鍵工藝技術,進行設備、材料及零部件共性技術開發中試,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儘早攻克“卡脖子”難題,促進產業鏈升級配套、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出具有規模競爭力的裝備材料企業,提高國產化比例,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6] 

產業鏈生態構建

一方面,參考國際半導體巨頭的發展路徑,強化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戰略合作與利益綁定,鼓勵本土產業鏈上下游加強溝通聯繫、互通有無,或通過國家級產業基金為紐帶強化產業鏈資本聯動和產業聯動,構建自主可控、安排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形成在關鍵時刻和極端情況下可以做到自我循環、經濟正常運轉的循環暢通產業鏈條。 [6] 

產業鏈人才培養

人才是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一方面,改革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動“強基計劃”等服務國家戰略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通過密切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推動實用、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6] 

產業鏈協同發展

發揮頂層設計的引領、規劃、指導作用,堅持在更高層面謀劃理順京津冀產業發展鏈條,促進區域產業合理分佈和上下游聯動。 [6] 

產業鏈產業鏈試點城市

杭州、武漢、成都、寧德、南通、濰坊、合肥、株洲、廣州、深圳、包頭、齊齊哈爾等12個城市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