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產星區

鎖定
恆星形成的場所,主要在巨分子云內。這是蜘蛛星雲中的一個巨大的年輕星團,名字是R136。説它年輕,是因為它只形成了幾百萬年。蜘蛛星雲,即劍魚座30號星雲(30 Doradus Nebula),是大麥哲倫星雲的活躍產星區,同時也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大最豐富的產星區。
冰藍羣星閃耀的迷人空間中,分佈着特大質量恆星,其中一些甚至比太陽還要大百倍。這些沉重的恆星註定會在數百萬年內燃燒,然後匆匆離去,恰似鞭炮般曇花一現。
拍攝這張圖片,選取了紫外線和可見紅光波段,使用的是哈勃望遠鏡3號寬角攝相機,視野跨度距離為100光年。由於蜘蛛星雲距離地球很近,哈勃可以分辨出其中各個恆星,給天文學家提供了恆星誕生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燦爛的恆星向外釋放出紫外線光流和恆星風暴,把周圍物質切出深洞;後者還吹散了包圍着恆星的氫氣雲層。圖片展示了迷人的山峯低谷,中間的黑洞好像聖誕樹的輪廓。除了將氫氣雲層雕刻成豐富的“峯谷地貌”,這些燦爛的恆星還可能產出後代。當恆星風暴撞擊氫氣厚壁時,產生衝擊波,可能誕生新一波的恆星。
這次觀測是在2009年10月20日至27日。藍色部分是最大最熱的恆星;綠色部分是氧氣流;紅色則是閃着熒光的氫氣。
中文名
產星區
外文名
star-forming region; star-producing region; star-formation region
學    科
天文學
譯名發佈方
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產星區星團介紹

“產星區”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佈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版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

產星區補充説明

“英漢天文學名詞數據庫”(以下簡稱“天文名詞庫”)是由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1]  (以下簡稱“名詞委”)編纂和維護的天文學專業名詞數據庫。該數據庫的所有權歸中國天文學會所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