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菜

(菊科萵苣屬萵苣下的一個變種)

鎖定
生菜(學名: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又稱玻璃菜 [5]  、葉用萵苣,是菊科萵苣屬萵苣中的一個變種。生菜多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7]  生菜株高25~100 cm;莖直立,莖枝白色;葉基生、無柄,葉片全緣,葉片上有蠟質,兩面無毛;大多頭狀花序,花黃;花果期2~9月。 [4] 
生菜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後引入中國,在東南海沿岸,特別是大城市近郊及兩廣地區栽培較多。生菜喜冷涼環境,既不耐寒也不耐熱,生長的最適温度為15℃~20℃,適宜在肥沃濕潤的土壤上栽培。 [2]  [4] 
生菜以生食而聞名, [6]  營養豐富,口感清脆,食用方法多,深受消費者喜愛。生菜的經濟價值高,其種植面積逐年遞增,成為國內外水培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 [6]  生菜具有顯著高的鎘積累能力,採取合理的農藝措施,可以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屬積累、保障農產品安全生產, [3]  生態價值高。
中文名
生菜
拉丁學名
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 [5] 
別    名
葉用萵苣、玻璃菜 [5]  [7] 
植物界(Plantae) [5]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5] 
木蘭綱(Magnoliopsida) [5] 
菊目(Campanulates) [5] 
菊科(Compositae) [5] 
萵苣屬(Lactuca [5] 
萵苣(Lactuca sativa [5] 
變    種
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 [5] 
分佈區域
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後引入中國,在東南海沿岸,特別是大城市近郊及兩廣地區栽培較多。 [2] 
棲息環境
生菜喜冷涼環境,喜肥濕潤土壤 [4] 

生菜植物學史

生菜起源於地中海沿海,在5世紀時,傳入中國,由萵苣演化而來 [10]  ;生菜屬於葉菜類蔬菜,因其適合生吃而得名。 [6] 

生菜形態特徵

株高25~100cm。 [4] 

生菜根、莖

根垂直生長,根系發達。 [4]  莖直立,單生,上部為圓錐狀花序分枝,莖枝白色。 [4] 
( 生菜的莖) ( 生菜的莖)

生菜

葉全緣,葉片上有蠟質,兩面無毛。葉基生、無柄,下部的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向上漸小,圓錐花序分枝下部的葉及圓錐花序分枝上的葉極小,為卵狀心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抱莖。 [4] 
(生菜的葉) (生菜的葉)

生菜

生菜大多為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頭狀花序小,舌狀,花黃色,約15枚。花果期2~9 月。 [2]  [4] 
(生菜的花) (生菜的花)

生菜種子

種子銀白色或黑褐色,並有冠毛,能隨風飄散。 [2] 

生菜分佈範圍

生菜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後引入中國,在東南海沿岸,特別是大城市近郊及兩廣地區栽培較多。雲南因特殊的高原氣候環境,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生菜產區,雲南生菜種植區域主要分佈在昆明,曲靖。 [2] 

生菜生長環境

生菜根系淺而密集,其鬚根發達,主要生長在地表20裏面的土層內。生菜對環境條件要求高,陽光充足,忌隱蔽;水分充足;土壤肥力高。 [2] 

生菜生長習性

生菜喜冷涼環境,既不耐寒,也不耐熱。15℃~20℃時,植株生長迅速,為最佳生長温度。高温下,會促進花芽分化,提早抽薹開花,失去營養和食用價值;持續高於25℃,葉質粗老,易腐爛;4℃下種子即可發芽,持續高於30℃,幾乎不發芽;因其根系發達,葉面有蠟質,使得耐旱力頗強。耐寒力也頗強,0℃甚至短期的零下低温對其生長也無大影響。喜肥沃濕潤的土壤,土壤pH值以5.8~6.6為宜。生育期90~120天。 [2]  [4] 

生菜主要分類

生菜依葉的生長形態可分為結球生菜 、皺葉生菜和直立生菜。 [4] 
類型
主要特徵
結球生菜 [4] 
頂生葉形成葉球,圓形或偏圓形。葉片全緣、有鋸齒或深裂,葉面平滑或皺縮。 [4] 
皺葉生菜 [4] 
不結球。 葉片長卵圓形,葉柄較長,葉緣波狀有缺刻或深裂,葉面皺縮,葉簇生,有如大花朵。 [4] 
直立生菜 [4] 
葉片狹長,直立生長,葉全緣或有鋸齒,葉片較厚,肉質較粗,風味較差,在國內很少種植。 [2] 
按照顏色可分為青葉、白葉、紫葉和紅葉生菜 [8] 

生菜繁殖方式

生菜組織培養作為植物無性快速繁殖的重要技術,已被廣泛應用。生菜的子葉、葉片容易進行離體培養,再生率和轉化率較高,可加速其品種改良。需經過無菌苗培養、生根,移栽等步驟。 [9] 

生菜栽培技術

生菜播種栽培

一、選種:選擇優良品種進行播種,如皇帝、凱撒等。二、準備苗牀:選擇保水、保肥性好,肥沃的沙質壤土。充分混勻、鋪平、耙細,並澆足底水,水滲後播種。三、播種:播撒種子,播後覆蓋0.3~0.5釐米厚的潮土,並覆蓋地膜,起保濕作用。四、定植:出苗後,選擇無病害,健康的植株進行移栽,遵循合理密植的原則,要求在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強的黏質壤土上種植,生菜喜微酸性,土壤pH值5~7 為宜。生菜喜濕,全生育期保證水分供應充足。五、科學採收:不結球生菜可根據市場價格進行採收,結球生菜待葉球生長緊密後,採收為好。 [4] 

生菜無土栽培

有基質栽培、水培以及氣霧培栽三種方式。 [6] 
基質栽培一般分為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有機基質主要是含碳、氫有機物,如草炭、牲畜糞便等,其特點是保水、保肥的能力較強,但化學性質不太穩定。無機基質主要是指通過高温等處理後的某些天然礦物,如珍珠岩等,其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但保肥能力較弱。在實際生產中,常採用混合基質,即包含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性能穩定,具有較強的保水和保力。 [6] 
水培是將營養液作為栽培介質,把植物的部分根系浸在營養液進行栽培的一類無土栽培方法。具有省水,乾淨、衞生、產量高等特點,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 [6] 
氣霧培是一種將營養液以霧化的方式噴灑植物根部的一種無土栽培方式。能夠保證生菜有適宜適宜的生長環境,加速植株生長。但成本高,在家庭應用中較少,但可作為智能化未來家庭園藝的發展形勢。 [6] 

生菜病蟲防治

病害
常見的病害有軟腐病、霜黴病、菌核病等。 [7] 
病害類型
主要發病特徵
防治方法
軟腐病 [7] 
發病初期,葉片呈水漬狀,後變褐變軟。葉片腐爛,惡臭。乾燥條件下,腐爛病葉失水變幹,呈薄紙狀。 [7] 
噴施一定濃度的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 [4] 
霜黴病 [7] 
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葉片上有多角形淺黃色病斑,病斑數量較少。背面白色黴狀 物,嚴重時白色黴狀物覆蓋整個葉背致使葉片枯黃而死。 [7] 
一、合理密植,適度增加中耕次數,適時澆水追肥。 二、及時拔除病株並帶出,集中燒燬, 同時噴施一定濃度的金雷、普力克液等液劑。 [4] 
菌核病 [7] 
發病部位最初呈現褐色水漬狀病斑,逐漸向整個莖部擴展,同時會產生似棉絮狀的近白色菌絲體,後期菌絲體轉變成黑色鼠糞狀的菌核體。發病嚴重時,整株萎蔫死亡。 [7] 
一、生菜收穫後,徹底清除植株病殘體及落葉,深翻50-60釐米。 二、覆蓋阻隔紫外線透過的地膜,以上兩個措施可抑制菌核種子萌發,阻隔子囊孢子飄散,減少初侵染源。 三、定植前,噴施一定濃度的嘧黴胺懸浮劑( 施加樂)或速克靈可濕性粉劑。 [4] 
蟲害
生菜潛葉蠅、萵苣冬夜蛾、萵苣指管蚜等是主要發生在生菜上的蟲害。生菜潛葉蠅幼蟲在葉內取食葉肉,形成較寬的蛇形隧道,僅留上下表皮,隧道內有蟲糞,可用一定濃度的氟啶脲或除蟲脲或滅蠅胺藥劑來防治;萵苣冬夜蛾幼蟲主要啃食生菜的嫩葉及花器,可用一定濃度的氟啶脲來防治;萵苣指管蚜喜歡羣集於生菜的嫩梢、花序及葉片反面吸食汁液,傳播病毒病等,可用一定濃度的氟啶·啶蟲脒水分散粒劑或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 [7] 

生菜主要價值

生菜生態價值

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通過採礦、灌溉、污水污泥施用、磷礦肥料以及車輛和工業活動等方式,在環境中不斷積累,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還會影響蔬菜的經濟價值。 [1]  而葉菜具有較強的鎘富集能力,生菜具有顯著高的鎘積累能力,採取合理的農藝措施,可以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屬積累、保障農產品安全生產。 [3] 

生菜經濟價值

生菜作為葉菜類蔬菜,具有營養豐富,口感清脆,食用方法多等優點。由於生菜生長速度快,是可以不使用農藥的無公害農產品,在設施農業中和家庭陽台上可以進行多茬種植,因此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其種植面積逐年遞增。據調查數據分析,北京市年需生菜產量高、市民需求量大,成為國內及國外水培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 [6] 
參考資料
  • 1.    Yu X, Liang L, Xie Y, Tang Y, Tan H, Zhang J, Lin L, Sun B, Huang Z, Liu J, Li X, Tu L, Li 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alian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e) Transcriptome Profiles Revea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n Exogenous Melatonin Preventing Cadmium Toxicity. [J]Genes (Basel). 2022 May 26;13(6):955
  • 2.    譚海燕,童江雲,張力編著.昆明市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技術[M].昆明:雲南出版社,2021(09):239-241
  • 3.    陳志琴,劉奇珍,林強,等. 不同葉菜品種鎘積累評價及降低鎘積累的措施[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2,41(8):1671-1681
  • 4.    胡德新.生菜的文獻綜述[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60.
  • 5.    生菜 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
  • 6.    蘭天. 生菜家庭園藝生產技術[D].內蒙古農業大學,2022:3-4
  • 7.    範蓉蓉,廖晨,於鼕鼕,等.温室大棚生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肥料與健康,2022,49(03):21-24.
  • 8.    《分子植物育種》編輯團隊.生菜[J].分子植物育種,2021,19(10):3486.
  • 9.    鄧瑩,羅雯. 意大利生菜組織培養體系的建立[J]. 安徽農業科學,2016(2):181-183
  • 10.    王坤,呂進英,郭麗珠編著..北方農牧交錯帶主要草本植物圖説[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