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文藝學

(2024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生態文藝學》是2024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生態文藝學
作    者
魯樞元 
出版時間
2024年4月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ISBN
9787533975234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生態文藝學內容簡介

魯樞元長期專注於生態文化研究。自進入21世紀以來,魯樞元致力於將“生態”這一原本屬於自然科學的概念引入現代人的精神文化領域,把“人類精神”作為地球生物圈中一個異常活躍的變量引進生態學學科。他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困境,認真汲取東、西方先民積澱下的生存智慧,試圖讓“低物質消費的高品位生活”成為新時代的期許。因此,他被譽為“中國生態批評里程碑式的人物”“中國生態文藝學及精神生態研究領域的奠基人”。
《生態文藝學》初版於2000年,獲“中國圖書獎”,可謂中國當代文學生態意識全面覺醒的新起點。作者從自然、社會、精神三個層面論述了生態學因應時代變化做出的拓展,揭示了時代面臨的生態困境,努力將生態理論與文藝理論加以滲透融會,對文藝學中諸如創作主體、創作動力、創作題材、接受鑑賞、價值功用、批評尺度,以及地域風格、歷史演替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推動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文學藝術積極參與到世界生態運動中來,從而呈現出新的理論樣態。
書中提出的“生態學三分法”,作為一種理論範式如今已為新一代學人接受並廣泛運用。
《生態文藝學》為國內相關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魯樞元奠定自身學術地位的文藝學專著。此次再版,作者對書稿作了大量修訂增刪,吸納了近二十多年來生態學、文藝學學科在學理和實踐方面的最新成果,較之舊版,可以説是脱胎換骨之作,擁有濃郁的現實意義。

生態文藝學圖書目錄

001_自序
引論 走進生態學領域的文學藝術
002_0.1 天翻地覆的時代
008_0.2 生態困境中的精神變量
016_0.3 黑格爾的藝術難題
021_0.4 生態學的人文轉向與生態文藝學
上 卷
第1章 生態學:新時代的世界觀
032_1.1 人類的元問題
037_1.2 作為世界觀的生態哲學
046_1.3 生態批評的知識空間
056_1.4 後現代是生態時代
063_1.5 重建烏托邦
第2章 文學藝術在地球生態系統中的序位
074_2.1 蓋婭假説:地球是一個“活物”
080_2.2 生物圈與精神圈
085_2.3 三座“金字塔”
089_2.4 生存的輝煌景觀
094_2.5 “文學是人學”的再探討
第3章 文學藝術是一個有機開放系統
102_3.1 文學藝術的生物性隱喻
109_3.2 懷特海與華茲華斯
115_3.3 佛祖的碗與漢字“風”
121_3.4 劉若愚的“文學循環系統”
127_3.5 “生態學三分法”
第4章 文學藝術與自然生態
137_4.1 人生天地間
145_4.2 自然神話與世界復魅
153_4.3 自在的自然美
160_4.4 女性·自然·藝術
166_4.5 懷鄉症與迴歸詩學
第5章 文學藝術與社會生態
177_5.1 社會生態系統的構成
182_5.2 資本主義的原罪
189_5.3 城市生態·鄉村生態
197_5.4 全球化·互聯網·人類紀
207_5.5 懷特海的社會生態學預見
第6章 文學藝術與精神生態
217_6.1 德日進的宇宙精神學説
224_6.2 精神的涵義與精神生態學
233_6.3 現代人的精神病症
244_6.4 菩提樹·開花的樹
251_6.5 棲居:一個生態詩學的命題
下 卷
第7章 文學藝術家的個體發育
264_7.1 文學藝術家的“生態位”
269_7.2 童年生境
275_7.3 逆境·風險·生存壓力
281_7.4 個體風格與環境變異
287_7.5 克隆技術的隱憂
第8章 文學藝術創造的能量與動力
292_8.1 物理能· 生物能· 精神能
297_8.2 精神能量與藝術創造力
303_8.3 靈感迷狂與自動寫作
307_8.4 高峯體驗與變態心理
313_8.5 文學藝術與太陽
第9章 文藝鑑賞中的信息交流
319_9.1 藝術信息的特徵
325_9.2 藝術欣賞的場效應
330_9.3 體外靈思與藝術信息的生殖力
335_9.4 冗餘信息與藝術垃圾
第10章 文藝作品中的“自然主題”
344_10.1 從混沌到協振
348_10.2 從旁落到凋敝
354_10.3 生態文藝潮
362_10.4 園林藝術的啓示
第11章 文學藝術的地域色彩及羣落生態
370_11.1 丹納的生態文藝觀
374_11.2 魯本斯之爭與南宗、北宗
378_11.3 羣落生態與地域文化
383_11.4 藝術物種在當代的滅絕
第12章 文學藝術的價值:修補地球精神圈
393_12.1 價值顛覆與發展迷思
398_12.2 低物質能量消耗的高品味生活
406_12.3 藝術消費是精神的再創造
414_12.4 修補地球精神圈
418_12.5 規避“數字化”風險
第13章 文藝批評的生態學視野
427_13.1 自然的缺席
431_13.2 生態理念與批評尺度
438_13.3 生態批評的內涵
443_13.4 綠色學術的話語形態
449_13.5 生態衝突與社會正義
第14章 文學藝術史:生態演替的啓示
462_14.1 文學藝術是否擁有歷史
464_14.2 矯枉過正與捨本求末
468_14.3 “生態演替”與“新時期文學”
475_14.4 文學藝術史的生態學啓示
485_初版後記
487_新版後記
附錄一
491_常見生態文化名詞淺釋
附錄二
517_中國古代生態文化成語輯錄
附錄三
525_生態文藝學參考文獻

生態文藝學作者簡介

魯樞元,1946年出生於開封市。人文學者,長期從事文藝學、心理學、語言學、生態學的跨學科研究;先後任教於鄭州大學、海南大學、蘇州大學;現為黃河科技學院特聘教授、生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學講座教授、生態文化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系中國新時期文藝心理學學科重建的參與者,中國生態文藝學及精神生態研究領域的開拓者。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創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MAB)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