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幅度

鎖定
生態幅度又稱生態域或生態幅,是指生物體或生物體的某一生理過程對生態因子變化的適應範圍。如一個能在不同氣候地區或多種生境中生存的種,被稱為廣生態幅;典型的熱帶植物,不能適應低温條件,可稱為温度狹窄生態幅。 [1] 
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同一種生物會變化以適應環境,產生不同的“生態類型”。一些植物可以分佈很廣,説明這些植物的生態幅度大,生態適應能力強,而有些植物則只能分佈和生長在特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説明其生態幅度狹窄,生態適應能力弱。
中文名
生態幅度
外文名
ecological amplitade
又    稱
生態域生態幅
定    義
是指植物的適應生態環境條件範圍
特    點
物種的種內、種間的生態幅度不同
主要類型
狹窄生態幅、廣生態幅

目錄

生態幅度概念

生態幅度指生物有機體,或生物有機體的某一生理過程適應生態環境條件的範圍。這個範圍可以指整個生態環境,也可以指生態環境中的某一生態因素。 [2] 

生態幅度特點

生態幅度是有機體或有機體的某一生理過程,對生態環境或其中一個或多個生態因素變化的適應範圍。生態幅度在種內、種間不同,同一個體的不同生育階段,生態幅度也不同。 [3] 
生物能夠在一定範圍內通過自身的生理,形態、結構等方面的功能抗禦生態因子的不利影響而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人們稱這種能力為生物的忍耐力)。生態因子的變化如果超出了生物的忍耐力,就會對生物的生命活動發生限制性作用。某種生物對某種生態因子的忍耐力限度常受其他因子的影響,不同生物體之間或同一生物體的不同生育階段,生物的忍耐力限度也不相同,即不同種生物和不同生育階段的生物有不同的生態幅度。 [1] 
在生態最適域(最適範圍)中,生物生活能力及數量達到最高水平,由於需求能得到滿足,生物對該生態因子的變化不敏感;一旦超出最適範圍,該生態因子的輕度變化即可引起生物生活能力及分佈數量的劇烈變化。 [4] 
有些生物對生態環境條件的適應幅度較大,這種生物稱為廣生態幅,或叫做“廣生性生物”。對生態環境條件適應幅度較小的生物,稱為狹窄生態幅,或稱為“狹生性生物”。如典型的熱帶植物,就不能適應低温條件,則屬於狹生性生物。又如,它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的多種生境中都可以出現,因而它是廣生態幅的植物。 [2] 
樹木的生態幅度隨樹種而異,有些樹種的生態幅度較大,在自然界的分佈較廣泛;有些樹種的生態幅度小,其分佈範圍相應較窄。生態幅度的大小,對於擴大樹種的分佈範圍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引種和育種時,需要研究樹種這一特點。 [5] 

生態幅度劃分類型

根據生物對各種生態因子適應的生態幅度,可分為很多類型,對温度因子的有狹温性廣温性;對光因子的有狹光性和廣光性;對水因子的有狹水性和廣水性;對鹽因子的有狹鹽性和廣鹽性;對濕度因子的有狹濕性和廣濕性;對食物因子的有狹食性和廣食性;對棲息地有狹棲性和廣棲性等。而且,同一生物在不同發育階段,其生態幅度不相同。 [6] 
參考資料
  • 1.    邢賁思,周漢民.人生知識大辭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868
  • 2.    劉鵬編.地球上的生態資源:現代出版社,2012:112
  • 3.    《地理學詞典》編輯委員會.地理學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24
  • 4.    林崇德 姜璐 王德勝主編.中國成人教育百科全書 地理·環境:南海出版公司,1994:222
  • 5.    張仰渠主編.簡明林業詞典:科學出版社,1980:136
  • 6.    周其華,孫冰,李志羣,王宏,陳清林,劉鵬飛主編.環境保護知識大全: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