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隆人

鎖定
瓦隆人是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和凱爾特人混合而形成的民族,所謂“瓦隆”就是源自古代日耳曼語,意思是“外人”,是指當時的説凱爾特語拉丁語的人,瑞士的瓦萊州和英國的威爾士都是來源於同一個語源。瓦隆人通常説法語,但在家中和非正式場合也説瓦隆語和皮卡特語,都是法語的一種方言。
中文名
瓦隆人
類    型
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
相關人種
凱爾特人
釋    義
外人
語言系屬
(法語)印歐語系-羅曼語族

瓦隆人簡介

比利時民族之一,人口約有330萬。分佈在布魯塞爾以南地區。另有部分散居在法國東北部的北部省和阿登省,以及美國、加拿大和扎伊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屬白種人。使用法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信奉天主教。瓦隆人的族源與法蘭西人相近,其先民主要是羅馬化的別爾格人,並吸收有法蘭克人的成分。因此在語言和文化上,瓦隆人和法蘭西人大體一樣。瓦隆語是法語北部方言中的一種。17世紀一度得到發展,後來逐漸被標準法語所取代。5世紀後,瓦隆人所在地區臣屬法蘭克王國。9世紀查理曼帝國分裂後,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4世紀末,大部分地區為勃艮第公國所統一。此後,輾轉處於西班牙、奧地利和法國的統治下。拿破崙失敗後,於1815年劃歸荷蘭。1830年,瓦隆人與佛拉芒人聯合,建立獨立的比利時王國。瓦隆人工業發達,多從事採煤、冶金、機器製造、化工等行業。

瓦隆人語言與宗教

現使用法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信奉天主教。瓦隆人的族源與法蘭西人相近,其先民主要是羅馬化的別爾格人,並吸收有法蘭克人的成分。因此在語言和文化上,瓦隆人和法蘭西人大體一樣。瓦隆語是法蘭西語北部方言中的一種。17世紀一度得到發展,後來逐漸被標準法語所取代

瓦隆人歷程

瓦隆人的族源與法蘭西人相近,其先民主要是羅馬化的別爾格人,並吸收有法蘭克人的成分。公元前5世紀左右,在現今比利時地域上住着屬於克爾特部落羣的別爾格人(比利時由此而得名)。公元1世紀後,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他們和法國地域上亦屬克爾特部落羣的高盧人(見法蘭西人)一起,接受了羅馬文明,完全羅馬化。3世紀以後,他們同化了進入當地的法蘭克人,同時也受到法蘭克人的影響,因此在語言和文化上,瓦隆人和法蘭西人大體一樣。瓦隆語是法蘭西語北部方言中的一種。17世紀一度得到發展,後來逐漸被標準法語所取代。
5世紀後,瓦隆人所在地區臣屬法蘭克王國。9世紀查理曼帝國分裂後,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4世紀末,大部分地區為勃艮第公國所統一。此後,輾轉處於西班牙、奧地利和法國的統治下。拿破崙失敗後,於1815年劃歸荷蘭。1830年,瓦隆人與佛拉芒人聯合,建立獨立的比利時王國。瓦隆人工業發達,95%是城鎮居民(1981),多從事採煤、冶金、機器製造、化工等行業。畜牧業佔農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以養牛、豬為主。農作物有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另有約20萬瓦隆人散居在法國東北部的北部省和阿登省,以及美國、加拿大和扎伊爾(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