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里霍吞城址

鎖定
瓦里霍吞城址,位於黑龍江省樺川縣悦來鎮萬里河村松花江右岸的臨江高崗上,為遼、金時期古城,遼代稱宛裏城 [1] 
瓦里霍吞城址依土崗地勢走向築成,平面呈不規則形,掘土起牆,夯土版築,周長3500米,佔地面積80萬平方米。城內西偏北為圓形土台,俗稱“金兀朮點將台” [2]  。瓦里霍吞城址是女真人在松花下游修築的五國城之一,是中國北方地區在元、明、清3段歷史時期民族文明的考證,對研究黑龍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3] 
2006年5月25日,瓦里霍吞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瓦里霍吞城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樺川縣悦來鎮萬里河村松花江右岸的臨江高崗上
氣候條件
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8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Ⅰ-66
所處年代
遼至清

瓦里霍吞城址歷史沿革

瓦里霍吞城址 瓦里霍吞城址
遼代,瓦里霍吞城址為五國部越裏篤故城 [2] 
金代,瓦里霍吞城址為猛安謀克城寨 [2] 
元代,瓦里霍吞城址為脱斡憐萬户府故城 [2] 
明代,瓦里霍吞城址為萬里衞故城 [2] 
清代,瓦里霍吞城址為赫哲人居住的宛裏和屯 [2] 
1974年,瓦里霍吞城址被發現 [3] 

瓦里霍吞城址遺址特點

瓦里霍吞城址 瓦里霍吞城址
瓦里霍吞城址海拔高程108.4米 [2]  ,城址依土崗地勢走向築成,呈不規則形,掘土起牆,夯土版築,周長3500米,面積80萬平方米 [1]  ,城垣殘高4-10米,基寬9米,上寬2.8米,無馬面,設4座城門,東、南二甕城呈半圓形,內側高4.2米,外側高11.8米,寬26.4米。南部城垣設2道城牆,西部城垣護城河;城內西偏北有圓形土台俗稱“金兀朮點將台”,高2米,周長40米,中間呈凹形,直徑約3米,深約2米;瓦里霍吞城址城內有2道南北走向的戰壕 [2] 

瓦里霍吞城址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瓦里霍吞城址內出土有眾多各代文物,有金代銅印“惱温必罕合扎謀克印”,“大定通寶”,宋代“崇寧通寶”及元代(八思巴文銅幣等;城內出土惱温必罕合扎謀克印,左側刻貞佑三年四月五日,右側刻上京刑部造 [2] 

瓦里霍吞城址研究價值

瓦里霍吞城址 瓦里霍吞城址
瓦里霍吞城址居五國部中心位置,為五國城會盟城,是五國部中保存最完整的最大的城址,該城址的存在對研究黑龍江古代史、民族史具有重要價值 [2] 

瓦里霍吞城址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瓦里霍吞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9至2015年,國家投資在瓦里霍吞城址設置國保標誌立碑4塊、説明牌1塊、界樁200根 [2] 
2014年,樺川縣人民政府對瓦里霍吞城址進行搶救性保護,建設封閉圍欄3200米、文物監護站200平方米、文物展示棚100平方米及全城38個點位安防監控系統 [2] 
2015年,樺川縣人民政府製作了瓦里霍吞城址整體保護規劃 [2] 

瓦里霍吞城址歷史文化

金史》記載“禁軍之制,本於合扎謀克。合扎者,言親軍也,以近親所領,故以名焉。貞元遷都,更以太祖、遼王宗幹、秦王宗翰之軍為合扎猛安,謂之侍衞親軍,故立侍衞親軍司以統之 [2] 

瓦里霍吞城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瓦里霍吞城址位於黑龍江省樺川縣悦來鎮萬里河村松花江右岸的臨江高崗上,城址北臨松花江、西臨松花江支叉頭道河、南距馬庫力山約2.5公里、南垣處在萬里河村、城址東距馬鞍山約1000米,地理座標為北緯46°10′07.1″,東經130°51′06.0″ [2] 
開放時間
瓦里霍吞城址開放時間為全天。
門票
瓦里霍吞城址門票免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