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琉璃河大橋

鎖定
琉璃河大橋,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橫跨於琉璃河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拱橋,其規模僅次於盧溝橋。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皇帝下詔建造石橋,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修。琉璃河大橋古為“良鄉八景”之第一景—“燕谷長橋”。 [2]  [8] 
琉璃河大橋呈南北方向,上部結構為石拱,下部結構為石墩台。全長191米,寬11米,高約8米,為九孔聯拱石橋,中孔最大,拱券頂部雕刻有鎮水獸頭。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西側南數第34根望柱西南稜角上刻有“石匠三千名”的記錄。琉璃河大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石橋之一,其橋面保存有幾十道車轍痕跡,這些車轍深十幾釐米,是幾百年來古代鐵軸車碾軋形成的,對研究古代橋樑和風俗有重要文物價值。 [2-3] 
2013年5月3日,琉璃河大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琉璃河大橋
外文名
Liulihe Bridge
地理位置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
所處時代
明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佈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710-3-008

琉璃河大橋歷史沿革

琉璃河石拱橋,最早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據《日下舊聞考》記載,“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皇帝敕詔修順天府琉璃河橋”。 [7]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琉璃河大橋重修。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又在石橋的南北兩方加築路堤,堤寬19.8米,高4米,長約2000米。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由於歷年洪水的沖刷,石橋南側三孔塌陷,交通中斷。萬曆皇帝撥內帑銀命內官監太監何江督修,並派軍隊支援施工,歷時兩年,修復工程完成。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山洪暴發,將橋沖斷20餘丈,清政府隨即撥鉅款,命直隸總督李鴻章派員監修,年餘竣工。
民國時期,經戰亂破壞,橋面等壞損,橋樑依然堅固。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琉璃河大橋未進行過較大的修繕工程,每年進行例行保養。
1959年,在橋面和兩端路堤的條石面上,加鋪油路面。
1966年,京石公路改建時,對該橋的橋基和橋身進行維修和簡單維護。 [2]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建築特色

琉璃問大橋呈南北走向,橫跨琉璃河上,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築,結構嚴謹,規模宏大,全長191米,寬11米,高8米左右。共11孔,橋體根據河水實際流量的需要而設計,中孔最大,兩側橋孔依次減小。中孔拱券券臉石正中雕有精美獸頭。橋上建有實心欄板178塊,望柱88對,望柱和欄板均雕有海棠線紋飾,雕刻手法古樸簡潔,敦實大方。橋面以條石平鋪,構件之間嵌以銀錠鐵榫連接,異常堅固。 [2]  [3]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文物遺存

琉璃河大橋邊上的石碑 琉璃河大橋邊上的石碑
琉璃河大橋南頭東邊遺存《敕修琉璃河橋記》石碑一座,記述了明萬曆年間修繕琉璃河石橋及路堤的史實,也就是第二次維修。 [9] 

琉璃河大橋文物價值

琉璃河大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石橋之一,其橋面保存有幾十道車轍痕跡,這些車轍深十幾釐米,是幾百年來古代鐵軸車碾軋形成的,對研究古代橋樑和風俗有重要文物價值。 [2]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文物保護

琉璃河大橋文保碑 琉璃河大橋文保碑
1984年,琉璃河大橋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琉璃河大橋進行第五次大修繕工程,橋面鋪了幾十年的瀝青被清理。 [10] 
2003年,北京市政府在琉璃河大橋的一側修建了新橋,琉璃河大橋停止使用,北京市政府撥專款進行全面修繕,去掉後期鋪在橋面的柏油層,恢復了歷史原貌。 [3] 
2013年5月3日,琉璃河大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琉璃河大橋歷史文化

琉璃河大橋史料考證

《明世宗實錄》記載:“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九月,浚良鄉琉璃河,置橋其上,名其橋北雲仙積,南曰永明。” [9] 
  • 《日下舊聞考》記載:“良鄉縣西南四十里有琉璃河,自房山龍泉峪流至霸州,入拒馬河。又胡良河自房山經涿州入此河,舊有橋,長數十丈,橋畔倚一鐵桿,長數十丈,蓋鎮壓之物。”由上述文字看出,琉璃河大橋初建規模應追溯到元代。 [7] 
  • 《良鄉縣誌》記載:“此橋(琉璃河大橋)建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萬曆三十年 (1602年)重修。巨石砌至水底,其下柏椿櫛比,巨馬盧溝未必有此鞏固。故三百餘年經大水者,數十次毫無損傷。” [7] 

琉璃河大橋詩文

  • 《琉璃河》
煙林葱茜帶回塘,橋影驚人失睡鄉。
陡起裹帷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鴛鴦。 [4]  [6] 
  • 《過雪橋琉璃河橋》
小橋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馬蹄。
遊子衣裳和鐵冷,殘星荒店亂鳴雞。 [5-6] 
  • 《聖水大石河懷古二首》
遠源來自百花山,萬轉千回山作堤。
半壁高張青慢帳,龍泉翻碎碧琉璃。
良鄉舊縣今何在,聖水嘉名古已題。
讀罷水經題注誤,求其沿革總迷離。
古人遺蹟渺難求,此水依然滾滾流。
故殿已無唐節度,洞天誰記漢留侯。
龍潭歷代空祈雨,孔水何年再泛舟。
世事變遷成幻夢,空從故紙説千秋。 [7] 

琉璃河大橋旅遊信息

琉璃河大橋地理位置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國道G107上。

琉璃河大橋交通信息

交通:北京市內乘坐公交838路、917路快等到達琉璃河站下車。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4-04]
  • 2.    韓揚主編. 橋塔[M]. 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4.09:35-41.
  • 3.    段柄仁主編;《北京文物百科全書》編輯部編. 北京文物百科全書[M]. 北京:京華出版社, 2007.03:288-289.
  • 4.    南宋乾道六年( 1170年),詩人范成大於途經琉璃河,作有《琉璃河》。
  • 5.    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後,被解往大都,路過良鄉縣琉璃河時感懷賦詩《過雪橋琉璃河橋》。
  • 6.    顧夢紅著. 房山村落文化[M].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11:153.
  • 7.    趙潤東著;劉寶忠主編. 琉璃河古鎮史話[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08:102-109.
  • 8.    《良鄉縣誌》(民國十三年版),載良鄉八景:“燎崗古塔、城腳雞鳴、鹽溝雪浪、廣陽遺城、燕古長橋、梁公芳沼、望諸君墓、賀雲夕照。”
  • 9.    古橋魅影  .中國農村雜誌社[引用日期2023-04-04]
  • 10.    北京琉璃河古橋連接南北交通,與新橋相望,更顯滄桑  .北晚新視覺[引用日期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