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生種

鎖定
現生種亦稱“現存種”。是指現在在地球上一定空間內生存的物種,特別指對地史和歷史時期而言,當今尚有生存的物種 [1] 
中文名
現生種
外文名
Living species
學    科
生態工程
領    域
環境科學
別    名
現存種
釋    義
現在在地球上一定空間內生存的物種

現生種簡介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所在區域為研究我國全新世氣候演化及全球變化的重要窗口,該區域全新世古氣候研究薄弱,未見定量研究。對介形類現生種進行詳細生態調查是利用其定量重建古氣候的必要前提與基礎。以洞庭湖介形類現生種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分佈與生態特徵。

現生種化石

現生種化石始於早更新世,見於雲南元謀、四川巫山和湖南保清等地均在現生種分佈範圍之內。 [2] 

現生種物種描述

本研究發現介形類 6 屬 10 種,它們為比利時舍氏玻璃介( 相似種) Schellencandona cf. belgica、豆形豆形玻璃介 Fabaeformiscandona fabaeformis、布氏土星介Ilyocypris bradyi、克氏麗星介 Cypria kraepelini、粗糙土星介 Ilyocypris salebrosa、喙盲星介( 相似種) Typhlocypris cf. rostrata、無偶鬥星介 Cypridopsis vidua 及鬥星介屬( 未定種) Cypridopsis sp.,其中 C.sp.包含3個種。

現生種布氏土星介

殼體描述殼厚,殼體表面密佈小斑坑。殼體側視長圓形,背緣較平直,腹緣中部內彎明顯,中前部最高,兩端皆鈍圓,後端小於前端。擁有 5 個閉殼肌痕,於近圓形區域緊湊分佈。較窄內殼層分佈於殼體兩端,後端較前端稍窄。分佈與生態特徵 北非、歐洲、北美、印度及我國青海、貴州、湖北 、四川和重慶有報道。該種 33 樣點有發現,分別佔樣點總數與發現殼體樣點數 29.20%與 48.53%,丰度較高,為洞庭湖優勢種。全湖分佈,丰度較高樣點如 13、17、19、S06、S09 及S46 等。分佈水域的理化參數為:水温 20.33 ℃,pH值為 7.37~8.60,溶氧量 5.30~7.50 mg /L,電導率 202~362 μS /cm,水深 1.1 ~ 6m。其中,當前種主要分佈於水深 2~4 m。

現生種克氏麗星介

度量 ( mm) 長 0.47~0.59,高 0.32~0.42 。殼體描述 殼體小,殼壁薄而光滑,被較稀疏細毛,半透明。殼體側視近似半圓形,後中部最高,近腹部最長,高約為長的 2/3。背緣中部圓拱,腹緣中部略內凹。前緣較低,窄圓,後緣高,寬圓。兩殼不等大,左殼略大,於腹部疊覆十分明顯,並在前後兩端均超出右殼。右殼於背部稍高左殼。分佈與生態特徵 歐洲與亞洲。我國上海、浙江、江蘇、江西、雲南、貴州與海南均有報道。該種15 樣點有發現,分別佔樣點總數與發現殼體樣點數 13.27%與 22.06%,丰度較高。全湖分佈,主要集中於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少見,且丰度很低。丰度較高樣點如E20、E21、E23及E24等。分佈水域的理化參數為:水温 20.33 ℃,pH值為 7.89~8.40,溶氧量5.40~7.95 mg /L,電導率197~370μS/cm,水深1.4~4m。其中,當前種主要分佈於水深2.5~3.5 m [3] 
參考資料
  • 1.    《環境科學大辭典》編委會. 環境科學大辭典(修訂版)[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8.
  • 2.    施大釗,王登,高靈旺編著. 齧齒動物生物學[M]. 2008
  • 3.    陳亮, 劉江, 唐振平, et al. 洞庭湖介形類現生種的分佈與生態特徵[J]. 沉積學報, 2019, 37(01):1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