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班超投筆

鎖定
班超投筆,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
本    名
班超
別    名
班仲升
班定遠
所處時代
東漢時期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
出生日期
公元32年(壬辰年)
逝世日期
102年
主要作品
《請兵平定西域疏》
主要成就
出使西域,促進民族融合

班超投筆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1]  !”

班超投筆翻譯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縣縣令班彪的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固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漢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漢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説:“小子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呢!”

班超投筆詞語解釋

彪: 班彪
固: 指班固
研: 同"硯"
修: 講究,,重視
孝謹: 孝敬父母,辦事謹慎
恥: 以...為恥
涉獵: 廣泛閲讀
詣: 到...去
效: 模仿,效法

班超投筆文學常識

同義詞:投筆從戎 (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 釋 :投:扔掉。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
出 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 例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7章:“如果我現在是二十幾歲的青年,我要立刻~,雪此國恥。”
他象同世交子弟閒話一樣,問了問賀人龍的家庭情形,“~”的經過。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義詞 :棄文就武
反義詞 :解甲歸田
燈 謎 :秀才當兵
典故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