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班本杜人

鎖定
班本杜人(Bambundu)
西南非洲的安哥拉民族之一。亦稱“姆本杜人”、“安本杜人”、“金本杜人”。主要分佈在西中部寬扎河流域。有150萬人(1978),為國內第二大族。屬尼格羅人種班圖類型。使用班本杜語,屬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剛果班圖語羣。多保持萬物有靈原始信仰,部分人信奉基督教。約在13世紀,處於南遷過程中的班圖人的一支進入安哥拉北部和中部,其中定居在寬扎河地區的就是班本杜人。除班本杜人本支外,還包括姆巴卡人和恩東戈人等支系。他們約在17世紀初便已掌握鍊鐵、織布等技術,並與鄰族和外來人進行貿易。
中文名
班本杜人
外文名
Bambundu
別    名
“姆本杜人”、“安本杜人”
1978
有150萬人
民族歷史
先後於16世紀、17世紀建立過兩個強盛的封建王國:恩東戈和馬坦巴。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恩東戈王國,於1576年建立羅安達城,以此為中心從事奴隸買賣。1884年以後,安哥拉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馬坦巴王國著名女王恩辛加曾領導安哥拉人民抗擊葡萄牙殖民者,被非洲人尊稱為民族英雄、“黑人母親”。安哥拉解放戰爭時期的政黨“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即是以班本杜人為基礎組成的。經過長期鬥爭,班本杜人與國內其他各族人民一起,於1975年獲得獨立。
另有部分班本杜人分佈在扎伊爾(7萬)、 贊比亞(6.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