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炳華

(考古學家)

鎖定
王炳華,1935年生,江蘇南通人,著名考古學家。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7月至新疆,進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1987年獲評研究員。1989年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兩次獲新疆“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榮譽稱號,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退休後,筆耕不輟,繼續從事新疆考古研究工作。2005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講授“新疆考古”等課程。2017年結束聘期,寓居上海。
王炳華先生在新疆考古第一線工作達40年,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田野考古經驗,對新疆塔里木盆地周緣各綠洲、羅布淖爾荒原、吐魯番盆地、天山北麓各綠洲、伊犁河流域、阿勒泰山前地帶古代遺存,均曾親歷並展開過調查,取得了不少開拓性成果。在新疆沙漠考古、古代民族考古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享譽國內外西域研究學界。 [1]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王炳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江蘇南通
出生日期
1935年11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考古學家

王炳華人物概況

1935年3月25日,王炳華出生於江蘇南通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教育工作者,堅信“教育救國”的理念,一心辦教育,將畢生心血都投入到基礎教育事業。母親是大家閨秀,外祖父是當地很有名的中醫。憑藉家庭文化的薰陶,母親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重視教育的家風,也為年幼的王炳華更好成長提供了難得的保障。
1955年,王炳華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在友人的建議下,他選擇了歷史專業。1958年,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成立。當時,政府和學界均意識到新疆考古的重要價值與文化意義,但苦於沒有專業人才,諸多具體工作無法展開實施。196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書的王炳華聽説後,當即決定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新疆這個地方,跟我的性格很像,那裏安靜,是一個可以安心做研究的地方。新疆考古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那裏可能我會有所發現。”就這樣,1960年9月王炳華正式進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走上了新疆考古路。
1960年,在剛剛步入新疆考古事業之時,王炳華與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同仁最初選定吐魯番作為工作對象。由於新疆博物館籌備組已經在吐魯番有所動作,經過協調,王炳華等人便決定放棄吐魯番,轉而去北疆開拓新天地。
1976年,在結束了文物出版社的工作之後,王炳華返回新疆。當時穿越天山峽谷的南疆鐵路正在修建,沿途發現了眾多文物。消息傳到烏魯木齊,王炳華隨即決定前往阿拉溝。位於新疆南天山之中的阿拉溝,是古絲綢之路的“天山道”,地勢險峻,最窄處僅能通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在吐魯番托克遜縣西南,位於托克遜、烏魯木齊、和靜三地之間。
1979年底,王炳華率隊進入位於羅布泊西北的孔雀河河谷進行考察。他們根據馬蘭基地官兵的提示發現了古墓溝墓地,正是在這裏發現了樓蘭古屍,讓其在幾千年後完好無損地重現天日。
1989年起,王炳華開始接手考古所所長工作,自然成為中日合作尼雅考察的學術隊長。1995年,王炳華率隊在沙漠中前行時,意外地發現了一段胡楊棺木,尼雅一號墓地由此現世。
2000年,王炳華正式退休。“如今,我們都已進入遲暮之年。雖然早已退休,但還真是‘退而不休’,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老王他早年長期辛勞奔波在戈壁沙漠從事考古發掘,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並享譽世界,時不時地飛越在世界幾個國家之間從事着國際學術交流……”。退休後的王炳華,多次到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講學,甚至走出國門,給韓國、法國、瑞典、日本等國的高校或研究機構介紹新疆文物考古與西域文明。
2013年4月,王炳華組織召開“吐火羅問題”學術座談會。此次座談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邀請考古、歷史、語言、體質人類學、分子人類學等學科專家學者,就國內外學界流佈的新疆早期居民是來自歐洲的“吐火羅”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2014年冬,王炳華借參加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辦的佉盧文世俗文書國際研討會的契機,與北京大學教授段晴及國內外知名語言學家等人再次來到尼雅遺址。 [1] 

王炳華科研項目

先後參與並主持過吐魯番阿斯塔那、鄯善魯克沁伊犁河流域烏孫古墓、阿勒泰克爾木齊、帕米爾葱嶺守捉城、鹽湖元墓、天山阿拉溝、哈密五堡、巴里坤蘭州灣子、羅布淖爾古墓溝、天山呼圖壁康家石門子生殖崇拜巖畫的調查、發掘。主持了與日本學者在尼雅遺址的調查、發掘,與早稻田大學歷史考古學者對絲綢之路新疆地段的調查及交河溝西晉唐墓地的發掘,組織了與法國科研中心315研究組在克里雅河流域,與韓國高麗大學學者對絲綢之路的調查,足跡及於天山南北、沙漠內外。先後出訪過法國、日本阿富汗瑞典奧地利印度和香港地區等,進行考古文化交流,擴大了新疆文物考古事業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關於羅布淖爾古墓為墓地、呼圖壁生殖崇拜巖畫、哈密五堡、阿拉溝及尼雅精絕國上層統治集團墓地的發掘,為歷史考古界所關注。

王炳華研究方向

新疆考古學研究、西域古代文明、絲綢之路考古文化

王炳華個人作品

主要著作有《絲綢之路考古研究》、《天山生殖崇拜巖畫》、《吐魯番的古代文明》。合著有《新疆歷史文物》、《烏孫研究》;主編《法國西域敦煌名著譯叢》、《新疆文物考古新收穫》。主要論文有《塞人歷史文化鈎沉》、《羅布淖爾古墓為發掘及其研究》、《唐安西拓撅關考》等近百篇。提出了塞、烏孫、沙漠考古文化新概念。是新疆文物考古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