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昕

(高麗忠穆王)

鎖定
王昕(1337年—1348年),高麗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蒙古名八思麻朵兒只(Padma Dorji,又作八禿麻朵兒只,藏語意為蓮花金剛)。他是高麗兩位由元朝公主所生的國王之一(另一位是其曾祖父忠宣王王璋),父親是高麗忠惠王王禎,母親是德寧公主亦憐真班。王昕早年以元子身份入質元朝,父王遭元朝流放並死去後,他被元順帝冊封為高麗國王。在位時由王煦金永暾等大臣輔政,設立“整治都監”,試圖對各種積弊加以改革。但王昕享國四年即病死,葬於明陵。後恭愍王上諡號顯孝”,元廷賜諡“忠穆”。
本    名
王昕
別    名
八思麻朵兒只、八禿麻朵兒只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出生地
高麗
出生日期
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十五日
逝世日期
至正八年(1348年)十二月五日
信    仰
佛教 [1] 
諡    號
忠穆顯孝大王
陵    墓
明陵

王昕人物生平

高麗忠穆王王昕生於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十五日,是高麗忠惠王王禎的長子,母親是出身元朝皇室的德寧公主亦憐真班。
忠惠王第二次即位後,以元子身份入質宗主國元朝,可能與叔父“大元子”王祺(後來的恭愍王)同時入元宿衞。他師從樸仁幹,至正三年(1343年)十一月三十日,師傅樸仁幹去世,王昕手書召大臣金仁沇、金永暾朴忠佐入侍,但未得到高麗宰樞兩府的批准。 [2-3]  就在數日前,高麗政局發生劇變,王昕的父親忠惠王在迎接元朝詔使時突遭元使逮捕,隨即押往中國,十二月二十一日被元順帝流放到江西行省之揭陽縣。忠惠王南下時,王昕還特地派裴佺給父王送去一件衣服。 [4]  而在高麗則是由元朝資政院使高龍普(高麗出身的元朝宦官)肅清了樸良衍、林信等忠惠王寵信的“小人”,以奇轍洪彬權署徵東行省 [5] 
至正四年(1344年)正月十五日,忠惠王死於流放途中的岳陽。此時王昕僅有八歲,但因為是元朝公主生的兒子,所以最有資格繼承高麗王位,再加上先前覬覦高麗王位的沈王王暠伯顏倒台後也隨之失勢,所以王昕幾乎毫無懸念地成為新任高麗國王。在冊封之前,先由高龍普抱着王昕去見元順帝,順帝問王昕:“你是學你父親呢?還是學你母親呢?”王昕回答説:“願意學母親。”順帝感嘆這孩子天性好善惡惡,便下詔冊封王昕為開府儀同三司徵東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高麗國王,這是至正四年(1344年)二月的事。 [6]  四月二十六日,王昕回到高麗,是為忠穆王。 [7] 
忠穆王即位之初所頒的教書表示要改革弊政,救恤百姓。 [6]  當時,年幼的忠穆王在書筵上學習儒家經典,政局則由母后德寧公主及大臣王煦金永暾安軸等主導,他們廢止了寶興庫、鷹坊等搜刮民脂民膏的機構,下令將權門勢族非法掠奪的土地和奴婢歸還本主,並再次革除了武臣政權所設的人事機構——政房,將其權力分割於典理司和軍簿司(但不久即恢復)。
為了深化改革,還在至正七年(1347年)設立了“整治都監”,此舉得到了元順帝的支持。然而改革勢必得罪不少權門勢族的既得利益,尤其是受寵於元順帝的奇皇后一家,奇皇后的族弟奇三萬就被整治都監的官員活活打死,引發徵東行省理問所的干預,成為當時的一個嚴重事件。最後元順帝寬大處理,只派人杖責了一些整治都監的低級官員,整治都監則被允許保留。 [8] 
至正八年(1348年)十月,忠穆王生病,離開王宮,移駕各寺院及私第。同年十二月五日,忠穆王薨於前宰相金永暾(已在當年七月去世)的府邸,享年十二歲,葬於明陵。後恭愍王上諡號為“顯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廷賜諡“忠穆”。 [7] 

王昕軼事典故

史稱忠穆王“性聰慧”。 [9]  他曾想閲讀李白杜甫的詩歌,左政丞韓宗愈回答説:“抽黃對白,無補於政。”忠穆王繼續要他進獻,韓宗愈託辭沒有管理這些書的人,最後忠穆王還是沒如願看成。 [9] 

王昕歷史評價

  • 李穡:近世言太平者,必稱明陵朝。……明陵五年,朝野清謐,士樂民附,謂之小康,亦不過矣。 [10] 
  • 高麗史》:忠穆、忠定皆以幼衝即位,德寧、禧妃以母之尊用事於內,奸臣外戚用事於外,二君雖有穎悟之資,何能為哉? [7] 

王昕家族成員

王昕影視形象

辛旽》(2005年MBC大河劇),閔丙鉉飾
參考資料
  • 1.    《高麗史》卷三七,世家第三七,《忠穆王世家》:丁卯 王受菩薩戒於內殿.
  • 2.    《高麗史》卷三六,世家第三六,《忠惠王世家》:壬辰 判密直司事樸仁幹卒於元, 仁干時為元子師傅.
  • 3.    《高麗史》卷一〇八,列傳第二一,《諸臣傳·金仁沇》:忠穆為元子在元, 以師傅樸仁幹卒, 手書招仁沇及府院君金永旽, 咸陽君朴忠佐等入侍, 宰樞不許故未赴.
  • 4.    《高麗史》卷三六,世家第三六,《忠惠王世家》:元子使裴佺, 獻衣一襲. 佺獻已卽行, 王使呼之, 則不及矣. 無一人從行者, 王手持衣袱而去.
  • 5.    《高麗史》卷三六,世家第三六,《忠惠王世家》:朶赤等命龍普整治國事, 德成府院君奇轍, 理問洪彬, 權徵東省. 龍普遣人捕王之侍從羣小樸良衍·林信·崔安義·金善莊·承信等十餘人, 囚之. 宋明理·趙成柱·尹元佑·韓暉·康贊等, 素與龍普善故免. 龍普與轍·彬·蔡河中等, 封內帑.
  • 6.    《高麗史》卷三七,世家第三七,《忠穆王世家》:忠惠王五年 二月 丁未 高龍普抱王, 以見帝, 帝問曰, “汝學父乎? 抑學母乎?” 對曰 “願學母.“ 帝嘆其天性好善惡惡, 遂令襲位, 時, 王年八歲. 下敎, 戒國內臣僚, 一革弊政, 慰恤百姓.
  • 7.    《高麗史》卷三七,世家第三七,《忠穆王世家》。
  • 8.    《高麗史》卷一一〇,列傳第二三,《諸臣傳·王煦》:煦等以奇皇后族弟奇三萬, 倚勢奪人田, 恣行不法, 杖之下巡軍獄死. 行省理問所收都監官佐郞徐浩·校勘田祿生訊問, 煦與永旽呈書於僉議府曰, “我等親奉帝命, 整治本國. 今行省理問所, 以三萬之死, 歸咎都監, 囚浩·祿生, 理問河有源挾私枉問, 必欲誣服. 自今不能整治, 冀轉達中書省.” 旣而煦與永旽, 欲親奏帝如元, 理問所累遣人追之, 悉囚都監官. 會帝遣中書省右司都事兀理不花等, 賜衣酒於王及煦·永旽, 以賞整治, 煦·永旽, 至洞仙驛遇之乃還. 不花以帝命, 問整治幾何. 理問所聞之, 釋浩等, 又因浩誣服, 囚都監官吳璟·陳永緖·安克仁·李元具·全成安於獄, 尋釋之. 復欲誣加其罪不服, 皆下獄. 元聞三萬死, 遣工部郞中阿魯·刑部郞中王胡劉等, 來鞫之, 復遣直省舍人僧家奴, 杖整治官白文寶等十數人. 惟煦·安軸, 以帝命原之, 光轍·元具, 以病免杖. 帝仍降璽書, 復置整治都監, 令煦判事.
  • 9.    《高麗史》卷一一〇,列傳第二三,《諸臣傳·韓宗愈》:王嘗欲觀李白·杜甫詩, 宗愈曰, “抽黃對白, 無補於政.” 王命進之, 宗愈託以無典守者, 竟不進.
  • 10.    李穡:《牧隱稿》卷一九,〈烏川君諡文貞鄭公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