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居士磚塔銘

鎖定
《王居士磚塔銘》唐顯慶三年(658)刻,有方界格,刻於磚上。楷書,十七行,行十七字。上官靈芝撰,敬客書。
明萬曆年間出土於西安城南百塔寺。此銘出土時已裂為三塊,繼裂為五,再裂為七,且失去第一塊,故全拓完本甚罕見。
此塔銘與褚遂良字體有神似之處,然不乏端凝,結體既端莊方正,又豐澤秀潤;筆法上輕重得當,可以説融冶眾長,別出新意。
經陸恭、繆曰芑、彭翰孫、潘承厚、吳湖帆等收藏。翁方綱、李丙署端。有翁方綱、吳雲、褚德彝、吳湖帆等題跋。
中文名
王居士磚塔銘
作    者
上官靈芝,敬客
出版時間
2001年6月1日
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
頁    數
29 頁
ISBN
9787806720035
類    別
中國碑帖經典
開    本
16 開

王居士磚塔銘內容簡介

唐人楷書雖然理法大備,而唐之書家亦風格迥異,或瘦硬,或肥勁,或圓潤,或方勁,但無不骨肉相襯,初學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如果能精心臨摹,則一輩子受用無窮。唐代善楷法的書法家極多,除了知名的書法家之外,更有一些佚名或不見經傳的書家,敬客所書的《王居士磚塔銘》便是無名書法家所書的傳世精品。《王居士磚塔銘》,十七行,行十七字,上官靈芝撰文,敬客書。此塔銘刻於唐高宗顯慶三年。因其石甚薄,出土未幾便遭損裂,始破為二,繼破為三,又破為四,後碎作七,故世傳佳拓極少。

王居士磚塔銘媒體評論

《王居士磚塔銘》簡介
唐代是我國楷書的成熟時期,法度備全,端莊勻稱,為後人立則,示人以規矩,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特別是初學者尤當以沉着為本,從唐人楷法入手,則下筆有源,結字勻稱,而後流溢為行草,出之以奇崛,才能於共性中抒發個性,此所謂『知常達變』之道。其實唐人楷書雖理法大備,而唐之書家亦風格迥異,或瘦硬、或肥勁、或圓渾、或方勁,但無不骨肉相稱,初學者可按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如能精心臨摹,則一輩子受用無窮。唐代善楷法的書家極多,除知名的書家之外,更有一些佚名或名不見經傳的書家,敬客所書的《王居士磚塔銘》便是無名書家所書的傳世精品。
《王居士磚塔銘》正書,十七行,行十七字,上官靈芝撰文,敬客書。此塔銘刻於唐高宗顯慶三年(六五八)。敬客,生卒年不詳,亦不知為何處山林逸士,《寶刻叢編》與《寶刻類編》皆無其名,但他昕處的時代正
王居士磚塔銘
王居士磚塔銘(14張)
值初唐諸家如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書法的全盛時期,因此敬客所書此銘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們的影響,錢泳《跋王居士磚塔銘》日:『《王居士磚塔銘》近日所傳者非斷本即翻刻本,要如比之精拓而完善者鮮矣。餘嘗謂唐初書家各立面目,惟是刻能兼率更(歐陽詢)、中令(褚遂良)之長而獨出機杼,此其所以妙也。』今觀此銘,楷法精妙,體勢俊逸,風神挺秀,深得歐、褚意法而又能自出機杼,無疑為唐楷中之佼佼者,趙之琛跋雲:『敬客書直與歐、虞、褚、薛相抗衡,習楷者當奉為圭臬也。』此塔銘書後即掩埋黃土之下達九百餘載,直至明萬曆年間方始出土。又因其石甚薄,出土未幾即便遭損裂,始普破為二,繼破為三,又破為四,後碎作七,故世傳佳拓極少。更因此刻書法婉泣秀整,深獲世人喜愛,幫輾轉翻刻況想仿效,精者亦幾可亂真。今選用趙叔孺所藏初原本公諸於世,以供廣大書法愛好者賞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