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仁求碑

鎖定
王仁求碑,位於安寧市城南20公里鳴矣河鄉小石莊村葱蒙卧山上,王善寶於唐武周聖歷元年(698年)十月十日立碑,1992年,為加強保護,在碑的北面300餘米處建一墓園,將碑移至園內建亭保護。 [2] 
王仁求碑,碑紗石質,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寬1.17米,厚0.36米,屓屭座,長2.6米,高0.89米。 [2]  古碑用砂石雕成高2.81米,寬1.50米,由一個大石烏龜託着,成都閭丘均撰文,王善寶書丹,中題“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碑文共34行,每行53字,楷書。 [1]  上鐫碑名10字,並浮雕雙龍及佛像一龕,碑文正書34行,行17~51字不等,計1628字,加碑名10字,合計1638字。
1961年,王仁求碑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05月25日,王仁求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王仁求碑
地理位置
雲南省安寧市鳴矣河鄉小石莊村
所處時代
[1]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862-4-52

王仁求碑歷史沿革

唐麒德元年(664年),開設姚州都督府,統一指揮雲南各部落抗禦吐蕃貴族的鬥爭。後來陽瓜州刺史蒙儉叛唐,糾集洱海地區的部落首領,大舉進犯姚州。“唐用西爨酋長王仁求為將,平定亂事,這次戰爭狠狠打擊了雲南洱海地區的親吐蕃勢力,但唐兵損失過重,只得暫時放棄了姚州。 [1] 
唐垂拱元年(685年),在王仁求的兒子王善寶等的奏議下,唐王朝又再置姚州,在此基礎上又在姚州增設七鎮,派兵駐守,接着唐王朝終於驅除了吐蕃的人侵勢力。 [1] 
王仁求碑,王善寶於唐武周聖歷元年(698年)十月十日立碑。 [1]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
1982年,安寧縣進行文物普查時,在王仁求父子墓東面20餘米的沖溝中發現有花紋墓磚。後因水土流失,在斷崖上暴露出磚室墓座。由於農民取磚砌牆,造成破壞。 [5] 
1989年3月,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文管會、安寧縣文化局派員對王仁求碑及王仁求父子墓進行了清理發掘。 [5] 
墓園 墓園
1992年,為加強保護,在碑的北面300餘米處建一墓園,將碑移至園內建亭保護,亭為木構六角攢頭頂式樣。碑亭後面設有複製的王仁求墓,其上亦建一亭,墓園四周設有圍牆,大門面向東南,門兩旁分設休息室與看守人員居室。門外有一修復的石刻獸,門對面約20米設一八角涼亭。 [2] 

王仁求碑建築格局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碑紗石質,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寬1.17米,厚0.36米,屓屭座,長2.6米,高0.89米。古碑用砂石雕成高2.81米,寬1.50米,由一個大石烏龜託着,成都閭丘均撰文,王善寶書丹,中題“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碑文共34行,每行53字,楷書。 [1]  上鐫碑名10字,並浮雕雙龍及佛像一龕,碑文正書34行,行17~51字不等,計1628字,加碑名10字,合計1638字 [2] 

王仁求碑文物遺存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著名金石學家王昶任雲南布政使時,派人尋訪王仁求墓,因墓而得碑,遂為王氏父子修墓,並於王仁求碑側立《修唐河東州刺史王公墓記》石碑一通。 [2] 
王仁求碑,碑北200餘米處有一片緩坡地帶名為“王官墳”,有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的王仁求父子墓兩座。1982年安寧縣進行文物普查時,在王仁求父子墓東面20餘米的沖溝中發現有花紋墓磚。 [5] 

王仁求碑歷史文化

王仁求碑碑文內容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碑文贊述王仁求任河東州刺史期間,一面建議唐廷設置姚府以西20餘州,並對之開發管理;一面又助唐將討平陽瓜州刺史蒙儉與土酋和舍之亂,而立有戰功。碑文中使用了武則天創造的新字。河東州建置不見於新舊《唐書》,其地當在元代趙州(今大理市鳳儀鎮)一帶,地處西爨白蠻與陽瓜州烏蠻轄地之間。碑文所記此史實可補正史缺遺,同時亦證明了唐廷對雲南邊疆的治理及其政令的實施,另外反映了王仁求對唐廷的忠貞 [2] 

王仁求碑相關人物

王仁求,生年不詳,安寧郡人,西爨白蠻大姓酋長,出身使持節河東州諸軍事,河東州刺史,加上護軍。王仁求雖處邊庭,卻處處關心唐朝的疆土開拓,曾以此處土地肥美,生產豐饒為由,於龍朔中(約公元662年),建議唐王朝對雲南“宜郡縣以從事”。唐咸亨間,陽瓜州(今巍山縣北)刺史(蒙詔主)蒙儉,對姚州發動軍事進攻,王仁求慨然率領勁旅身先士卒,為唐王朝奮力作戰。咸亨五年(674年),王仁求病歿,終年44歲 [2]  ,王氏死後24年,王善寶始為之安葬、立碑。其子王善寶襲父職,也受到唐王朝的信任,曾“宿衞京都”。王仁求活動的年代,雲南正處於兩沒落,南詔逐漸興起之際。
王善寶,仁求長子,曾宿衞京師,後承襲父職。出身雲麾將軍行左鷹楊衞翊府中郎將,使持節河東州諸軍事,兼河東州刺史,上輕車都尉,新昌縣開國子,公士,擅書法。
閭丘均,生卒不詳,成都人,武后時官博士,尋罷。後因事貶為循州司倉。又從唐九徵為管記。閭丘氏能文善詩,唯以文章著稱。與詩人杜審言,陳子昂齊名。此碑之文當是應王善寶之請而作。

王仁求碑文物價值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碑文雖為王仁求而寫,卻涉及當時雲南的重大史實,從多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史料,碑文所記此史實可補正史缺遺,同時證明了唐廷對雲南邊疆的治理及其政令的實施,且反映了王仁求對唐廷的忠貞。王仁求碑共1638字,碑文運用了許多武則天時代改造的新字,足見王善寶等是如何執行和貫徹唐王朝的政令。碑文“字畫古勁”,反映了中原文化在連續的傳播,這些新字很快推廣到雲南,説明了當時盛唐文化已經深人六詔全境,同時也表明了當時雲南與內地交通暢通、關係密切。 [1] 

王仁求碑保護措施

1961年,王仁求碑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05月25日,王仁求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王仁求碑旅遊信息

王仁求碑地理位置

王仁求碑,位於安寧市城南20公里鳴矣河鄉小石莊村葱蒙卧山上,位置在東經102°21~102°37′、北緯24°31′~25°06′。

王仁求碑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王仁求碑:從昆明站出發,路程大約56公里,約需要6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