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

鎖定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位於敦煌市區西北90公里處的南湖鄉二墩村北戈壁灘中,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最西端,南面和阿爾金山遙對,北面和馬鬃山相望。
玉門關遺址的遺存主要包括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漢長城及烽燧遺址。 [2]  包括20 座烽燧、18 段長城邊牆遺址。 [5]  玉門關始建於公元前2世紀,廢棄於公元3世紀,前後使用歷史長達500多年,是絲綢之路起始段的終點,也是絲綢之路天山廊道的起點。 [2]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4年,玉門關遺址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8] 
中文名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
外文名
Yumen Pass
地理位置
甘肅省敦煌北境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無等級
門票價格
40元/人
佔地面積
600多平方米
著名景點
玉門關 漢長城
批    次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歷史沿革

漢元狩至元鼎時期(前121—前111年),漢得酒泉之地,至此置玉石障,駐兵把守,故稱玉門關。 [9] 
元封三年(前108年),自酒泉列亭障至玉門,並築小方盤城於玉門西界,是西極最後一障,由玉門侯官守之,受酒泉玉門都尉統轄。 [9] 
太初四年(前101年)之後,敦煌已置郡,天漢元至二年,敦煌已設都尉,玉門關由玉門縣城西遷至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玉門都尉歸敦煌郡。並重新劃分侯、燧管理區,增設都尉區。 [9] 
隋末唐初,為避開鬼魅磧,通西域者多走新北道,玉門關第三次徙至晉昌城北六十里之葫蘆河上(今安西縣雙塔堡附近,現已為雙塔水庫所淹沒),以後便聲息不聞。但延至五代及宋、元、明、清各代,人們仍流傳着最古的玉門關遺蹟,是在肅州西七十里的石關峽(玉石障)。 [9] 
1906—1916年,英國人斯坦因兩次對敦煌境內漢代烽燧遺址進行考察、編號,獲漢代簡牘700餘枚。 [10] 
1944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和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合組西北科學考察團歷史考古組,調查了南湖、小方盤城遺址及其以東的漢代烽燧遺址。 [10]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文物遺存

玉門關遺址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 [4]  玉門關遺址的遺存主要包括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漢長城及烽燧遺址,在長約45公里、寬約0.5公里的區域內以小方盤城遺址為中心呈線性分佈。遺址內共有城堡2座、烽燧20座、漢代長城遺址18段,總長度近40餘公里。 [2]  核心區以小方盤城遺址為中心。 [4] 
  • 小方盤城遺址
小方盤城遺址的結構分為內外兩層,內城高9米,約26米見方,面積有600多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內部牆體由黃土夯築,由上下兩層結構築成,為土木結構建築。斯坦因在這裏挖掘出漢簡十餘枚,簡文記載這裏就是漢代玉門關。台地上設有哨卡。這裏是漢代玉門關的指揮中心。城北有條東西走向的絲綢之路古道,過往的人員在北門辦手續,向西出關,到中亞、西亞等地。 [2] 
  • 大方盤城遺址
大方盤城遺址,內外兩層結構,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外城南北長150米,東西長155米,周長610米。內城東西長134米,南北長17米,城高9米,城內分為面積相等的三間倉庫,全部為黃土夯築,土木結構。 [2]  城東、西、北面有塢牆, [6]  內城四角有4個角墩,現存東北角墩和西南角墩,西南角墩保存比較好,高9米,它的作用是站崗放哨,晝夜值守,每天三班,每班三人。倉城南100米處築有一烽燧,名曰“河倉燧”。 [6]  大方盤城是專門為玉門關沿線長城提供糧食補給的糧倉。 [2] 
  • 長城烽燧遺址
漢長城遺址,北距疏勒河2.5公里,東距小方盤城5公里,玉門關遺址區45公里範圍內,能看到的長城有18段,總長度近40公里。長城修建結構,採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部分利用高出湖灘的自然沙梁,一層蘆葦一層砂礫石,層層夯築而成,漢長城修建於公元前108年到公元前100年之間,一直延伸到羅布泊的東邊。 [2]  保存最好的一段長約400米,殘高3.25米,基寬3米,上寬1米。長城線內側有一條寬6—7米的“天田”,這是西漢邊境的防禦設施。 [6] 
  •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包括2400 餘枚簡牘文書和絲織品、兵器、積薪、大苣、屯田工具、糧食、陶器、漆器等。 [5]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保護措施

1963年,甘肅省公佈小方盤城、大方盤城及長城烽燧遺址為省級保護單位,樹立了保護標誌。1981年重新樹立石刻保護標誌,並於小方盤城遺址設專人負責保護工作。
1979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敦煌市博物館在距玉門關西11公里處發掘了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出土各類文物337件,獲得簡牘1217枚。 [6]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4年,玉門關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8] 
2020年,酒泉市人民政府通過《玉門關遺址保護管理辦法》。 [7]  2020年11月24日,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 [1]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旅遊信息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位於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戈壁灘上。其中河倉城(俗稱“大方盤”)西距玉門關10公里,坐落在疏勒河南岸高地上。長城烽燧位於玉門關北,東西走向。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