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溪窯址

鎖定
玉溪窯址,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紅塔山腳的瓦窯村,年代屬元末明初時期。
玉溪窯址分古窯、平窯、下窯,出土瓷片、殘瓷器、殘窯具上萬件。發現龍窯2座。1號窯長28.8米,3號窯長33.8米,順坡上爬,窯頭低、窯尾高、形狀似龍,古稱龍窯。玉溪古窯的青花瓷器的紋飾與景德鎮青花瓷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受當地原料的影響,釉色略黃。玉溪古瓷窯的發現,證明雲南也是早期生產青花瓷的地區之一,為雲南瓷器起源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2] 
2013年3月5日玉溪窯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玉溪窯址
地理位置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紅塔山腳的瓦窯村
所處時代
元至明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420-1-420

玉溪窯址歷史沿革

玉溪窯址位於玉溪市紅塔區東南部的紅塔山下的瓦窯村附近。1960年年12月雲南省博物館葛季芳到玉溪調查文物時發現。 [4] 
1986年年1月由雲南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闞勇為領隊對窯址的三號龍窯進行了發掘.同年秋闞勇同志在昭通發掘崖墓時遇難,發掘資料散失。 [4] 
2000年年6月,借羊甫頭墓地整理的間隙,羊甫頭聯合考古隊的部分人員會同紅塔區文物管理所對已發掘的三號龍窯進行了測繪,並整理和修復了部分發掘品及採集品。 [4] 
2024年1月16日,玉溪窯址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展示利用工程(EPC)(二次)項目展開競標。 [3] 

玉溪窯址建築格局

在瓦窯村附近共分佈三處窯址,稱為平窯、古窯、上窯.其中古窯因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未受破壞,另兩處窯址因連年建設今已難覓蹤跡.根據1986年年以前葛季芳、蘇伏濤、馮先銘等做的調查,三處窯址的瓷器、窯具形制基本相同.安寧晉寧呈貢澄江古窯建在一緩丘上,瓷片分總面積約18700米,發現殘存龍窯三座.1986年年發掘的是3號龍窯,窯頭因挖台地被毀,僅存窯身.窯利用自然坡度而建,傾斜度為12°。窯身殘長30、窯底寬1.75m,尾部殘存窯牆離地表0.71m,窯頭方向為70°。窯牆用土坯砌成,土坯長34.5、寬14、厚14 cm。窯牆內斜,斜度為75°。窯內部燒結的窯汗最薄處1~4、最厚處15 cm,呈黑褐色結晶狀。窯底部鋪一層厚約1~5cm的赭紅色細沙層,沙層下有一層在高温下燒成的紅燒土.1號龍窯未發掘,位於3號窯東南面,相距25m,窯頭已毀。在山坡地表上表現為一凹陷的溝槽,實為坍塌的窯身.溝最深處距地表可達3、最寬3.7m,以東端最寬深近窯尾處溝面幾與地平.利用自然坡度建窯.窯身殘長25m,窯頭方向100°。東端早年已被破壞嚴重,現從臨水塘的斷壁剖面上可知:窯底寬1.5、南窯牆殘高0.36、北窯牆殘高0.65m。窯牆用土坯砌成,壘砌規整.土坯長32、寬14、厚9em。窯內有黑褐色窯汗,斷壁剖面的土坯上窯汗厚1.5cm。窯壁內斜.窯底有厚6 cm的紅燒土層.塌陷的溝內(窯身)可見殘瓷碗、盤等,窯具有支釘、墊圈、匣缽等.2號窯未發掘地表顯露少,故未做勘測。 [4] 
玉溪窯址

玉溪窯址文物遺存

此次調查從山坡上採集的標本和1986年年發掘時出土的標本都具有代表性,經過修復整理,大體分為瓷窯產品和窯具兩類.瓷窯產品有青花、青釉和醬釉三種.青花器類有碗、盤、杯,青花料用本地產的鈷.青釉器類有碗、盤、杯、器蓋.醬釉器類有器蓋、盞等.瓷器底部都不施釉,個別器物內外壁僅上半部施釉.碗、盤、杯、器蓋大部分在圈足底部(或捉手頂部)有乳突.這批器物以碗、盤居多,基本上反映了瓷窯的產品結構.但玉壺春瓶等器類,1986年年發掘時曾有發現,此次調查、修復時不見,故不做介紹.窯具有支釘、墊圈、匣缽、簡形支燒器、印模.由於1986年年發掘資料已散失,我們不知發掘品原編號的意義,因此在整理時,均以採集品對待.文中各器類件數,是指經修復整理的件數.1.青花瓷48件.一般為土黃胎,釉色暗,泛灰黃,釉下紋飾泛黑色.少量青花紋飾暈散模糊.外底部都不施釉.開片細且少.碗32件.碗心紋飾多見牡丹、菊花、結帶寶杵、松樹等,並以一或兩道弦紋圍繞.口沿內側多飾弦紋、變形回紋等.外壁飾纏枝花卉、勾雲紋等,另外還多見仙閣、柳樹、捲雲等的組合圖案.標本採1,敞口,尖圓唇,斜弧腹.碗心飾牡丹,口沿內側飾一道弦紋,外壁飾纏枝花卉.圈足.完整.碗心有2個支釘痕,內壁粘有另一疊燒瓷碗的口沿殘片,外壁也有粘連痕跡.口徑14、底徑5.8、通高7.6cm(圖2:1)。標本採11,敞口,尖圓唇,弧腹.碗心飾團形牡丹,口沿內側飾變形回紋,外壁飾樹、勾雲等.圈足,圈足底心有乳突點.口略殘.口徑12.6、底徑6、通高6.4cm(圖2:2)。圈足底心乳突點幾近消失.口腹略殘.碗心有6個支釘痕(尚存2個支釘)。口徑14.3、底徑7、通高6.4cm(圖2:3)。標本採13,敞口,圓唇,弧腹.碗心飾變形菊花,口沿內側飾2道弦紋,外壁飾散點等.圈足,標本採14,敞口、圓唇,斜弧腹.碗心飾牡丹,口沿內側飾2道弦紋夾結點連線,外壁飾折枝牡丹.圈足,圈足底心乳突點幾近消失.口略殘.碗心有5個支釘痕(尚存3個支釘)。口徑14.1、底徑6.4、通高6.4cm(圖2:4)。標本採17,敞口,沿微外撇,圓唇,斜直腹.碗心飾牡丹,口沿內側飾4道弦紋,外壁飾樹及勾雲等.圈足,圈足底心有乳突點.口腹略殘.碗心有6個支釘痕(尚存1個支釘)。口徑13.3、底徑通高6 cm(圖2:5、圖5)。標本採10,敞口,圓唇,斜弧腹.碗心飾松枝葉,口沿內側飾1道弦紋,外壁飾纏枝花卉.圈足,圈足底心有乳突點.口腹略殘.碗心有6個支釘痕.口徑14、底徑6.4、通高6.6cm(圖2:6)。標本採34,敞口,口沿微外撇,圓唇,斜直腹.碗心飾牡丹,口沿內側飾變形回紋,外壁飾樹、勾雲等.圈足,圈足底心有乳突點.口腹略殘.碗心有6個支釘痕(尚存1個支釘)。口徑13.3、底徑6.8、通高5.8cm(圖2:7、圖6)。標本採51,敞口,尖唇,淺弧腹.碗心墨色線畫松枝,口沿內外側皆各畫一道弦紋.土黃胎,僅外側口沿處粘有一小塊淡黃釉,其餘露胎.應為半成品.圈足.口徑15.6、底徑7、通高4.9cm(圖2:8、圖7)。標本採58,敞口,口沿稍外撇,圓唇,弧腹.碗心飾蕉葉牡丹紋,口沿內側飾2道弦紋,外壁飾勾雲紋、點心回紋.圈足,圈足底心有乳突點.口略殘.碗心有4個支釘痕(尚存1個支釘)。口徑14.4、底徑5.8、通高7.2cm(圖2:9,圖8)關於玉溪瓷窯的年代及鈷料的來源,已有學者做過論述,結論大致相同.再次將這兩個問題提出,僅為將零星資料彙集,以便對玉溪瓷窯有較全面的瞭解。 [4] 

玉溪窯址歷史文化

關於瓷窯的年代.一般認為玉溪瓷窯始建於元世祖至元三十年以後.1294年元遷蒙、漢族軍屯士兵一千人至玉溪(“元史·兵志·屯田”),軍屯中有部分江西來的士兵掌握燒瓷技術,便在玉溪建窯燒瓷.屯軍一事史料有記載,但是否其中有江西掌握燒瓷技術士兵一説,還無確鑿證據,只為推斷.但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編纂“新興州志”時,由於瓷窯早已廢棄,志書並無記載.由此看來,玉溪瓷窯存在年代在元末明初至明末大致不謬.據認為是因明朝中期景德鎮瓷器大量輸入佔領了市場,才使玉溪由燒瓷逐漸轉向燒陶,瓷窯因而廢棄.“中國陶瓷史”記載:“1960年年曾發現玉溪縣南瓦窯村的古窯址,其中有明末青花大碗和大盤等器物,只是胎質較松,釉色灰青.青花紋飾簡單粗壯.但是雲南省博物館收藏的玉溪窯青花瓷器,有些器物的青花紋飾葉和元代相似(如八大碼裝飾等),而器物形狀卻又和明發掘報告·簡報.調查資料.3633。初的相像,因此玉溪窯創燒青花品種,應在元末明初“。 [4] 

玉溪窯址保護措施

2024年1月16日,玉溪窯址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展示利用工程(EPC)(二次)項目展開競標。 [3] 
2013年3月5日玉溪窯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