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樹古墓羣

鎖定
玉樹古墓羣,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玉樹縣、稱多縣,是唐朝時期的古遺址。 [1] 
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甘肅省文物進行普查開始,到2010年,相繼對玉樹州治多縣、玉樹縣、稱多縣等多處古墓羣進行考古調查、發現和發掘。發掘研究結果認為,這些古墓葬為吐蕃墓葬。除西藏之外,青海是吐蕃墓葬分佈最廣、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地區。玉樹古墓羣包括寧塘灘墓羣、朝(衝)龍達墓羣、雜瑪達墓羣、切龍弄墓羣、邦巴加空卡墓羣、改容溝(多澤吾瑪達)墓羣、柴隆達墓羣、雄龍達墓羣、章齊達墓羣、角達墓羣、類瓊達墓羣、葉青卓隆達墓羣、角萊墓羣、加布切瓦加空卡墓羣和白龍溝可哇墓羣。玉樹古墓羣墓葬表現出複雜的建築式樣與結構,豐富了對吐蕃墓葬內部狀況的認識。墓中出土的隨葬器物雖然殘損嚴重,仍可從中觀察到當時喪葬儀式、隨葬制度等方面的若干線索,對於推動青海吐蕃時期墓葬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2]  [4] 
2013年5月,玉樹古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玉樹古墓羣
地理位置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玉樹縣、稱多縣
所處時代
唐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89-2-17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玉樹古墓羣歷史沿革

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甘肅省文物進行普查開始,到2010年,相繼對玉樹州治多縣、玉樹縣、稱多縣等多處古墓羣進行考古調查、發現和發掘。發掘研究結果認為,這些古墓葬為吐蕃墓葬。除西藏之外,青海是吐蕃墓葬分佈最廣、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地區。 [2] 
玉樹古墓羣環境俯瞰圖 玉樹古墓羣環境俯瞰圖
2010年,《青海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和“精選本”將玉樹當嘎、寧唐灘,稱多白龍溝、布日,治多那考達的墓葬羣定為唐代吐蕃墓葬,墓葬羣共有31個,數量在千座以上。 [2] 

玉樹古墓羣遺址特點

綜述
章齊達墓羣遠景
章齊達墓羣遠景(2張)
玉樹古墓羣包括寧塘灘墓羣、朝(衝)龍達墓羣、雜瑪達墓羣、切龍弄墓羣、邦巴加空卡墓羣、改容溝(多澤吾瑪達)墓羣、柴隆達墓羣、雄龍達墓羣、章齊達墓羣、角達墓羣、類瓊達墓羣、葉青卓隆達墓羣、角萊墓羣、加布切瓦加空卡墓羣和白龍溝可哇墓羣。 [5] 
章齊達墓羣
章齊達墓羣M2封土結構 章齊達墓羣M2封土結構
章齊達墓羣位於治多縣立新鄉葉青村,墓地分佈有地表特徵明顯的33座單體墓葬。整個墓地中以M1規模最為宏大,梯形,前端邊長17.3米,後端邊長12.6米,側邊長12.5米,高度1.7米左右。封堆採用岩石人工壘砌,中間加以碎石填充。M1封堆砌石底部前沿經過修整,基本上處於水平線上,兩側邊及後沿隨地形。兩座封堆牆體逐級收分,呈三級台階狀。第一、第二級保存明顯,第三級局部有所破壞。M1封堆內部結構最為複雜,採用岩石砌成的網格狀石牆將封堆上部劃分成7個不同的單元,墓室位於中間的一格位置,由墓道、天井、主室、側室以及主側室與天井相通的甬道組成。墓道平面呈狹長條形,西向,開口於封堆頂部2/3處,與封堆頂部齊平。墓道下行共有9級級踏到達天井。天井平面呈長方形,天井南側通甬道與主室相連,西側通甬道與側室相連。主室與側室平面呈圓形,略不規整,下半部採用平砌,上半部採用立券,逐漸收分成穹隆頂。頂部留有圓形空洞,用石板封砌墓室頂部。圓形穹隆頂的墓室結構不但與西藏發現的墓葬形制相同,也與近年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郭裏木棺板畫上繪製的吐蕃“拂廬”形制相似。墓內出土的人骨不完整,為一個個體,初步判別為男性。人骨旁還有一個羊的頭骨隨葬。出土物不豐富,有石器和殘碎陶片。從墓地佈局、墓葬形制、結構等方面來看,一方面與西藏本土發現的吐蕃墓葬之間具有許多相同的特點,另一方面也具有若干地方性的特點。 [2]  [6] 
嘉空卡墓葬羣
嘉空卡墓葬羣位於治多縣治渠鄉治加三隊,海拔約4322米,墓葬羣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3.78萬平方米,共有大小墓葬29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長21.2米,寬25.9米,距地面約7米高;最小的長12.7米,寬8.6米,距地面約3米高。古墓的地面部分都由青石板不規則堆砌而成,其中一墓有方形結構建築。古墓羣中的部分墓葬有不同程度的破壞。 [3-4] 
邦巴加空卡墓羣
邦巴加空卡墓羣位於治多縣扎河鄉瑪賽村三社邦巴雄(灘)西山坡的台地上,距治多縣縣城約200千米。墓葬羣西依大山,東臨邦巴灘,南連邦巴哈日溝,北望通天河。該墓羣坐西朝東,墓葬均背坡而建,地表築有砌石的封土堆。墓葬封堆由當地產的泥土、山石壘砌而成。墓葬封堆的形狀低平而不規整,有方形或圓形,高度不足1米。墓羣東西寬約258米、南北長約446米,佔地面積為約115068平方米,其封堆最大的長約19米,寬約15米,最小的長約2米、寬約2米,大部分保存較完整。據邦巴加空卡墓羣的分佈、規模及其形制特點分析,這些墓葬的時代初步斷代為吐蕃時期(唐代)。 [7] 
切龍弄墓羣
切龍弄墓羣位於治多縣加吉博洛鎮改查村一社切龍弄,東望切龍溝,西北依雄切龍山,南臨切龍河,東西長約224米,南北寬約183米,佔地面積約40992平方米,處於山坡平緩地。共發現有封土堆的墓葬26座。封堆高度0.8~1米,底徑不一,最大13×11米,最小的4×4米。封堆主要以方形為主,也有少量的呈梯形系用當地的泥土、石塊堆砌而成,封堆在地表暴露明顯,有明顯的人為採石破壞跡象。從墓羣的分佈、規模及其形制特點分析,這些墓葬的時代初步斷代為吐蕃時期(唐代)。 [7] 
朝龍達墓羣
朝龍達墓羣位於治多縣加吉博洛鎮改查村一社朝龍達,東望改容溝,西南面依朝龍山,北臨朝龍溝溝口,處於山坡平緩地。東西長約131米,南北寬約125米,佔地面積約16375平方米。採用當地的泥土、石塊堆砌而成,封堆在地表暴露明顯,有明顯的人為採石破壞跡象。從墓羣的分佈、規模及其形制特點分析,這些墓葬的時代初步斷代為吐蕃時期(唐代)。 [7] 

玉樹古墓羣文物遺存

章齊達墓羣出土石硯殘片 章齊達墓羣出土石硯殘片
玉樹古墓羣出土物不豐富,有石器和殘碎陶片。 [6] 

玉樹古墓羣研究價值

玉樹古墓羣墓葬表現出複雜的建築式樣與結構,豐富了對吐蕃墓葬內部狀況的認識。墓中出土的隨葬器物雖然殘損嚴重,仍可從中觀察到當時喪葬儀式、隨葬制度等方面的若干線索,對於推動青海吐蕃時期墓葬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2]  [4] 

玉樹古墓羣保護措施

2013年5月,玉樹古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玉樹古墓羣旅遊信息

玉樹古墓羣地理位置

玉樹古墓羣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玉樹縣、稱多縣。

玉樹古墓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玉樹古墓羣(章齊達墓羣),路程約71.9千米,用時約1小時1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