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壁城遺址

鎖定
玉壁城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太陽鄉白家莊村、均安村的汾河二級台地上,總面積約264.6萬平方米,是北朝時期的古遺址。 [2] 
玉壁城始建於西魏大統四年(538年)。玉壁城遺址三面深溝一面壁壘,地勢突兀,險峻天成,成為西魏在河東可進可守的橋頭堡。西魏大統八年(542年)、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東魏權相高歡兩次進攻玉壁城,均未能攻克城池。玉壁城遺址東西稍長,南北稍窄,整體略呈“凹”字型,遺址內現存殘長約300米的南牆、大型亂葬坑、烽火台、馬面等遺蹟。玉壁城遺址對研究北朝史、兵法和古代戰爭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2]  [4-5] 
2013年5月,玉壁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玉壁城遺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太陽鄉白家莊村、均安村的汾河二級台地上
所處時代
北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50-1-05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玉壁城遺址歷史沿革

玉壁城始建於西魏大統四年(538年)。 [2] 
西魏大統八年(542年)、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東魏權相高歡兩次進攻玉壁城,先後遭到西魏名將王思政、韋孝寬的堅決抵抗,非但未能攻克城池,反而自身傷亡慘重,史稱“玉壁之戰”。而高歡正是在第二次進攻玉壁城不果後鬱鬱而終。這兩場戰役對中古時期的中國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3-5] 
2020年,山西師範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曾組織師生前赴古城遺址開展實踐教學。 [5] 
2021年,《玉壁之戰遺址再調查》獲得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立項。項目指導老師魯靖康副教授前後4次帶領學生玉壁城遺址,進行深入的調查。 [5] 

玉壁城遺址遺址特點

玉壁城遺址
玉壁城遺址(4張)
玉壁城遺址位居汾南高垣,北臨汾河,城週迴八里,四周深溝環臨,唯南面兩溝夾峙的窄處築有城牆建有城門可供出入,玉壁城遺址三面深溝一面壁壘,地勢突兀,險峻天成,成為西魏在河東可進可守的橋頭堡。玉壁城遺址東西稍長,南北稍窄,整體略呈“凹”字型,東西長約1850米,南北寬約1430米,總面積約264.6萬平方米。 [4] 

玉壁城遺址主要建築

城牆遺蹟
玉壁城遺址
玉壁城遺址(3張)
玉壁城遺址內現存殘長約300米的南牆,寬3~8米,殘高2~8米,牆體為夯築。城南西側牆體向北縮進,然後折西,再折北,與城西的深谷相連。北牆東側的崖壁上有一條地道入口,年久黃土崩塌掩蓋,只剩一個黑洞洞的小口。城東、城西則未見大段連續的牆體,只在與南牆相連處和地勢較為低平的地方找到了部分殘存的牆體。 [4] 
萬人坑遺蹟
玉壁城遺址內西北有大型夯土基址,在其南部斷崖處有一直徑約3米、深8米、俗稱為“萬人坑”的大型亂葬坑。萬人坑是一個井狀的深坑,裏面骷髏依稀可辨,人骨累累。《資治通鑑》記載:當年“東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戰及病死者七萬人,共為一冢”。 [4] 
馬面及墩台遺蹟
玉壁城遺址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馬面。北面伸出的舌狀台地上有一個清晰的方形墩台遺蹟,高出地面3米左右,與北面城牆相連。 [4] 
主幹道遺蹟
玉壁城遺址中有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南部與城門相通,將城分為東西兩部分,應為原來的主幹道,現已碾壓沖刷成為一道溝,明顯低於兩側的地表。 [5] 

玉壁城遺址研究價值

玉壁城遺址對研究北朝史、兵法和古代戰爭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玉壁城遺址保護措施

玉壁城遺址遺址碑 玉壁城遺址遺址碑
2013年5月,玉壁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玉壁城遺址旅遊信息

玉壁城遺址地理位置

玉壁城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太陽鄉白家莊村、均安村的汾河二級台地上。 [2] 

玉壁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玉壁城遺址,路程約7.4千米,用時約1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