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猺,漢語三級字 [2]  讀作猺(yáo),⒈ 〔青猺〕哺乳動物,大小像,四肢較短,體背灰棕色,棲息山林中,吃穀物、果實等,肉味鮮美,毛皮可以做衣物。亦稱“果子狸”、“花面狸”。⒉ 〔黃猺〕即“青鼬”,哺乳動物,體長圓形,四肢短,耳朵大,棲息樹林中,捕食鼠、鳥等,毛皮可做衣服 [3] 
中文名
[3] 
拼    音
yáo
部    首
五    筆
QTEM(86),QTEB(98)
倉    頡
KHBOU
鄭    碼
QMEZ
字    級
三級(7565) [2] 
筆畫數
13
注    音
一ㄠˊ
結    構
左右
筆順編號
3533443311252
四角號碼
42272

現代釋義

〔黃~〕即“青鼬”,哺乳動物,體長圓形,四肢短,耳朵大,棲息樹林中,捕食鼠、鳥等 [3] 
據《辭源》:猺,一、獸名。二、舊時對我國瑤族的侮辱性稱謂。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餘招切,音遙。《廣韻》獸名。
獏猺,狗種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