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場辣椒

鎖定
牛場辣椒,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牛場苗族彝族鄉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牛場辣椒栽種歷史悠久,種植區域位於貴州烏蒙山區,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肥能力較強 [1]  。牛場辣椒果形較大,色澤鮮豔,體大肉厚,營養豐富,入口後辣味適中,而且香味可口 [2]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牛場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中文名
牛場辣椒
產品地址
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牛場苗族彝族鄉
品質特點
色澤鮮豔,香辣可口
地理標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3] 
批准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136號 [3] 
批准時間
2014年7月28日 [3] 

牛場辣椒產品特點

牛場辣椒外在感官特徵

牛場辣椒果形較大,中徑2.7釐米左右,果長12釐米左右,果重2.0克左右,肉厚皮薄、色澤紅亮 [1] 

牛場辣椒內在品質指標

牛場辣椒 牛場辣椒 [1]
根據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分析,牛場辣椒營養豐富,含有豐富氨基酸和多種有益礦物元素,粗纖維含量較高。其中氨基酸5.4~6.2%(克/百克),粗纖維28.48~34.20%,磷4200~4900毫克/千克,鎂1594~1850毫克/千克,鈣560~800毫克/千克,鐵75.35~82.00毫克/千克,鉀22800~23000毫克/千克,鋅218~260毫克/千克,維生素C4.5~5.1(毫克/百克),維生素A0.22~0.30(毫克/百克),辣椒素的含量在680~720%(毫克/千克)之間,優於其它產地的辣椒 [1] 

牛場辣椒產地環境

牛場辣椒地理土壤

牛場辣椒種植 牛場辣椒種植
六枝特區牛場鄉、新場鄉、梭戛鄉地處烏蒙山區,牛場辣椒產區以緩坡平地為主,土壤類型主要為黃壤,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肥能力較強。土層厚度平均達60釐米,pH值為4.5~6.0,土壤有機質、氮、鉀含量比較豐富。有機質含量:1.3%~4.6%,含氮0.28%~0.84%,速效鉀135.00~560.00毫克/千克 [1] 

牛場辣椒氣候情況

六枝特區的牛場辣椒種植區域年平均氣温13.5℃,年降雨量1380毫米,無霜期達265天,是辣椒種植的適宜區域 [1] 

牛場辣椒歷史淵源

牛場辣椒 牛場辣椒 [1]
辣椒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清朝初期,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在鹽缺乏的貴州,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土苗用以代鹽”,辣椒起了代鹽的作用,可見與生活之密切。由於貴州大部分地區濕度大,食用辣椒可除濕,因此,從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開始,貴州地區大量食用辣椒了,而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貴州東部的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辣子。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年)以後,黔、湘、川、贛幾省辣椒種植普及起來,時有記載,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已經開始“種以為蔬”了。清朝同治時(1862~1874年)盛行的包穀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仍保持用辣椒作蘸水的習慣。
六枝地區牛場一帶種植辣椒歷史悠久。辣椒採收後,當地居民在各家的門前屋後廊檐下,在窗前,在門邊,都掛上了鮮紅鮮紅的辣椒串兒,以示喜慶,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錢串子”。苗族正月初一採山,在花杆下燒辣椒祈年;在小兒帽上、背篼上縫釘紅辣椒作長命符咒以避邪;用辣椒驅寒治感冒:喝碗酸辣湯,捂上被子出一通大汗,感冒症狀即可消除。在六盤水地區,説到辣椒,人們首先提起就是牛場辣椒,當地辣椒宴“色、香、味”聞名,文人們還將牛場辣椒喻為“火鳳凰” [1] 

牛場辣椒生產情況

據2014年統計,牛場辣椒種植區域生長面積150平方千米,辣椒種植面積4萬畝,產量達60萬千克 [1] 
據2017年統計,牛場辣椒栽培面積達4000餘畝,產量達50萬千克 [4] 

牛場辣椒產品榮譽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牛場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牛場辣椒地理標誌

牛場辣椒地域保護範圍

牛場辣椒種植 牛場辣椒種植 [1]
牛場辣椒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六枝特區所轄牛場鄉興隆村、箐腳村、雲盤村、牛場村、尖巖村、黔中村、大箐村、黃坪村、平寨村;新場鄉新場村、烏柳村、老燕子村、柏果村倉腳村梭戛鄉平寨村、高興村、安柱村、順利村中寨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05°13′00″~105°19′00″,北緯26°27′00″~26°31′00″ [3] 

牛場辣椒質量技術要求

牛場辣椒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2-1488 [3] 
  • 特定生產方式
牛場辣椒種植 牛場辣椒種植 [1]
區域選擇:牛場辣椒栽種區域通常選擇,排灌方便,地勢較高,土壤肥力較高的黃壤土或砂質壤土,無污染,歷年來病蟲害發生少,前茬未種植茄果類蔬菜的,集中連片,便於規模化生產的地塊。
栽培品種:牛場辣椒主栽品種為提純復優的本地品種,選用新飽滿無夾雜物的種子,幹粒重大於5克,發芽率在85%以上。
“牛場辣椒”中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證書 “牛場辣椒”中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證書 [2]
種植要求:牛場辣椒種子浸種、消毒,配製營養土,塑料拱棚育苗。辣椒苗株高20釐米上下,苗齡60天左右,具有10片~14片真葉,莖粗壯,節間長1.2釐米左右,葉色正綠,根系發達,可及時移栽,一穴單植或雙植,每畝6000~10000株,平均行距30~50釐米,平均株距20~40釐米,穴深6~7釐米,澆足底水,栽苗,碎土封穴。每畝窩施腐熟農家肥5000千克左右,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50千克左右,草木灰100千克左右或鉀肥15千克。(如磷酸鉀30~40千克)。可地膜覆蓋。
管理要點:牛場辣椒的管理以施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增施磷鉀肥,定植成活後追施一次腐熟清糞水。封行前及時中耕除草,結果盛期用0.5%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2~3次。安裝殺蟲燈,運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的綠色防控措施,減少病蟲害發生。規範使用農藥,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規定,符合要求的方可採摘上市。
採摘儲運: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採收,椒身完全轉為紅色即可採收,分期採收,成熟一批採收一批。每批辣椒建立詳細的投入品記錄、田管記錄、加工記錄、出入庫記錄、銷售記錄等 [1] 
  • 質量安全規定
牛場辣椒生產嚴格按照農業部NY5229-2004《無公害食品辣椒幹》和貴州省DB52/T462-2004《貴州省優質辣椒幹》的規定進行 [1] 

牛場辣椒專用標誌使用

牛場辣椒 牛場辣椒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136號文件規定的地域範圍內的牛場辣椒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牛場辣椒”農產品地理標誌,均須向六枝特區經濟作物站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牛場辣椒”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