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牙舟陶器

鎖定
牙舟陶器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其歷史可上溯到明代洪武年間。明王朝大量軍隊進入貴州作戰,並在貴州實行軍屯和民屯,將中原文化從江西帶進牙舟,同時也開始了牙舟陶的生產。 牙舟陶造型古樸、敦厚,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牙舟陶在設計上選擇蠟染、刺繡、桃花圖案,以浮雕的手法體現,誇張而繁瑣,很富於裝飾性,凡魚、獸、蟲、鳥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瓏剔透。
中文名
牙舟陶器
性    質
工藝品
生產地
平塘縣
色    澤
和諧,古樸典雅

牙舟陶器基本簡介

牙舟陶器,是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著名工藝品。已有200年的歷史。陶瓷原料黃而粘,上釉燒製後的陶器, 呈現自然龜裂紋,猶如出土文物,色澤和諧,古樸典雅。目前,有白、翠綠、絳紅、天蘭、古銅、鴨黃等色調,造型工藝、圖案設計,均保持本民族特色,實用價值高,既是生活用品,又是工藝品。牙舟陶器牛奶罐,於1984年曾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二等獎,並多次出國展出,受到國外的好評
牙舟陶器(圖一) 牙舟陶器(圖一)
牙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境內,屬該縣的一個鎮。牙舟陶器是貴州最早生產的一種土陶。這種陶器的特點是:質地純樸,色調優美古雅,不施釉而有光澤,儲存食物不易腐爛變質,伏天泡茶,幾天不變味。 [1] 
牙舟陶器生產始於14世紀下半葉(明代洪武年間),經過六百多年的傳承發展,牙舟陶器仍然保持着原始古老的手工製作方式,風格以古樸敦厚著稱。牙舟陶器的玻璃釉能自然流淌,再在燒製過程中隨着温度的變化而產生各種紋理(俗稱窯變)。 [2] 

牙舟陶器產品特點

牙舟陶器工藝精湛,以造型古樸敦厚著稱,在中國陶瓷界獨樹一幟,極具觀賞性和藝術性。牙舟陶屬自然龜裂的玻璃釉型工藝,主要分為餐具、用具和玩具3大類。其中,杯、盤、壺、虎、牛、狗、馬等可供家庭擺設、裝飾用,又稱美術陶。中國美術館民間部已經先後收藏了100多件牙舟陶作品。牙舟陶以黃、白、綠、紫、棕、褐色為基調色,以玻璃為基礎釉,各色互相配合。產品多為生活用具及陳設品、動物玩具和祭祀器皿,造型自然古樸,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在設計上選擇蠟染、刺繡、桃花圖案,以浮雕的手法體現,富於裝飾性,凡魚、獸、蟲、鳥等玩具,色彩自然,玲瓏剔透。時至今日,牙舟還以古老的輪製法製作,並沿襲着以龍窯燒製的傳統。
牙舟陶器(圖二) 牙舟陶器(圖二)

牙舟陶器製作工藝

牙舟陶原料有黃泥、白泥、青色泥三種,在製作陶坯時多數採用快輪成形及手工捏法,系典型民族傳統工藝,藝人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和豐富的想象製作出實用的茶 壺、盆、杯子、碟子等生活用品以栩栩如生的馬、牛各種工藝品,展現出民間藝人的獨特魅力。尤其是使用本地的玻璃釉能自然流淌,在燒製過程中隨着温度的變化而產生的自然裂紋(俗稱窯變),保持着古樸、深厚迷離的獨特風格,可稱在陶製工藝品中的一枝獨秀。
牙舟陶的釉料就地取材。釉色以玻璃為基礎,以黃白、褐色為基調色,幾色相互調配可以形成光澤瑩潤的色調,藝人們在陶坯上繪製花草、鳥獸等,融書、畫、刻為一體,互為墜布,相得益彰。
燒製牙舟陶使用的窯子叫階梯窯,或爬坡窯、梭坡窯,多山勢而建,形成一弧圓排形的窯洞,座座相連,將半成品堆放在窯子的泥板架上,泥板架共7層,每層可放10件,根據釉和泥土質量,將耐火差一點先放進窯子,耐火強的後放(靠近火口),然後密封洞口,在第一個洞口點火遇熱,温度達到1000℃後,便可以依次添加柴火,温度均勻上升,至20到24個小時後,便可以冷卻出窯 [3] 

牙舟陶器發展歷史

牙舟陶的歷史,可上溯到14世紀下半葉(明代洪武年間)。明王朝大量軍隊進入貴州作戰,並在貴州實行軍屯和民屯,將中原文化從江西帶進牙舟,同時也開始了牙舟陶的生產。

牙舟陶器產品評價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牙舟陶多次作為貴州陶瓷工藝的代表作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展出。1978年在北京“全國第二次工藝美術展覽會”上,中央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梅建鷹教授把牙舟陶譽為“全國工藝美展陶瓷展品中最有特色的展品”;1983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旅遊會上,經44個國家一千多名代表推薦,“雞紋雙耳罐”被評為旅遊紀念品優秀作品,獲輕工部發給優秀作品證書及金質獎章;1984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評比中,“方紋奶罐”產品又獲輕工業部優秀作品獎;1985年、1986年,“雞紋雙耳罐”和“方紋奶罐”分別獲國際旅遊獎、輕工部百花獎和貴州省“黃果杯”獎;2006年獲“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大賽三等獎等;2008年“牙舟陶器燒製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我國十大名陶之一,所產雙魚罐、孔雀插屏、瓶、碗、筆筒、枱燈、壺、盤等,多次出國參加展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