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爪蟾

鎖定
爪蟾,兩棲綱負子蟾科一屬。生活於熱帶地區靜水域內,終生水棲。 [1] 
中文名
爪蟾
動物界
兩棲綱
負子蟾科

爪蟾形態特徵

因內側3趾具爪得名。一般體長為60~130毫米。體肥實而扁平,頭小,吻短而圓(雄蟾較尖),眼和鼻孔向上,眼小,瞳孔圓;上眼瞼不明顯,似一皮膚褶,眼下有一短的觸突;無鼓膜。皮膚光滑,或多或少有側線器官,雌蟾肛部有一皮膚褶。背面黑色或色較淺,腹面蒼白色,無斑或有褐色斑點。
上頜有齒,無齶骨,額頂骨單枚,無副舌骨,兩者組成叉狀;
無肩胸骨,胸骨為一軟骨板;薦椎前椎骨6~8枚,薦椎橫突寬大;指纖細,大小几相等,末端鈍尖,指間無蹼;後肢粗壯,趾寬扁,外側蹠間具蹼,趾間滿蹼;趾末端尖,蹠突無爪或有爪。

爪蟾生活環境

生活於熱帶地區靜水域內,終生水棲。肺大,有規律地浮於水面呼吸空氣。如遇乾旱,可在陸地上爬行短的旅程另尋水源,或伏於冷濕的土裏,此時身體會逐漸消瘦;一旦雨水降臨或再次進入水域後,會不停地尋找魚、蟹、蝦以及多種昆蟲為食物,還可捕食蚊蟲的卵和孑孓,甚至同類的幼蟾和蝌蚪也是捕食對象,此時體重可迅速恢復。繁殖季節在早春至夏末,雄蟾前肢抱握在雌蟾的胯部,雌蟾產出卵粒被雄蟾後肢挾於肛孔處稍作停留即受精,隨即沿雄蟾腹面的淺溝下滑附在水草上,雌蟾每年可產卵1萬~1.5萬粒。
卵發育很快,幾天後即可孵化;蝌蚪頭扁,口角處各有一條細長的觸鬚,無角質頜和角質齒;出水孔一對,位於體腹面中部兩側;尾肌發達,尾後部呈絲狀,在水中不停地擺動。

爪蟾研究價值

人工飼養的爪蟾是常用的實驗動物,主要用於實驗胚胎學的研究。 [1] 
參考資料
  • 1.    爪蟾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