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燃燈寺

(四川省成都市寺廟)

鎖定
燃燈寺,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龍泉山脈中段三峨山洛帶古鎮,西距成都僅18公里。為成都樂郊歷史上一大名寺,距今已1400多年,影響遍及川北。隋代以來,建有山門(含東樓)、川主殿、鐘鼓樓、娘娘殿、大雄寶殿(羅漢堂)、觀音殿、燃燈古佛殿等,規模宏大、莊嚴巍峨。
中文名
燃燈寺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
景點級別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
川主殿、鐘鼓樓、娘娘殿等

燃燈寺寺廟楹聯

燃燈寺大雄殿內,陳列有本寺所鑄明宣德鍾一口,造型古樸、音質洪亮。燃燈寺內還有不少歷代留下的楹聯,有的已為《全蜀藝文志》及《蜀中名勝記》等收錄。
著名詩人流沙河曾撰聯雲:“玉帶落井流到東海,鐵鐘在亭叩響西川”。

燃燈寺歷史淵源

燃燈寺
燃燈寺(2張)
燃燈寺歷史悠久,早在隋開皇(公元581—600年)年間。四川青城縣黑水溪人氏褚信相(女、公元581—604)自幼尚佛,樂善好施,選中三峨山為其結廬修煉處。
當地時遇大災,饑民遍野,褚鼎力佈施,並親持“龍頭小鐺,散粥而施之,日救饑民千餘,又其平日常為大眾治病”,深得民心,被當地人稱為“活菩薩”。圓寂後,當地人感念其德,“奉之者指其故地置祠”,初名“信相祠”,又傳號曰“聖母院”。 [1] 

燃燈寺相關典故

燃燈寺
燃燈寺(1張)
會昌元年(841年)唐武宗詔令全國來佛廢寺(史稱“會昌法難”),該祠也在其中。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丞相白敏中(著名詩人白居易之堂弟)自奉節至蜀,“首謀興建,尋得法潤禪師主之”,於原址上重修,並“刻舊塔石繪其遺像”。唐鹹通(公元860—873年)中,悟達知兀國師由長安入蜀,於此僑隱也繼任住持。
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成都府府主任中正聆其顯跡,上奏朝廷,宋真宗欽賜寺名曰“瑞應禪院”,由此名聲大振,香火盛及一時。其後歷經興廢,至明萬曆年間,“寺已殘破”。

燃燈寺重建時期

燃燈寺
燃燈寺(2張)
清代已降,隨着客家移民的大批到來,禮佛之風盛行,佛寺又得以恢復和維修重建。
清代中葉後,因信士有感,供奉後鐵然燈佛一尊,其身108個穴位處,各鑄有一窩狀大孔,孔內置燈芯,加油悉數點燃時,渾身通亮,信徒身體每有不適,在其對應之處的穴位點燃其燈,消災祛病,甚是靈驗,因而遠近聞名,該寺因此更名“燃燈寺”,沿襲至今。
現寺院保存有大量清代碑刻,主要有《重鐫古蹟舊志碑》,內容包括《聖山母祈雨詩並序》、《靈泉縣瑞應禪院祈雨記》、《重鐫聖母山瑞應禪院古蹟記》和《信相聖母碑記》等。這些碑記,主要記載褚信相應化事蹟及燃燈寺的歷史沿革。

燃燈寺文物保護

燃燈寺,2007年4月6日被成都市政府公佈為“成都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