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須鱊

鎖定
無須鱊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鱊屬的魚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長江流域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湖南、湖北, 體長可達5.6釐米。
外文名
Barbless bitterling
中文學名
無須鱊
拉丁學名
Acheilognathus gracilis Nichols
動物界
輻鰭魚綱
鯉形目
鯉科
亞    科
Acheilognathinae:鱊亞科
Acheilognathus鱊屬
分佈區域
長江水系

無須鱊形態特徵

體側扁,輪廓呈長紡錘形。口亞下位,無須。側線完全。背鰭和臀鰭均具硬刺,腹鰭起點稍前於背鰭。
背鰭3,8~9;臀鰭3,7,胸鰭1,13~15;腹鰭1,6~7。側線鱗32~34。鰓耙22~29。下嚥齒1行,5/5。
體長47~50.2mm,體長為體高的2.7~3.0倍,為頭長3.7~4.2倍。頭長為吻長3.3~3.5倍,為眼徑2.7~2.8倍,為眼間隔2.8~2.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4~1.9倍。
體側扁,長紡錘形。頭短鈍,頭高約等於頭長。吻長小於眼徑。眼較大,側上位。口亞下位,馬蹄形。口角無須。鰓孔大。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體被圓鱗。側線完全,淺弧形下彎,後部行於尾柄中央。
背鰭和臀鰭末端不分支鰭條骨化成硬刺。背鰭起點約位於吻端與尾鰭基中間,或稍近於吻端。臀鰭起點位於背鰭基中後部。胸鰭下側位,後端不達腹鰭基。腹鰭起點位背鰭起點前下方。尾鰭淺分叉。
鰓耙細小,排列緊密。下嚥齒細長而側扁,齒側平或隱約凹紋,齒端帶鈎狀。鰾兩室,後室較長。消化道長約為體長的6倍。
無須鱊 無須鱊
背側深黑色,上半部每個鱗片後緣黑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方肩區無黑斑。尾柄縱帶紋呈黑色,向前延伸至背鰭起點正下方。背鰭具2條不規則黑條紋。雄魚臀鰭下緣有一黑縱紋,外緣白色。

無須鱊棲息地

喜棲息於淺水緩流水域,主要以藻類和植物碎屑為食。小型魚類,分佈於較廣,適應能力較強,常混入養殖種類被帶到其他地區。

無須鱊核型分析

無須鱊的染色體二倍數為42,核型公式為2n=16m+12sm+14st,NF=70。全部染色體都有大小不一的着絲粒c-帶,其中3對大的m染色體的着絲拉c-帶明顯較大,約為其它染色體着絲粒G-帶的兩倍。此外,常規染色很淺的一對隨體經c-帶染色後卻着色特別深。 [1] 
參考資料
  • 1.    無須(魚矞)的核型與C-帶帶型的研究以及鰟鮍魚類核型演化的探討 洪雲漢; 周暾 遺傳學報 198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