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

鎖定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位於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東南距吉林市區約35千米。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包括烏拉三府“魁府”、“後府”、“薩府”和清真寺。 [1]  烏拉街“三府”為典型的清代東北民居建築,建築風格獨特,既有建築藝術研究價值,也有北方民居特色。清真寺是回民的禮拜堂,是烏拉街唯一尚存的一處寺廟建築。 [2] 
2013年5月3日,烏拉街清代建築羣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
地理位置
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Ⅲ-943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歷史沿革

清真寺 清真寺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真寺始建。 [2] 
清乾隆二十年(1751年),薩府始建,系時任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第十三任總管(正四品)索柱的私邸。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索柱調任吉林副都統之後,轉賣給他人。因其曾為一顯貴薩大人所有,所以亦稱薩府。 [2] 
清光緒年間(1875年至1908年),魁府始建;光緒六年(1880年),雲生任烏拉總管後,開始營建府邸,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後府落成。 [2]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黨88師某營部駐防“後府”,將正廳後邊的兩座倉房拆建為碉堡。 [2]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永北縣政府曾由缸窯遷此辦公。後又相繼闢為永吉縣“四化站”、縣鍊鐵廠辦公室、永(吉)舒(蘭)榆(樹)溉區指揮部。 [2] 
1955年,薩府被闢作永吉三中教員室。 [2] 
1964年,文物展覽館建於後府。 [2] 
1974年,後府東西兩廂房做為縣師範學校老師住宅。 [2] 
1975年,後府正廳做為縣五·七大學領導幹部住宅。 [2] 
1978年9月末,七大校變為縣衞生學校,該校未經任何有關部門同意,擅自拆除修改後府東廂房為校領導幹部家屬住宅;10月27日,縣衞校瓦工燒炕不慎引起火災,將其東廂房燒燬。 [2] 
1979年9月,後府東廂房殘存房架及所有木料,被拆除運走。 [2] 
2004年,薩府歸吉林市第四十九中學管理和使用。 [2] 
2007年8月,薩府西南側廂房主體結構曾發生過坍塌。 [1]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建築特色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格局

綜述
魁府建築址 魁府建築址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包括烏拉三府“魁府”“後府”“薩府”和清真寺。 [1]  “魁府”位於烏拉街鎮大“十字街”東約半華里,是清末將軍王魁福的私邸,是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薩府”位於吉林市第四十九中學院內,是清代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第13任總管索柱的私邸;“後府”位於烏拉街鎮東北隅,現永康路南,是清代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第31任總管雲生的私邸。 [2] 
魁府
魁府位於烏拉街鎮大“十字街”東約半華里,是保存較完好的清代二進四合院建築。現由龍潭區文化館使用。魁府主體建築正房設於南北中軸線上,兩側廂房東西對稱。南面臨街處為一面闊三間的倒座,大門設在總體平面的東南,兩側置有耳房各一間。中為拱券形大門,門房外牆兩側置有八字拋山影壁,門瞻立面以大門為中心,依次迭落成三級。昔年,一進大門便可見彩繪的“海水託日”影壁。花牆隔開前、後院。前院內除與大門相連的東西廂房,均為奴僕所居,二道垂花門位於於花牆正中,與正房相對,以廻廓相通,這是主人居住的庭院。有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和東西耳房各一間,均以風火山牆與前院相連。 [2] 
後府
後府位於烏拉街鎮東北隅,現永康路南,西南距鎮政府約300米。後府是管理打牲烏拉地方總管三品翼領趙雲生的私人府邸。現僅存正房和西廂房。後府主體建築為二進四合院。正房為五間,正南北向。東西長16、南北寬10、高8米左右,前出檐廊寬2.4米,四條漆明柱立於上圓下方的花崗岩柱礎之上,間距為3米左右,東、西券門高1.88米,寬73.5釐米。 [2] 
後府建築址 後府建築址
薩府
薩府為典型的清初時期“二進四合院”格局,系時任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第十三任總管索柱的私邸。因其曾為一顯貴薩大人所有,所以亦稱薩府。 [2] 
薩府建築址 薩府建築址
清真寺
清真寺是回民的禮拜堂,坐西向東,主殿是長方形兩層廡殿式,北廊5間,南廊3間,對廳3間,正殿匾額正書“德維教化”。此寺院對廳和南廊已拆除,現北廊為講堂。這是烏拉街寺廟建築唯一尚存的一處。 [2]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特點

烏拉街“三府”為典型的清代東北民居建築,建築風格獨特,既有建築藝術研究價值,也有北方民居特色。清真寺是回民的禮拜堂,是烏拉街唯一尚存的一處寺廟建築。 [2]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文物遺存

魁府正房以及東西廂房均為硬山頂抬梁式,斗拱、木架結構,青灰色磚瓦建築。前出檐廊後出梢,磨磚對縫,建造精良。頭、牆腳等處還嵌以磚石雕圖飾。正房與東西廂房相連的“廻廊”仍較完好。 [2] 
後府有斗拱、額枋,明柱、畫檐,山脊渾圓,斜脊高出屋面,且邊檐四角外斜上翹,給人以莊重之感。山牆、柱頭、牆角等處嵌以磚雕和漢白玉雕飾。正房兩山鑲嵌的大型磚雕圖案保存較完好,山脊上部為串枝牡丹圖飾,垂背南側為“琴棋書畫”,北側為“富貴有餘”的綬帶寓意浮雕;山牆正中的“腰花”是大型的“雙喜花籃”磚雕,其雕工嫺細。“後府”大門朝東,極為少見。大門東有一座“︹”字形的漢白玉基座的大型影壁,上雕“海水託日”圖案和“當朝一品”四個大字,兩側有記事碑刻。“後府”大門是朱門高閣,一高兩低的磚瓦門樓,門洞兩側設有耳房,裝“執事”用品,大門外兩側的牆上還鑲嵌着漢白玉雕制的象鼻式“馬栓”。正門外正中高懸“坐鎮雍容”匾額一方。進入大門,是由花牆隔開的前院。大門對過的西房為“竹林軒”,是接待客人的書房。南廳倒座是僕人的居室。二道花牆正中為“垂花門”,與正廳相對,雕飾懸有慶親王書贈的“繩直水清”匾額一方。兩側廻廊與東西廂房和正房相通。二門前正中亦有屏風影壁。正廳為長者所房,兩側為晚輩子弟居室。正廳兩側券門上還書有“居仁”,“由義”,扇形門額。西廂房五間,距正房西78、南72釐米。南北長15米,檐廊寬2.4米。院內方磚鋪地。後府花園位於庭院西側,稱西花園,以月門相通,園內佈置有玉石橋,蓮池、假山、魚缸、花木等。 [2] 
薩府最後一個主人為姓趙的地主,有門房三間,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六間。正房有套間,間壁為松木板結構,地面為松木地板,飛檐翹脊,曾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脊飾,文革被砸掉。 [2]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歷史文化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是吉林省明清文化研究基地、朝貢文化研究基地。這裏也是女真與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傳承地。既有滿族説部《扈倫傳奇》,也有非遺項目烏拉滿族秧歌、烏拉黃氏滿族民俗剪紙等。 [1] 
烏拉街一角 烏拉街一角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文物價值

烏拉街“三府”為典型的清代東北民居建築,建築風格獨特,既有建築藝術研究價值,也有北方民居特色。清真寺是回民的禮拜堂,是烏拉街唯一尚存的一處寺廟建築。 [2]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保護措施

1984年,龍潭區人民政府撥款重修清真寺。 [2] 
2006年,吉林市政府把烏拉街古建築羣修繕納入到“十一五”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規劃中,還聘請專家實地考察,制定了《烏拉街文物古蹟保護和利用規劃》、《烏拉街“三府”古建築羣修繕方案》。 [4] 
2007年5月31日,烏拉街清代建築羣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烏拉街清代建築羣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5] 
2015年9月8日,烏拉街清代建築修繕工程啓動。 [2]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旅遊信息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地址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 [2] 

烏拉街清代建築羣交通

吉林市區汽車站乘到烏拉街客運站班線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