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政以德

(孔子儒家主張治國的基本原則)

鎖定
用道德教化來治理人民。歷史上稱為德治。孔子儒家主張治國的基本原則。命題出自《論語》的《為政》篇:“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 
中文名
為政以德
定    義
用道德教化來治理人民
出    處
論語
基本概念
孔子將德政比喻為天上的北極星,居於一定的方位,羣星環繞在周圍,意謂得到眾多人民羣眾的擁護。至於用行政命令和刑法來加以約束,人民雖可以避免犯罪,卻不知道犯罪是可恥的;只有用道德禮教來陶冶,養成人民有羞恥之心,就自然會遵守社會秩序了。
為政以德,後世有以無為做解釋者。如朱熹的《論語集註》:“為政以德,則無為而天下歸之。”引程子曰:“為政以德,然後無為。”範氏曰:“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順,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處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眾。”李允升的《四書證疑》持不同見解:“既曰為政,非無為也。”“為政以德,則本仁以育萬物,本義以正萬民,本中和以制禮樂,亦實有宰制,非漠然無為也。”孔子儒家講德治,以禮樂教化為主,與用刑政強制有所不同,然與道家的無為有別。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