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噪鴉

鎖定
灰噪鴉(學名:Perisoreus canadensis):屬於鴉科、噪鴉屬的鳥類。體長28-33釐米,翼展45釐米。白色額頭、臉頰、喉嚨和覆羽,暗灰色長尾、後頸和背部,淺灰色胸部和腹部。雌雄在大小和顏色上均相似。體羽包括深灰色、淺灰色、黑色、棕褐色和白色。灰噪鴉的羽色便於它們隱藏,這使它們在冬季可以與裸露的樹木和雪融為一體。
棲息於針葉林和混交林,特別是在以雲杉、白楊、冷杉和糖楓為主的森林中。晝行性鳥類,白天活躍,晚上睡覺。在地面上覓食,在樹上睡覺。它們一天的時間中有95%用於狩獵和儲存食物。該物種通過在地面上快速行走來捕捉獵物。它們還可以通過步行、飛行和奔跑覓食。主要吃昆蟲、漿果、種子和菌類。遍佈加拿大各地,一直延伸到新英格蘭北部,至美國中南部和西部各州的山區,其中包括懷俄明州西部和愛達荷州以及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在美國西海岸,灰噪鴉遠至加利福尼亞州。
灰噪鴉是加拿大國鳥
中文名
灰噪鴉 [1] 
拉丁學名
Perisoreus canadensis
別    名
加拿大噪鴉
外文名
Gray Jay, Grey Jay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鴉科
噪鴉屬
灰噪鴉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9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66

灰噪鴉形態特徵

灰噪鴉
灰噪鴉(17張)
灰噪鴉頭尾長29.21釐米,體重62-82克,平均翼展45釐米。無兩性差異,雌雄在大小和顏色上均相似。體羽包括深灰色、淺灰色、黑色、棕褐色和白色。它們有長長到黑腿和白色的耳廓,即位於覆蓋耳道的“頰”區域的羽毛。該物種類似於普通的冠藍鴉,但灰噪鴉體型更小,羽色更暗。灰噪鴉胸腹上羽毛短而豐富。相比之下,它們朝向頭部的背羽非常細,翅膀平滑。雙翅光滑的羽毛質地使飛行時耗費的能源更少。生活在美國東部的亞種要比生活在落基山脈的亞種羽毛的顏色要略深。灰噪鴉的羽色便於它們隱藏,從淺灰色到炭灰色和白色,這使它們在冬季可以與裸露的樹木和雪融為一體。 [4] 
孵化後的幼鳥的第一次換毛需要兩個星期,在4-5月之間完成。儘管該物種成鳥的羽毛有三種顏色,但在幼鳥時都是均勻的深灰色,幾乎是近黑色的。5月到8月,它們的羽毛顏色逐漸類似於成鳥。腹羽變成淺棕色或奶油色,而背羽變成灰白色。 [4] 

灰噪鴉棲息環境

棲息在針葉和落葉林中,特別是在以雲杉白楊冷杉糖楓為主的森林中。灰噪鴉依賴於這些樹的安全性進行繁殖。生活區域從小池塘到大湖,永久性水體周圍。夏季,灰噪鴉通常生活在海拔2,618-3,048米的地方。冬季,居住在美國東部和西部的種羣會下移到較低海拔地區。在600米以下的海拔高度未發現灰噪鴉。 [4] 

灰噪鴉生活習性

灰噪鴉領地

灰噪鴉的領地面積為27-137.5公頃。如果人為補充食物,領地面積可能較小(15.8-23.2公頃)。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該地區典型領地的一半。在交配之前,灰噪鴉將與其他未交配的灰噪鴉一起生活。在找到伴侶後,這對夫婦很少會分開,並將其他灰噪鴉逐出它們的領地。這種地域性是為了減少對食物的競爭。在冬天剛開始的時候,食物稀缺是常見的情況,那時灰噪鴉正在尋找伴侶。灰噪鴉不會遷移來尋找伴侶,也不會在父母的領地上尋找到自己的伴侶。 [4] 

灰噪鴉遷徙

灰噪鴉的遷移時間是在冬季,從森林的外部遷移到內部。它們這樣做是因為森林的中心在寒冷的季節提供了樹木的屏障。也很少有關於它們高海拔遷移的記錄。 [4] 

灰噪鴉活動

灰噪鴉是晝行性鳥類,白天活躍,晚上睡覺。在地面上覓食,在樹上睡覺。它們一天的時間中有95%用於狩獵和儲存食物。該物種通過在地面上快速行走來捕捉獵物。它們還可以通過步行、飛行和奔跑覓食。在森林的地面上,灰噪鴉也花很多時間享受日光浴以在寒冷的冬天保持温暖。在一天的其他5%時間內,如果不進行繁殖,它們則將時間花在雲杉和香脂冷杉等樹木中。灰噪鴉睡在樹的樹幹附近,將頭塞在翅膀下以保持温暖。。 [4] 

灰噪鴉行為

灰噪鴉為表示領地行為時,會低下頭,向其他鳥類衝擊,例如冠藍鴉。灰噪鴉也將威脅自己的配偶。這背後的原因是迫使另一對伴侶給他們食物。 [4] 
灰噪鴉的視力很強,足以在冬季缺乏食物的月份發現食物。當灰噪鴉發現食物時,它們會俯衝而下,用喙抓取。如果食物超過其體重的四分之一,它們會將食物從喙轉移到腳爪上抓住以便飛翔。在飛行時它們能夠很好的掌握平衡。灰噪鴉的嗅覺相當弱。 [4] 
灰噪鴉最有名的一個特點是模仿力很強。它們能夠模仿貓頭鷹、鷹、烏鴉和冠藍鴉的聲音。模仿的聲音聽起來像捕食者本身,用些種方式來威嚇潛在的捕食者。 [4] 

灰噪鴉聲音

灰噪鴉之間的交流所發出的聲音差異很大,可以發出危險警告或用於吸引伴侶。成體交流包括鳥類處於危險中時的尖叫聲(高音,長音)和在陸地掠食者周圍使用的顫音(短音)。它們還在空中掠食者周圍使用警笛,並使用社交音符,它們是用於尋找伴侶的兩部分式哨聲。灰噪鴉發出的聲音視情況而定,在柔和的”loud“聲之間變化。它們還會用鳥喙將入侵者逐出巢穴及其領地上。 [4] 
雛鳥會發出”distinct“的叫聲,發出獨特的,尖鋭的“嘶啞”噪音。孵化後第5天,當音調變得更加嘶啞和類似成鳥時,這種噪音就會改變。孵化兩週後,這隻鳥已完全發出更大的類似成年雄鳥的聲音。 [4] 

灰噪鴉食物

灰噪鴉是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漿果、節肢動物、蠕蟲、腐肉、雛鳥、鳥卵和一些小型哺乳動物,如鼩鼱、田鼠和幼蝙蝠。它們會搶奪飛行中的昆蟲,甚至撕毀黃蜂的巢。灰噪鴉也吃小蜥蜴和冒險進入淺水覓食的蟾蜍,還食用真菌。眾所周知,它們會使用人類提供的喂鳥器,靠棲在樹樁和樹枝上尋找食物。當發現獵物時,它們會俯衝並抓住獵物。
為了準備越冬,灰噪鴉將在8月和9月練習存儲行為。這種行為包括將食物包裹在粘稠的唾液中,然後用捆紮物綁在樹枝上以在冬季保存食物。由於灰噪鴉在冬天幾乎不吃任何食物,因此它們消耗的能量儘可能少。關於個體每天存儲超過1000個項目的報告並不罕見。如果它們不能在冬天之前儲存足夠的食物,它們就會搬到一個稍微温暖的地方,飛進森林的內部,在那裏它們可以躲避在樹叢中。根據平均體重75克,生活在阿拉斯加的灰噪鴉每天平均需要的卡路里為47大卡。在温暖的氣候或温暖的季節裏,灰噪鴉每天需要更多的卡路里。它們的飲水供應很少受到限制,夏天的時候從湖裏喝水,嚴酷的冬天則從雪裏取水。 [4] 

灰噪鴉天敵

紅松鼠巨翅鵟是剛孵化出的灰噪鴉雛鳥的捕食者。成年的灰噪鴉的天敵和捕食者是蒼鷹西點林鴞遊隼灰背隼紅尾鵟。灰噪鴉在發現的威脅時會聳起頭部的輪廓羽毛,使它們看起來比實際的更大。當面對掠食者時,它們的輪廓羽毛直立起來。雄鳥灰噪鴉還用鳥喙攻擊掠食者,啄它們的羽毛或皮毛。有時還威脅着攻擊者,在顯示輪廓羽毛的同時繞圈跳動,偶爾以威脅性的動作跳向攻擊者。 [4] 
除了物理適應之外,灰噪鴉還向彼此發出警告信號。找到空中掠食者時,會發出很大的哨聲(長而柔和的聲音),這導致其他灰噪鴉的行為更加謹慎。當捕食者身處地面時,灰噪鴉會發出非常響亮的顫音(短而響的"chi"聲),以威脅捕食者。它們還以模仿某些捕食者的叫聲作為恐嚇手段而聞名。 [4] 
灰噪鴉還通過圍攻大型掠食者而發展了防禦機制。這種圍攻包括很大聲的刺耳聲(高音調的"rp"聲),而多個雄鳥灰噪鴉正直接飛向臨近的捕食者。這種行為是針對騷擾捕食者的行為,並且還起到分散掠奪者免於傷害幼鳥的作用。此技術通常在初春雛鳥剛孵出且無法自衞的時候使用。這種防禦機制通常用於對付巨翅鵟,因為該物種以攻擊和吃掉灰噪鴉的幼鳥而聞名。 [4] 

灰噪鴉分佈範圍

分佈於北美洲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以及美國紐約州北部、威斯康辛州北部、密歇根州北部、明尼蘇達州北部和新英格蘭北部),和北美洲西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州、猶他州、愛達荷州、新墨西哥州北部、科羅拉多州中部、亞利桑那州中東部和南達科他州西南部)。 [4] 
灰噪鴉分佈圖 灰噪鴉分佈圖

灰噪鴉繁殖方式

灰噪鴉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通常在伴侶死亡或消失之前不會分開。失去伴侶後,雄鳥和雌鳥都會找到另一個終身伴侶。研究發現該物種很少有在單個繁殖期後“離婚”的。不論季節如何,新配對的灰噪鴉都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聚在一起。繁殖季節從2月下旬持續到5月初。初次見面時會進行雌雄求偶餵食,大約在下一個產卵之前的14天。交配通常由雌性通過尾巴搖動動作發起,然後由雄鳥模仿。雄鳥也會發出“耳語”的歌曲,這是一種柔軟的口哨聲,以吸引雌性。 [4] 
雄鳥選擇巢穴的地點一般處於高海拔地區,並開始鳥巢的初建步驟。巢高10-15釐米,外緣直徑為14-16釐米。巢最初建造於2月,也就是雌鳥下卵的3-4個星期前。即使雄鳥開始在築巢,雌鳥也非常活躍,它們共同收集建築材料以及僅完成巢表面上的軟墊來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這種柔軟的席墊由白尾鹿白靴兔的毛髮組成。這種毛牀創造了一個隔熱的環境,可以保護幼鳥免受可能的惡劣氣候的影響。發現雌鳥在產下第一枚卵之前會在空巢中卧坐好幾天。 [4] 
在2月下旬至3月之間,每天產卵一次。這樣一來,雛鳥就可以避免飢餓,發展技能,並在自己的第一個夏天逐漸適應冬季的氣候。在繁殖季節,雌鳥會產下2-4枚綠灰色的卵。每個卵巢的乳化期期通常為18-19天。雌鳥開始產下第一枚卵的時候,一直持續到孵化出所有卵為止。卵重5-6克。孵化時,整個出殼的孵化時間將花費4-9個小時。雌鳥將通過啄破蛋殼來協助幼鳥孵化。雛鳥的體重在4.5-7克之間,鳥喙的長度(鼻孔到尖端)在3.0-4.0毫米之間。 [4] 
孵化後雌鳥會立即用柔軟的羽毛覆蓋小鳥的身體。在孵化後的前兩週內,雛鳥的體重將逐漸增加到40克。在生命的第4天,覆蓋其身體的絨毛變成灰紫色的羽毛。儘管幼體已經有羽毛,但它們仍然不能飛翔。孵化後的第9天,它們的飛羽開始出現。小鳥大約在17-23天大時開始離開巢穴,僅在幾天前在樹枝上行走。在55-66天之間即可獨立。離開巢穴後,它們仍將留在父母的領地內,直到找到自己的伴侶為止。雌雄達到性成熟的年齡均為1-2歲。 [4] 
孵化前,雄鳥和雌性伴侶都會收集材料以製成隔熱的巢穴,以使它們的幼體在高達-34℃的温度下保持温暖。此外,為了準備年輕,雄鳥和雌鳥全年都在為越冬收集和儲存食物。當雌鳥孵化卵時,雄鳥的工作就是帶雌鳥食物。產卵後約18-19天,雌鳥將開始打破卵殼,以幫助幼鳥脱離卵。雌鳥也將從卵中清除任何液體,以使幼體不會將任何液體吸入其肺部。卵孵化後,雄鳥將食物帶回雌鳥的巢中,然後雌鳥產生棕色糊狀的食物,最終將其喂入孵化場。父母會盡力餵養幼鳥。幼鳥孵化後,父母雙方將照管巢穴,清理糞便,並用喙猛戳巢穴以放鬆樹枝和樹枝,以撫養巢穴。這個過程有助於容納成長中的鳥類。 [4] 
雌性為幼鳥保持温暖,而雄鳥則通過啄食來抵禦捕食者,從而保護巢穴。如果捕食者接近巢穴,雄鳥也將盡其所能保護孵化場。在剛剛起步的人生階段,父母雙方的參與都大大減少了,父母的教育幾乎不存在。 [4] 

灰噪鴉亞種分化

灰噪鴉(9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灰噪鴉白色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albescens
J. L. Peters, 1920
2
灰噪鴉雙色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bicolor
A. H. Miller, 1933
3
灰噪鴉指名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canadensis
Linnaeus, 1766
4
灰噪鴉落基山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capitalis
S. F. Baird, 1874
5
灰噪鴉温哥華島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griseus
Ridgway, 1899
6
灰噪鴉加拿大東部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nigricapillus
Ridgway, 1882
7
灰噪鴉美西北海岸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obscurus
Ridgway, 1874
8
灰噪鴉育空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pacificus
Gmelin, 1788
9
灰噪鴉桑福德亞種
Perisoreus canadensis sanfordi
Oberholser, 1914
[2] 

灰噪鴉保護現狀

灰噪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3] 

灰噪鴉種羣現狀

估計物種總數為26,000,000只成熟個體(Rosenberg等人2016)。趨勢判斷:根據Tracewski等人的觀點,由於棲息地喪失,全球氣候變暖和外來疾病,暫時將該物種評估為數量正在減少。 [3] 

灰噪鴉文化意義

國家標誌可以或可以不出現在國旗、徽章或標誌上。一個國家可以使用動物、樹木或物體作為其國家標誌。選擇一個國家標誌是一個過程,可能涉及立法、比賽和全民公決。在加拿大,成千上萬的加拿大人和專家考慮了這些意見,然後在《加拿大國家地理》雜誌上推選了一種鳥作為國鳥。從2015年開始至2017年結束,最終評選結果,加拿大以本國特有的留鳥灰噪鴉為國鳥。 [5] 
灰噪鴉的學名是“Perisoreus canadensis”,意譯為“加拿大噪鴉”。在加拿大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可以找到這種鳥。該物種的首選棲息地是加拿大的北方森林和高山森林。灰噪鴉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類之一,其腦容量比例幾乎與人類相同。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