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瀘縣圓通寺

鎖定
瀘縣圓通寺又名圓通禪林、元通寺,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喻寺鎮雷壩村3社,是座木石結構的古建築寺廟。始建於明正德元年(1506年)。 [2]  [4] 
瀘縣圓通寺佔地面積2464平方米,由廂房、禪房、膳堂,客廳等組成,殿堂、樓閣為石木結構、斗拱、雀替、蓮花層層,佈局巧妙。是西南地區留存有豐富的題記和明確紀年的珍貴明代斗拱建築,是四川古建築從官式建築體系向地方化風格蜕變的過度式古建築。 [4] 
2019年10月7日,瀘縣圓通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瀘縣圓通寺
地理位置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喻寺鎮雷壩村3社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2464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426-3-22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別    名
圓通禪林

瀘縣圓通寺歷史沿革

明正德元年(1506年),瀘縣圓通寺開建。
明嘉靖元年(1522年),瀘縣圓通寺竣工
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瀘縣圓通寺重建
清光緒四年(1878年),瀘縣圓通寺培修 [5] 
2006年至2007年,瀘縣圓通寺再次進行維修。 [2] 
圓通寺

瀘縣圓通寺建築格局

瀘縣圓通寺由山門、前殿、中殿、後殿四個部分組成。三層石梯而上有左右廂房、禪房、膳堂,客廳;殿堂、樓閣石木結構、斗拱、雀替。 [4]  ;山門為雙重檐廡殿牌坊式建築 [5]  ;前殿有四柱三門坊;中殿為二重檐歇山式屋頂,抬梁式屋架,內用四根石柱支撐屋面。 [2] 
     圓通寺 圓通寺
瀘縣圓通寺建築為歇山式屋頂,穿逗樑架,共七架樑,前後雙步梁用4石柱支撐;正殿為木石結構,抬梁10架,屋內用大石柱支撐屋檁,檐下用斗拱承託梁頭,斗拱有內外之分,用三層馬形的雀替層選,形成單昂三踩斗拱,猶如蓮花朵朵,托起大雄寶殿之金頂。 [3] 

瀘縣圓通寺文物遺存

  • 石刻造像
瀘縣圓通寺遺存有部分明清時期石刻文物造像。 [3] 

瀘縣圓通寺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瀘縣圓通寺 瀘縣圓通寺
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與圓通寺大德禪師為至交摯友。在寺中住了一段時間,書有“永保清寧”四字為念。劉光第被慈禧太后斬殺後,大德禪師將光第遺書刻成大匾高掛於佛巖寺大雄寶殿內,以此紀念這位為中國變化圖強而流血的志士仁人。 [3] 
六一佛子禪宗大師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來到圓通寺,六一佛子是書法家,在佛巖寺看到劉光第先生題的“永保清寧”匾額,揮毫題“身是菩提稱長老;心如明鏡做神仙”。 [2-3] 

瀘縣圓通寺文物價值

瀘縣圓通寺是西南地區留存有豐富的題記和明確紀年的珍貴明代斗拱建築,是四川古建築從官式建築體系向地方化風格蜕變的過度式古建築,是四川古建築從元代到明代演變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明清時期四川乃至西南地區歷史、社會、文化、建築等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文化等價值。 [5] 
瀘縣圓通寺

瀘縣圓通寺文物保護

1988年2月,瀘縣圓通寺被批准為瀘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6月,瀘縣圓通寺被批准為瀘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2月,瀘縣圓通寺被批准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瀘縣圓通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4] 

瀘縣圓通寺旅遊信息

瀘縣圓通寺地理位置

瀘縣圓通寺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喻寺鎮雷壩村3社。

瀘縣圓通寺門票信息

免票。

瀘縣圓通寺交通線路

公交:瀘州客運中心站上車95路 → 瀘縣609路福清路口站下車 → 清江省際公交大石坳站,步行4.3公里抵達。
瀘縣圓通寺 瀘縣圓通寺
自駕:瀘州城區 → 途經港城大道、福清路即可抵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