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濁漳北源

鎖定
濁漳河北源,海河流域漳衞南運河水系支流漳河上源濁漳河的支流。發源于山西省榆社縣北部社城鎮(原兩河口鄉)八賦嶺三縣堖 [2]  ,南流經社城、西馬、銀郊、城關、韓村、郝北7個鄉鎮,於郝北鎮關園村出境注入與武鄉縣交界的關河水庫,流向由向南改為向東南,流經武鄉縣豐州鎮下關、上司鄉韓莊、故縣鄉里莊、大有鄉長樂、監漳鎮等村後進入襄垣縣境,經西營鎮、下良鄉梁莊、西邯鄲、強計等村後,在襄垣縣小峧村南匯入濁漳河干流。
濁漳河北源流域北部與黃河流域的汾河接壤,西部與濁漳河西源為鄰,東部與清漳河毗連。流域總面積3797平方千米,主河道長116千米,河道比降0.44‰~3.63‰。主要支流有涅河、賈豁河、蟠洪河、石門河、史水河等。 [1] 
濁漳北源流域水利工程較多,有一座大型水庫(關河水庫)、一座中型水庫(雲簇水庫)及十幾座小型水庫。 [2] 
濁漳北源流域文明歷史悠久。武鄉的廣志堖,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之石。襄垣得名於春秋戰國時期趙襄子築城,仙堂山為著名的佛教風景名勝地。抗日戰爭時期,武鄉的王家峪、磚壁等地作為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曾留下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武鄉“太行八路軍紀念館”,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中文名
濁漳北源
別    名
縣河、武鄉水,關河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漳衞南運河水系支流漳河上源濁漳河支流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中市、長治市
流經地區
山西省榆社縣、武鄉縣、襄垣縣
發源地
山西省榆社縣社城鎮八賦嶺三縣堖
主要支流
涅河、賈豁河、蟠洪河、石門河、史水河
河    長
116 km [1] 
流域面積
3797 km² [1] 
河    口
山西省襄垣縣小峧村南

濁漳北源幹流概況

濁漳北源河道走向

濁漳北源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濁漳北源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濁漳北源是濁漳河三源之一,發源于山西省榆社縣北部社城鎮(原兩河口鄉)八賦嶺三縣堖 [5]  [2]  [4]  (以交口河為正源 [1]  )(一説邊河口鄉上白雞嶺 [1]  ),榆社縣社城兩河口上述兩源相匯 [1]  ,流經榆社縣社城、西馬、銀郊、城關、韓村、郝北7個鄉鎮,於郝北鎮關園村出境注入與武鄉縣交界的關河水庫,流向由向南改為向東南,流經武鄉縣豐州鎮下關、上司鄉韓莊、故縣鄉里莊、大有鄉長樂、監漳鎮等村後進入襄垣縣境,經西營鎮、下良鄉梁莊、西邯鄲、強計等村後,在襄垣縣小峧村南 [1-2]  (一説合河口村 [4]  )匯入濁漳河干流。 [1] 
河長116公里,流域面積3797平方公里,涉及晉中市榆社、長治市武鄉、沁縣、襄垣等縣 [2]  ,河道比降0.44‰~3.63‰。 [1] 
其中,濁漳河北源上游榆社縣段俗稱縣河,境內全長72.2公里。 [5]  武鄉縣段古稱武鄉水,俗稱關河,境內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620.8平方公里 [4] 
濁漳北源榆社縣雙峯水庫以上段 濁漳北源榆社縣雙峯水庫以上段
濁漳北源榆社縣雙峯水庫庫區段 濁漳北源榆社縣雙峯水庫庫區段
濁漳北源榆社縣城郊段 濁漳北源榆社縣城郊段
濁漳北源武鄉縣關河水庫庫區段 濁漳北源武鄉縣關河水庫庫區段
武鄉縣臨漳鎮一段 武鄉縣臨漳鎮一段
襄垣縣強計村段 襄垣縣強計村段
襄垣小村“三漳合流” 襄垣小村“三漳合流”

濁漳北源河道特徵

濁漳北源幹流自晉中市榆社縣流入長治市武鄉縣後,主河槽寬度150~300米不等,上游為土石山區,土、紅土覆蓋於河谷兩岸的低山地帶,下游河牀組成大部分以砂卵石或粗沙為主,偶有基岩出露。河道中上游河牀穩定性差,左右搖擺不定,下游穿行在基岩“U”形河谷中。 [1] 

濁漳北源水文特徵

據石棧道水文站1997年資料統計,徑流模數為541立方米/秒,徑流深17.2毫米,最大流量11.8(8月3日),最小流量0(7月8日),日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年輸沙量1.36萬噸,日最大輸沙率48.3千克/秒,日平均輸沙率0.43千克/秒,日均土壤侵蝕模數19.4噸(每平方公里每年)。年內平均輸沙級配,中數粒徑0.037毫米,平均粒徑0.038毫米。流域下游的關河水庫入口處,平水清水流量為0.25立方米/秒,枯水年則為0.1立方米/秒。濁漳北源關河水庫以上年平均徑流量1.85億立方米。關河斷面上輸沙量333萬噸,土壤侵蝕模數為2387噸(每平方公里每年)。 [1] 
其中,上游武鄉縣段—般流量為2立米/秒,枯水期流量為0.5立米/秒。1958年修建關河水庫後,流量有所減小,近年來,由於工業廢水排入,有輕度污染,幹流和支流沿岸,村莊和人口居住密集,有廣闊的河灘地和階台地。 [4] 
榆社縣段一般年流量每秒3.36立方米,水位0.45米,流速每秒0.38米。特大洪水年流量每秒可達1190立方米,水位2.4米,流速每秒3.78~4.82米。年徑流量約1.79億立方米,含沙量大。 [5] 

濁漳北源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有泉水河、雲簇河、南屯河、涅河等支流 [2] 
雲簇河,俗稱西河。發源於榆社縣河峪鄉磨盤嶺(一説武鄉縣西北部,發源於分南公社明砂岩一帶 [4]  ),於城關鎮南馬會注入縣河(濁漳北源榆社縣段)。流經武鄉縣胡莊,石盤等村,武鄉縣境內全長16公里,流域面積127.5平方公里,沿岸有五千多畝灘地,一般流量為0.1立米/秒,入榆社境 [4]  ,自西而東橫穿雲簇鎮全境,沿途有15支5公里以上的小支流匯入,全長38.5公里,流域面積335.5平方公里。年徑流均值0.42億立方米,為濁漳河北源最大的支流。 [5] 
泉水河,發源於榆社縣北寨鄉郭家社村附近,於城關鎮南河底村西南匯入縣河(濁漳北源榆社縣段)。自東北而西南貫穿北寨鄉全境,全長36公里,流域面積203.2平方公里,河牀平均縱坡為9.8‰。 [5] 
南屯河,發源於講堂鄉後建華村附近,於郝壁鎮常銀村西南匯人縣河(濁漳北源榆社縣段)。自東北而西南流經講堂、嵐峪、郝壁3個鄉(鎮),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198.95平方公里,河牀平均縱坡13.1‰,沿途有11支5公里以上的小支流匯人。 [5] 
東河,亦名儀川河,發源於榆社縣東匯鄉鋪上村分家溝,於縣城西南匯人縣河(濁漳北源榆社縣段)。自東而西貫穿東匯鄉、城關鎮,全長19公里,河牀平均縱坡21.6‰,流域面積134.3平方公里。沿途有7支5公里以上的小支流匯入。 [5] 
武源河,發源於榆社縣河峪鄉磨盤嶺,於西馬鄉西馬村南附近匯入縣河(濁漳北源榆社縣段)。自西而東貫穿西馬鄉全境,全長19公里,河牀平均縱坡25%o,流域面積66.5平方公里。 [5] 
涅河武鄉縣城段 涅河武鄉縣城段
涅河,古稱涅水、甲水,是濁漳北源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武鄉縣西部分水嶺鄉的五里鋪村,流經武鄉、沁縣兩縣的勳歡、權店、南溝、程家溝、東寨底、南涅水、窯上坡、祁村、松村、聶村、富莊、東村等村鎮,在關河水庫下游約1千米處匯入濁漳北源。河流流經地多為丘陵山區中的河谷平川,河道平緩多曲折,總的流向為自西北流向東南。在程家溝---松村河段,河流基本上作為兩縣的分界,但由於平川河流的擺動性,河流與縣界又不完全一致。涅河沿途從右岸接納的主要支流有西湯河、南涅水河、松村河,從左岸接納的主要支流有高寨寺河、湧泉河、馬牧河等。涅河全長48千米(五里鋪——河口),流域面積696.7平方千米(其中平遙21.56平方千米,武鄉421.8平方千米,沁縣253.34平方千米),河道縱坡上游故城水庫(南溝)以上為26‰,中下游為1.25~8.33‰。 [1] 
涅河故城水庫以上河段為山區河道,故城水庫下游河段流經丘陵山區的河谷平順地帶,河牀寬一般在300~600米間,河流兩岸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中下游河段由於河道過緩,河牀淤積,行洪能力降低,還形成了一些窪地,引起兩岸下濕地增多。涅河干流沿岸以源頭五里鋪一帶最高,海拔1471米,幹流中下游兩岸山高一般在海拔1200以內,河谷高程在1000以內,河口高程934米。涅河流域地貌主要為石山區、土石山區、丘陵區三種。石山區186平方千米,佔26.7%;土石山區172平方千米佔24.7%;土山丘陵區338.7千米,佔48.6%。涅河河口斷面年平均徑流量3648萬立方米,枯水期清水流量在0.5~1.0立方米/秒間,年平均輸沙量89萬。涅河流域內,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土地資源豐富,由於河牀寬闊較穩定,加之沿途有3座小型水庫的攔洪調控,以致大大減輕了洪澇災害的發生。由於降雨較少,氣候乾旱,原有的鹽鹼、下濕地逐年減少。河道全長48千米,可治理長度為30千米,已初步治理21千米,其中石堤5千米,土堤6千米,生物堤10千米。控制河道寬度為100~150米。流域內有小型水庫3座,萬畝灌區1座。另有大水峪、信義、螞蟻站、城南等塘壩和人字閘工程20餘座。總庫容100萬立方米。 [1] 
賈豁河,是濁漳北源關河以下的一級支流,位於武鄉縣賈豁鄉,賈豁村以上分為兩支,一支發源於下細堙村南,向西偏南流經劉家溝、上王堡、李家莊、下王堡、賈豁等村,另一支發源於大堙村南,流經柳亭郊、石泉、郭村,在賈豁村南匯合改向南流,經東坡、官道甲、古台、田莊,流經故縣鄉的李莊匯入濁漳北源。河流全長19千米,流域面積104.3平方千米,為季節性河流,汛期遇暴雨,山洪暴發,雨過天晴,河道即幹,河牀為岩石,河牀穩定。賈豁河流域為土石山區和丘陵區,土石山區佔72%、丘陵區佔28%。流域內源頭下細堙一帶最高,山頭海拔1340米。河流沿岸各山頭溝在海拔在1000~1200米間,河谷高程在1100~900米之間。河流年徑流量為635.5萬立方米,徑流係數為7.1萬立方米/平方千米,清水流量0.22立方米/秒。河流年輸沙量為18.66萬立方米。土壤侵蝕模數石山區為1000噸/(每平方公里每年),土石山區為1800~2000噸/(每平方公里每年),丘陵區為2000~2500噸/(每平方公里每年)。 [1] 
蟠洪河,又稱洪水河,位於武鄉縣東部,是濁漳北源較大的一級支流。蟠洪河上游(武鄉洪水鎮寨坪村以上)分為左、中、右三源,三源大致流向均為由北向南。左源自武鄉縣墨鐙鎮巖窪村,流經墨鐙、馬堡、新村、白和等村。中源自左權縣的神凹村,經左權縣三教、三架溝、佛口村進入武鄉,又經武鄉縣墨鐙鎮玉石溝西、洪水鎮北台、南台等村,在白和村西南與左源合流,流向洪水、寨坪。右源源自榆社縣甲堰溝,經營村、駝駱、上石牆等村進入武鄉洪水鎮後,又經下石牆、上黃岩、廣志、東溝、西溝等村,在西溝村南、寨坪村北與左、中二源合流。三源合流後,蟠洪河向西南方向經寨坪、店上、中村、蟠龍、型塘、監漳鎮的下北漳等村,出武鄉境後在襄垣西營鎮南漳村西歸濁漳北源。河道全長40千米(神凹-河口),流域面積525.61平方千米。河道比降為上游陡於下游,洪水-中村為11~8‰,中村-蟠龍段為9.4~10.9‰,蟠龍-河口為9.4~2.3‰,河牀糙率為0.04~0.050。蟠洪河沿途有廣志河(古稱黃岩水)、窯灣河、石門河、陌峪河匯入。蟠洪河流域地形為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整個流域內山大溝深,山峯密佈。流域北部最高峯為左權境內海拔1663.48米的大紅堖。東部最高峯為支流窯灣河與清漳河流域分水流嶺處的黃岩腦,海拔2008.5米。流域河口處河牀最低,高程為890米左右。蟠洪河是一條典型的山區河流,河道比降大,沖刷嚴重,河牀寬闊而不穩定,中下游河牀寬120~480米。流域地貌大致為石山區153.11平方千米,土石山區97平方千米,土山區150.5平方千米,灰巖區125平方千米。境內植被稀疏,覆蓋差,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河道年平均徑流量約3800萬立方米。一般清水流量0.013立方米/秒。河流年輸沙量76萬立方米。流域內有集中供水工程處,分別是:蟠洪河集中供水工程、窯灣集中供水工程。後又新建人字閘55座,總庫容達50萬立方米。為防止河害,已初步治理河道20千米,興修了一些堤壩堤防,現有石壩13.7千米,河流寬度在120~180米之間。 [1] 
石門河,是蟠洪河的一級支流,源於蟠洪河與清漳河流域分水嶺西側武鄉蟠龍鎮境內,向西北方向流經南郊、郊口等村後改向西,再經石門、温莊等村,在河不凌村東入蟠洪河。河溝全長16.7千米,流域面積100.6平方千米。沿途有石甕河、馬蘭頭河匯入。石門河為季節性河流,平時基本乾枯,汛期遇暴雨,山洪暴發,雨過天晴,河道即幹,河牀為岩石,河牀穩定。流域上游為石山區,中下游以土山區為主。河流年徑流量533.5萬立方米。該流域地貌為土石山區和丘陵區,灰巖區約20平方千米。 [1] 
史水河,是濁漳北源一級支流,發源於沁縣水凹村,沿沁縣、襄垣縣界向南至沁縣李家莊東進入襄垣縣王村鎮境,向東南流經史北、下廟、王村、北姚、店上,又緩慢轉向東北,經下良鎮西故縣、下良、西坡、水碾村,在西邯鄲村西約1千米處注入濁漳北源。在王村,有支流龍王堂河從左岸匯入。史水河全長27千米,流域面積190.83平方千米。史水河從西向東穿過襄垣縣北部,流域大部分地區為石山區和土石山區,山峯在海拔1000~1200米之間。溝壑較為發育,局部地區有砂岩出露。地形為西高東低,南北兩側高,中部河谷低。源頭水凹村海拔1212米,河口處河谷海拔為850米左右。史水河呈樹枝狀分佈,河牀較窄較為穩定,沒有明顯的沖刷和淤積區段。史水河一般清水流量0.05立方米/秒左右。年平均徑流量約1000萬立方米。河流清水流量為0.13~0.22立方米/秒。河流年輸沙量為8.73萬立方米。史水河上有3座小(2)型水庫,分別是東風水庫、店東水庫和王家峪水庫。 [1] 

濁漳北源治理開發

濁漳北源流域水利工程較多,有一座大型水庫(關河水庫)、一座中型水庫(雲簇水庫)及十幾座小型水庫。
關河水庫 關河水庫
關河水庫(大Ⅱ),位於濁漳北源幹流上的武鄉縣豐州鎮關河峽口處,控制流域面積1745平方公里,1958年8月興建,1960年9月竣工蓄水,總庫容1.4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3013萬立方米,大壩為水中倒土均質壩,壩長687米,壩高33米,是一座兼具防洪、工農業供水、水產養殖、旅遊等綜合功能的大型調節水利工程。 [2] 
雲簇水庫 雲簇水庫
雲簇水庫,位於晉中市榆社縣雲簇鎮濁漳北源支流雲簇河上,總庫容987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350平方公里。 [2] 
黎城縣勇進渠,渠首從襄垣縣西營鎮濁漳北源上取水,勇進渠乾渠長102公里,穿行於山崖間,灌溉面積14萬畝。素有“上黨紅旗渠”的美譽 [2] 
東風水庫,位於山西省襄垣縣王村鎮王家溝村,屬海河流域濁漳河北源一級支流史水河,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的小(Ⅱ)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8.1平方公里,總庫容46.2萬立方米。 [3] 
故城水庫,位於武鄉縣西部故城鎮南溝村北0.5公里處的涅河上,距武鄉縣城30公里。水庫始建於1957年,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總庫容27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0.087萬公頃,是一座主要以防洪、灌溉和養殖為主的小(一)型水庫。

濁漳北源流域概況

流域內峯巒重疊,溝壑縱深,丘陵起伏,梁峁連綿,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高低起伏異常明顯,最高的山峯(2023.5米)與最低的山峯(961米)高差超過千米,上游山陡溝深谷窄,中下游為逐漸開闊的河漫灘地和一級台地,使整個流域形成一個北高南低的狹長盆地。流域地貌主要為石山區、土石山區和黃土丘陵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50毫米。 [2]  濁漳河北源流域北部與黃河流域的汾河接壤,西部與濁漳河西源為鄰,東部與清漳河毗連 [1] 
濁漳北源流域文明歷史悠久。武鄉、沁縣曾發現多處遠古生物化石。武鄉的廣志堖,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之石。襄垣得名於春秋戰國時期趙襄子築城,還是東晉高僧法顯的故鄉,其境內的仙堂山為著名的佛教風景名勝地。檀山為北源支流涅河與西源的分水嶺,是宮庭貢米“沁州黃”小米的原產地。抗日戰爭時期,武鄉的王家峪、磚壁等地作為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曾留下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現建有武鄉“太行八路軍紀念館”,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參考資料
  • 1.    自然資源 水文  .中共長治市委黨史研究室[引用日期2023-10-23]
  • 2.    濁漳北源  .漳河上游局網[引用日期2023-10-23]
  • 3.    通知公告  .襄垣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1-25]
  • 4.    武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武鄉縣誌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83 :52-53
  • 5.    榆社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榆社縣誌 .山西古籍出版社 . 1999 :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