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毓桂

鎖定
潘毓桂(1884—1961),字燕生,河北鹽山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回國後,歷任民政部五品警官首席秘書、內外城警廳金事、國務院法制局參事、江蘇督軍督政學參議、江西督軍署秘書長和軍法處處長。1923年4月任蒙藏院副總裁,國務院參議,津浦鐵路局副局長。後被宋哲元聘為平津衞戍司令部高等顧問。1936年任行政院冀察政務委員會政務處處長,交通委員會委員。日軍入佔北平後,任“治安維持會”常務委員。1940年3月任日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偽天津市市長。抗日戰爭勝利後,被捕入獄,1961年於獄中病死。 [1]  [3]  (概述圖來自《漢奸現象解剖》 [1] 
中文名
潘毓桂
別    名
潘燕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4年
畢業院校
日本早稻田大學
出生地
河北省鹽山
主要罪行
屢次向日寇出賣二十九軍作戰計劃
死亡日期
1961年11月12日

目錄

潘毓桂人物生平

潘毓桂(1884一1961),字燕生,河北省鹽山縣人。早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17年出任陳光遠第十二師軍法處處長,兼任江西景德鎮統税局局長。1923年任蒙藏院副總裁、國務院參議、津浦鐵路局副局長。 [1] 
1935年6月,潘毓桂夥同石友三、白堅武發動北平自治叛亂。當時,關東軍為了策劃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半滿洲國化”,強迫中國方面接受了幾個協定。根據這些協定,首先於1935年11月,在通州成立了以殷汝耕為委員長的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接着,於12月在北平成立了以宋哲元為委員長的冀察政務委員會,讓他如願掌管了河北、察哈爾和北平、天津兩市的政務。這兩個地方政權,在短期內起到了“滿洲國”與國民政府之間的緩衝地帶作用。 [1] 
時局的變化,使得華北反日情緒十分高漲。與日本勾結的潘毓桂的身邊越來越不安穩。因為,他協助日軍建立了親日政權,從而被抗日派所敵視,成為戴笠要刺殺的目標。 [1] 
潘毓桂和李際春曾與日本人山口文雄結拜兄弟,山口之女也就成了他們兩人的乾女兒,併為此取了兩個中國名字:李香蘭和潘淑華。李香蘭説:潘家在北平闢才衚衕的豪華宅邸是與這個大人物很相稱的。在面向衚衕南側,是一道長達百米的圍牆,牆中央有第一道門即大門,門口站着兩個持槍的哨兵。門內旁邊是門房,有許多用人待在那裏,其中既有看門的,也有向裏面通報的。潘家是一個包括用人、私兵在內總人數達百人的大户人家。要到最裏院的正房去問候,就必須穿過多少道門和院子,如同進入迷宮。 [1] 
“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25日,潘毓桂、張允榮、張璧陪同張自忠由天津抵達北平。此行是參加由宋哲元召集的冀察各要人有關時局的重要商討,及關於戰守的討論與部署。7月28日,第二十九軍開始撤退。潘毓桂出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北平市警察局局長,公然投靠日本侵略者。他下令警察一律換上黑警服,將保安隊全部改編為警察隊,負責照料日本軍人入城休息。他還派人查抄二十九軍各要員住宅,並遣散三十八師阮玄武旅逗留在北苑的殘部一千餘人。 [1] 
7月28日夜第二十九軍剛剛撒退,29日晨潘毓桂就開始會見記者。他戴着墨鏡,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入座之後,開口便説:各位都是朋友,以往的事不必談了,既往譬如昨日死,今日當如今日生。各位願意當漢奸的,留在北平,我潘毓桂保護他,不願當漢奸的,自己小心。直言不諱,開宗明義,毫不掩飾。潘毓桂幫助日本主子解決北平有功,1938年1月17日,出任偽天津市市長。 [1] 
但潘毓桂本來就不是天津日軍特務機關所喜歡的人物,日本人早就在暗中扶植另一個傀儡人物,就是温世珍。在潘毓桂就任市長的同時,日本人把温世珍安排為偽天津海關監督。温世珍過去以英美派著稱,日本人推出他來和海關税務司英國人梅維亮打交道,並把早已被國民黨政府散銷的海關監督公署這一機構重行恢復,作為温世珍的巢穴。 [2] 
温在偽天津海關監督公署關税整理委員會任委員長,負責修改税制,其主要目的是把日本進口貨的税率壓低,以至減免。温為日本的經濟侵略立下了“功勞”,受到敵人的籠信,決定起用他以取代潘毓桂。温世珍要當市長的風聲傳出後,潘毓桂不肯善罷甘休,於是便派他的保鏢打手賈少卿設法暗殺温世珍。温世珍發覺經常有人在他的住宅及海關公署周圍鬼鬼祟祟地活動,嚇得他一時不敢外出。 [2] 
温世珍得知新的任命後,便隱密地在日租界大和旅館裏組織他的班底。幾經磋商,最後確定:秘書長陳嘯戡,警察局長鄭遐濟,社會局長藍振德,財政局長李鵬圖,教育局長何慶元,衞生局長傅汝勤,工務局長林潤(不久病故由劉孟助繼任),外事室主任劉孟勳,公用處長盧南生,參事方若、張同亮、趙聘卿等。温世珍原想拉攏張同禮(張弧之子)為秘書長,張不就,改聘為高等顧問。 [2] 
日本人為了給潘毓桂的下台留“面子”,先發表温世珍為代理市長,潘則以出席在東京召開的大東亞各大都市市長會議為名離任。潘毓桂為了刁難温世珍,拒絕交代,温世珍因此不敢前去接任。日本特務機關長柴山兼四郎派相關人員去督促潘毓桂,潘才點頭同意辦理交接事宜。不久,温世珍出任偽天津市長,潘毓桂上任一年零兩個月之後黯然下台。 [2] 
1945年抗戰勝利後,潘毓桂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他辯稱:對第二十九軍的“出賣”,目的就是讓反日力量儘快失敗,以免“戰事蔓延,禍及生民”,以使自己那個所謂偉大的理想得以實現。賣國,乃是為了愛國也。當時,他一襲談色的長衫,瀟灑自若,宛然一個大學教授。這番歪理競然博得了在場的不少人的共鳴,有人寫信給國民政府稱:“潘毓桂雖誤入歧途,但終是名流,本心可嘉。被捕後不卑不亢,大有‘國士’之風,當留而用之。”潘毓桂被判刑後,於1961年11月12日病死於監獄。 [1] 
參考資料
  • 1.    王曉華,韓文寧,回望東方主戰場叢書 漢奸現象剖析,解放軍出版社,2016.08,第53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淪陷時期的天津,,1992.10,第72頁
  • 3.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團結出版社,2005.12,第24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