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加

鎖定
潘加(paʻanga)是湯加王國的法定貨幣。潘加由位於努庫阿洛法的湯加國家儲備銀行Pangikē Pule Fakafonua ʻo Tonga控制。潘加其實是浮動的,並且和一籃子的貨幣掛勾,包括澳大利亞元新西蘭元、美元和日元。
中文名
潘加
外文名
paʻanga
釋    義
湯加王國的法定貨幣
使用地點
湯加王國

潘加基本信息

1潘加相等於100分(seniti),在ISO 4217代碼為TOP,通常會縮寫為T$ (分則為¢)。在湯加,潘加即是中文中的“元”,而當地也有稱為hau的貨幣單位(1hau=100潘加),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會使用,只會在面額較高的紀念幣上出現。
1995年版湯加潘加票樣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2009年版湯加潘加票樣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潘加
50潘加 1分
-
ISO 4217
TOP
使用地
通脹率
11.1%
單位
-
1/100
符號
T$ (有時會是PT)
¢
硬幣
-
常用
5¢, 10¢, 20¢, 50¢
少用
1¢, 2¢
紙幣
T$1, T$2, T$5, T$10, T$20, T$50
中央銀行
湯加國家儲備銀行
-
-
1潘加相等於100分(seniti),在ISO 4217代碼為TOP,通常會縮寫為T$ (分則為¢)。在湯加,潘加即是中文中的“元”,而當地也有稱為hau的貨幣單位(1hau=100潘加),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會使用,只會在面額較高的紀念幣上出現。

潘加詞源

Entada scandens,當地稱為潘加('paʻanga),是一種豆獎的爬藤植物,製造很多體積大,呈紅色的種子。這些種子呈圓形,直徑可達5釐米,約1-2釐米厚。當這些種子串在一起時,就成為了一個踝環,踝環是當地kailao舞的裝飾。踝環也能作為古代擲環遊戲lafo中的道具。
1806年12月1日,湯加人襲擊一艘經過的船隻Port-au-Prince,企圖佔領這船,但最後失敗了,因為船員把船弄沉。哈派島的首長菲瑙·烏魯卡拉拉(Fīnau ʻUlukālala),動用了下一個計劃,就是搶劫所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他的搶劫團在船中找到金錢,當時沒人知道這是什麼,所以他就當這種金錢為潘加。最後,他們再沒找到其他東西,他就下令燒了船的殘骸。到後來,該船唯一生還者William Mariner,對首長説這些金屬都很值錢,不只是用來玩的石頭而已。
當湯加引入了十進制後,湯加決定不把圓作為主要貨幣單位的稱呼,因為當地語言tola,被譯作豬嘴、可可的軟身結尾,還有通俗一點的口部。所以潘加就被譯作當地貨幣。
Mariner也向烏魯卡拉拉傳遞了以下的文字:
如果錢由鐵製成,和可以轉換成刀、斧和鑿子時,這些錢就會有人給它們一個價值,但是我看不到有人這樣做。如果有人擁有多過他所需的馬鈴薯,就讓他拿這些馬鈴薯來交換豬肉。...錢這東西肯定是比較便利和合適的,但由於錢不會在保存中途被破壞,人們一定會把它們儲藏起來而不使用它,就像首長所幹的事一樣,而這就變成自私了。...我現在明白為何白人現在變得那麼自私了-是因為金錢!潘加於1967年4月3日引入,代替先前的湯加鎊,潘加和湯加鎊的兑換率為1湯加鎊=2潘加。直到1991年2月11日,潘加和澳大利亞元以同等的價值掛勾,自此之後湯加就和一籃子貨幣掛勾,這令潘加不斷貶值。直到2006年,1潘加就相等於1.6澳元。而官方的兑換率則會於國家儲備銀行在自1989年7月1日起每天發行的報紙上刊登,但公佈的時間是在每天的結尾,而不是每天的早上。實際上,真正的兑換率,似乎是以高上階層的喜好,多於那一籃子貨幣而定。

潘加硬幣

潘加幣值

硬幣的幣值可分為1分、2分、5分、10分、20分和50分。大部份的硬幣都刻上國王穿軍服,向前望和寫上Fakalahi meʻakai(多種點食物吧)字句,背景為一間食物工廠的樣子。比較特別的是十二角形的50分硬幣(其他的都是圓形)。現在1分和2分的硬幣已經比較少見,因為湯加每年10%的通脹,令這兩個面值的價值越來越低,現在只有在個別月份,於銀行發行後才會比較容易得到。現時在湯加的商店購物,通常都會花約5-10分,一些商店則通常只收取約數。
以前,湯加也有1至3潘加的硬幣流通,但現在已被視為收藏品了。

潘加規格

面值
直徑
成份
正面
背面
1分
18毫米
湯加,年份,玉米
多種點食物吧, 1分,香草
-
2分
21毫米
湯加, 2分,爪
PLANNED FAMILIES FOOD FOR ALL, 年份, 6個人手拖手,形成一個六邊形
-
-
5分
19毫米
湯加,年份,雞和小雞
FAKALAHI MEʻAKAI, 5分,可可
-
10分
24毫米
F.A.O, 湯加年,國王
FAKALAHI MEʻAKAI, 10分,香蕉
1980年前是牛,之後則是香蕉
-
20分
29毫米
F.A.O, 湯加年,國王
FAKALAHI MEʻAKAI, 20分,馬鈴薯
1980年前是環繞蜂巢的蜜蜂,之後則是馬鈴薯
-
50分
32-33毫米
F.A.O, 湯加年,國王
FAKALAHI MEʻAKAI, 50分,番茄
1980年前是環繞旋渦的魚,之後則是番茄
-
在1967年後期,皇后薩洛特 · 圖普三世(Salote Tupou III,她於1965年去世)的圖像出現在硬幣上,而不是現在的國王。當時她是望向右方的,而1980年後現任國王取代了她的位置,他是望向左方的。

潘加紙幣

紙幣可分為1潘加、2潘加、5潘加、10潘加、20潘加和50潘加,50潘加在1990年引入。藍綠色的半潘加紙幣,背面印有椰子幹,於1980年後就不再適用。
紙幣的正面使用湯加語,印有國王圖普四世的肖像。背面則使用英語,和印有湯加常見的活動和地標,例如毛依三石塔、王宮、湯加發展銀行、瓦瓦烏島(瓦瓦烏島出現過兩次,一次在1900年,另一次則是現在)和南洋樹皮紙作成品
湯加流通鑄幣 幣值換算 1潘加=100分
幣值: 1、2、5、10、20、50分和1、2潘加

潘加國家介紹

湯加 湯加
全名湯加王國,一個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由17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島嶼國家,西距斐濟650公里,西南距新西蘭1770公里,面積約有699平方公里,人口為100673人(2001),人口密度相當高。1845年,湯加王國由多個島嶼聯合而成,在1875年行君主立憲制至今,1900年開始成為英國的保護地,最後於1970年6月4日獨立,為聯合國第188個成員國。湯加是現今在南太平洋眾島國中唯一維持君主制的國家。
國名:湯加王國(The Kingdom of Tonga)
獨立日:6月4日(1970年)
徽標 徽標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紅色,左上角有一白色小長方形,其中有一個紅十字。紅色象徵基督所灑下的鮮血,十字代表信奉基督教。  國徽:主體為由六個黃色花冠組成的盾形,盾面上有五組圖案:正中是一顆白色六角星,其中有紅十字;左上方 為三顆白色六角星,象徵組成該國的三大主要羣島;右上方是一頂王冠,象徵湯加的王朝;左下方為一隻銜着橄欖枝的白鴿,象徵和平;右下方是三把劍,代表湯加歷史上的三大王朝。盾形上端為由橄欖枝環抱的大王冠,象徵湯加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兩側各有一面國旗,下端的綬帶 上寫着“上帝和湯加才是我的遺產”。
國家政要:國王陶法阿豪·圖普四世 (Taufa'ahau Tupou Ⅳ) ,1965年12月繼承王位,1967年7月登基。首相費萊蒂·塞韋萊(Fred Sevele) ,2006年3月底就任,他是湯加王國第一位非貴族首相。
自然地理:面積為699平方公里。又稱友愛羣島,在南太平洋西部,西距斐濟650公里,西南距新西蘭1770公里。湯加羣島由瓦瓦烏、哈派和湯加塔布3個羣島組成,包括17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其中僅36個島有人常住。
人口:10.07萬(2001年)。其中98%是湯加人(屬波利尼西亞人種),其餘為歐洲人及其後裔和其他太平洋島嶼人。通用湯加語和英語。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
首都:努庫阿洛法(nukualofa)
簡史:30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定居。17世紀初荷蘭人入侵。18世紀下半葉英國西班牙等殖民者抵達。19世紀基督教傳入。1900年成為英國保護國。1970年6月4日獨立併成為英聯邦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