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漈下建築羣

鎖定
漈下建築羣,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是一處明清古建築羣體。 [2-3] 
漈下建築羣由龍漈仙宮、雲路門城樓、龍山公祠、甘氏支祠、迎仙橋、峙國亭、飛來廟、聚寶橋等八處組成。這些古建築構造精美,一般都有彩畫題刻等裝飾,歷史內涵豐富,而且藴含於古建築內的風水意識明顯,如在雙溪匯合處營建迎仙橋、龍傺仙宮,在水尾處建造聚寶橋、飛來廟等等,是傳統古村落公共建築空間分佈與數量配置的典型代表。 [3] 
2013年5月3日,漈下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漈下建築羣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88-3-38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漈下建築羣歷史沿革

根據甘氏族譜記載,漈下始祖甘細曠,於明朝正統二年(1437年),從浙江景寧遷居漈下村。 [2]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龍山公祠始建。天順五年(1461年),建雲路門城樓。 [2] 
明隆慶三年(1569年),龍漈仙宮重修。 [3]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建迎仙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峙國亭。 [2-3]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建甘氏支祠。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飛來廟始建。
清同治二年(1863年),飛來廟重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龍漈仙宮重修。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聚寶橋。 [3] 

漈下建築羣建築格局

漈下建築羣由龍漈仙宮、雲路門城樓、龍山公祠、甘氏支祠、迎仙橋、峙國亭、飛來廟、聚寶橋等八處組成。這些古建築構造精美,一般都有彩畫題刻等裝飾,歷史內涵豐富,而且藴含於古建築內的風水意識明顯,如在雙溪匯合處營建迎仙橋、龍傺仙宮,在水尾處建造聚寶橋、飛來廟等等,是傳統古村落公共建築空間分佈與數量配置的典型代表。 [3] 
漈下建築羣

漈下建築羣主要建築

漈下建築羣龍漈仙宮

龍漈仙宮,又名登瀛宮,位於漈下村龍漈溪東、西兩澗合流之處的內側,前對文筆峯,是奉祀馬仙孃的神殿,坐南向北。主體建築由前面的門房、天井、兩側廂房和後部的大殿組成,總建築面積230.39平方米。大殿平面為橫向的長方形,面闊5間13.67米,次間與梢間用板壁相隔;進深6間9.18米,最裏一間供奉開基拓主馬仙孃的神位。穿鬥抬梁式木構架,前後金柱間抬梁,上覆藻井天花,後部的明間上方也加平板天花覆蓋。屋面重檐,下檐的四面均為單面坡,內端與四金柱間的穿枋相搭接;四金柱向上抬升,在金柱內側的平梁、橫枋和45°角枋上,等距離八面立柱,中心架立雷公柱,構建出完整的圓形屋網構架,挑檐斗拱、椽條、屋瓦等均從內向外呈放射狀伸展,形成外觀獨特的圓穹窿頂上檐屋面。仙宮大殿的平板天花,以及四壁隔板等處,均留有清代所繪彩畫,其中天花圖案為雙鳳朝陽,隔板圖案為福祿壽人物故事等。 [3] 
龍漈仙宮

漈下建築羣雲門路城樓

雲門路城樓,由上下兩層組成,高7.07米,面寬7.85米,進深7.42米。下層磚石結構,開北、東二門,北門石砌拱頂,寬2.22米,高2.87米;門額“傺水安瀾”四字;東門用木柱架空。上層為木結構城樓,單檐歇山頂,面闊3間6.20米,進深5柱5.64米;穿鬥、抬梁混合結構,前後金柱間抬梁,檐下用四跳丁頭拱托挑檐檁。 [3]  [4] 
雲門路城樓 雲門路城樓

漈下建築羣龍山公祠

龍山公祠,位於龍漈溪畔,門樓斜迎來水,開設於祠堂的右前方。單進合院,四面高牆圍合,寬15.82米,深29.67米。前天井前方是空透的下馬廳,二面圍廊;廳堂面闊五間,寬13.5米,進深七柱,深13.73米;明間使用跨空大額枋,減去前廊柱、前檐柱、前金柱、中柱共八根立柱,形成寬大通透的廳堂空間;前後金柱間為五架抬梁,五架樑前方,在前廊及前金步間的單步梁下方單純僅用斗拱懸挑而不使用雙步梁支撐,美觀大方之中又顯示出超凡的工藝技巧,是明代建築減柱手法的體現。 [4] 

漈下建築羣甘氏支祠

甘氏支祠,祠名“良清公祠”,堂號“善繼堂”,是漈下開基三世祖甘良清的祠堂。祠沿溪而建,四面高牆圍合,門開中間;寬8.9米,深21.53米。單進合院式,前天井三面圍廊,廳堂面闊三間5.71米,進深七柱10.41米,但次間二側用山牆擱檁,不用立柱。廳堂前廊軒頂,穿鬥式樑架,結構簡潔,明晰實用。 [3]  [4] 

漈下建築羣迎仙橋

迎仙橋,俗稱花橋。坐南向北,木質平梁,單檐歇山,四扇八柱風雨廊屋橋。面闊三間,長9.99米,進深二柱抬梁,寬3.50米,距水面高度3.89米。在橋內梁枋的內外側面,保留大量的人物故事和花鳥彩繪裝飾。 [3]  [4] 
迎仙橋 迎仙橋

漈下建築羣峙國亭

峙國亭,位於漈下村西南端,為南向進出村子必經之路亭。亭子正方形,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均三間,寬6.5米,高5.48米。穿鬥、抬梁混合結構,前後金柱間抬梁,但在亭子東北側通往橫路街方向,又減去一柱,成為獨特的15柱結構。神龕供祀武聖關公及關平、周倉神像。該亭脊檁下墨書紀年:“大清康熙四拾肆年歲次乙酉”,亭內構件簡潔明朗,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在亭子內外上下各處梁枋的內外側面,保留下來大量的人物故事彩畫,繪畫題材涉及“三國”“水滸”“封神榜”以及各類傳奇故事、人物傳説等,人物動作各異、栩栩如生,線條流暢,是一處清代的彩畫題材庫。 [4] 

漈下建築羣飛來廟

飛來廟,俗稱水尾殿。單進合院式,前天井三面圍廊,總面積155.89平方米。大殿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寬8.63米;進深五柱,8.57米;抬梁、穿鬥混合式,前廊軒頂,前後金柱間抬梁。飛來廟的前廊及大殿神龕二側、牆壁上留存有大量的古壁畫與楹聯。 [4] 

漈下建築羣聚寶橋

聚寶橋,又稱漈川橋、水尾橋。坐南向北,木質平梁,二側加支斜撐拱臂,單檐歇山,八扇十六柱風雨廊屋橋。面闊七間,長25.11米,進深二柱抬梁,寬3.97米,距水面高度4.88米。神龕供玄天上帝。始建年代不詳,當心間脊檁之下墨書:“大清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未仲冬月初四辛卯日辰時重建大吉”。 [3]  [4] 
聚寶橋 聚寶橋

漈下建築羣文物價值

漈下建築羣年代延續時間較長,各時期建築風格雖有差異,但演進關係清晰,是研究福建省中北部山地型古建築的較好實例。 [3] 

漈下建築羣保護措施

2005年5月11日,龍漈仙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3日,漈下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漈下建築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漈下建築羣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 [3] 
  • 交通信息
自駕:從寧德市出發經瀋海高速—甬莞高速—G237—X902—X901—G235—漈下建築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