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漂放

鎖定
漂放舊時一種運輸工具。又稱“放水柴”。
中文名
漂放
別    名
放水柴
50年代前,柴商將購買的松柴塊,散放在梅溪、芝溪、金沙溪等溪河中漂流,沿溪人工進行跟蹤疏通,在縣城河牀寬闊、水流平緩處設框圍截並打撈捆裝,然後用木帆船運往福州、長樂等地出售。清道光年間(1821~1850),五都龍池村柴商大户黃見珠每次放溪柴片多至萬擔以上。據1949年12月統計,縣內松柴塊年漂放量達11.5萬擔。最後一次是1957年,文泉中學(閩清二中)總務處到五都買1萬多公斤松柴片,漂放至學校所在地溪流打撈起來。此後,這種運輸方法便已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