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滾繡坊

鎖定
滾繡坊,原名“袞繡坊”,是蘇州城區中南部的一條沿河小巷,為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 [1] 
中文名
滾繡坊
外文名
Gunxiu Fang
位    置
蘇州城區中南部
路    長
430米 [2] 
路    寬
6.7米 [2] 

滾繡坊地理位置

滾繡坊東起鳳凰街,與帶城橋下塘相對,西至烏鵲橋北堍平橋直街,與長洲路相對。 [2] 

滾繡坊地名典故

袞繡坊乃宋代古坊,為名臣元絳故居所在。巷有“袞繡”牌坊,後將寫作滾傳訛至今。盧熊《蘇州府志》等均作袞繡坊巷,因巷有“袞繡”牌坊之故。《蘇州城廂圖》、《吳縣圖》標作滾繡坊巷,《蘇州圖》標作滾繡坊。 [2] 
滾繡坊歷史悠久,宋代天聖五年進士元絳,官做到參知政事,文章和政譽都名重一時,據説辭官歸老後就住在巷內。知州章祐為他在巷西口立袞繡坊,巷因而得名。袞繡指古代三公(最高級官員)的禮服。後人不知袞繡的原意,於是以訛傳訛變成了滾繡,讓人以為那是以前刺繡人家的作坊。 [1] 

滾繡坊古蹟遺存

巷內向為顯宦大族所居。6號原為太平天國梁王府,共六進,雕樑畫棟,有後花園。41號原為吳氏義莊,創自明代,舊址後曾為滄浪區少年宮。巷內舊時又有清代尤侗故居“亦園”。26號顧宅、41號吳氏繼志義莊被列為控制保護古建築。 [1-2] 

滾繡坊街巷風貌

滾繡坊 滾繡坊
巷長430米,寬6.7米,1982年改彈石路面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現為異形道板路面。 [2] 
漫步滾繡坊就會感覺到,這是一條很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蘇州小巷。因為旁邊有了十全街,滾繡坊上除了住家居民外,行人並不多,顯得非常安靜。它旁邊的那條河道也是典型的蘇州水巷。這條河往東過帶城橋、星造橋直抵葑門。據説,以前城外婁葑鄉的農民經常沿河道搖船進城賣菜,滾繡坊的河埠頭就是臨時自發的農貿交易市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