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南紅厚殼

鎖定
滇南紅厚殼(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 ex Choisy)是紅厚殼科紅厚殼屬植物。喬木,高約25米,幼枝被灰色微柔毛,微四稜形,老枝圓柱形。葉片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披針形,長5.5-9.5釐米,寬2.5-4.3釐米。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稀腋生,通常短於葉片;花白色,梗長4-10毫米。果序通常着果1-2,果橢圓球形,長2-2.5釐米,頂端具尖頭,1室,種子1個。種子大,卵形。
分佈於中國、印度(北部)、緬甸至泰國;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南部(景洪、瀾滄)。生長於海拔1100-1800米的山谷密林中。
滇南紅厚殼樹幹通直、圓滿,樹冠塔形,材質優良,為滇南產區少數民族喜愛的用材樹種之一。種仁含油率為幹種仁的29.4%,其油脂含蒎烯,是一種優良的潤滑油原料。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滇南紅厚殼
拉丁學名
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 ex Choisy [6] 
別    名
雲南胡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金虎尾目 [6] 
紅厚殼科
紅厚殼屬
滇南紅厚殼
命名者及年代
Wall. ex Choisy,1849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滇南紅厚殼形態特徵

滇南紅厚殼
喬木,高約25米,幼枝被灰色微柔毛,微四稜形,老枝圓柱形。葉片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披針形,長5.5-9.5釐米,寬2.5-4.3釐米,頂端漸尖,鈍頭,基部鋭尖或楔形,下延成翼,下面通常蒼白色,邊緣微反捲,側脈多數,密集整齊,中脈和側脈兩面隆起;葉柄長1-2釐米,腹面具寬的溝槽。 [2] 
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稀腋生,通常短於葉片,總梗短或近於無梗;花白色,梗長4-10毫米,密被鏽色微柔毛;花萼裂片4枚,外方2枚不相等,長圓狀卵形或寬橢圓形,稀倒卵形,長約2.5毫米,內方2枚等大,橢圓狀倒卵形,長約4.5毫米,裂片頂端渾圓,邊緣具睫毛;花瓣4,倒卵形,長約5.5毫米,頂端渾圓,邊緣具睫毛;雄蕊多數,花絲線形,長約3.5毫米,基部或多或少合生,子房卵球形,無毛,高約1.7毫米,花柱約與子房等長。果序通常着果1-2,果橢圓球形,長2-2.5釐米,頂端具尖頭,1室,種子1個。種子大,卵形,長2.53釐米,直徑22.2釐米,外種皮淺褐色,薄殼狀,質地較硬,種子外面為厚約3毫米的果肉包被,不易分離,種子千粒重4700-5300克,不去果肉的鮮種千粒重達14.3千克。 [2-3] 

滇南紅厚殼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印度(北部)、緬甸至泰國;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南部(景洪、瀾滄)。生長於海拔1100-1800米的山谷密林中。 [2] 
滇南紅厚殼是熱帶山地雨林和南亞熱帶濕性常綠闊葉林的成分,在熱帶雨林中極為罕見。喜温涼、濕潤,分佈區年均温為16-19℃,絕對最低温0℃左右,年降雨量1500-2000米米,空氣濕度80%,冬季無霜至有輕霜,不耐乾旱,幼樹耐蔭。分佈區內的土壤主要是山地黃紅壤、紅壤,少數為磚紅壤性森林土,pH值4.8-6.0。適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長,在排水不良的沼澤地和土壤乾旱的地方不見生長,在箐溝兩旁的山坡上和半陰坡上生長最好。與滇南紅厚殼伴生的樹種有金平木姜子Litsea chinpingensis Yang et P.H.Huang)、長柄油丹Alseodaphne petiolaris (Meissn.) Hook.f.)、山桂花Bennettiodendron leprosipes (Clos) Merr.)、大葉木蓮Manglietia megphylla Hu et Cheng)、大葉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 Kitamura)、鋸葉竹節樹Carallia diplopetala Hand.-Mazz.)等,在雲霧繚繞的山頂上也偶見生長。 [3] 

滇南紅厚殼生長習性

滇南紅厚殼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  生長速度中至略快。樹幹解析測定,生長在天然林中的43年生植株,胸徑達33.4釐米,樹高22米,單株材積0.94立方米。樹高生長的高峯期出現在1035年,最高達1米/年;直徑生長高峯則出現在15-40年,最高0.73釐米/年;材積生長高峯來到較晚,出現在25年以後。據調查,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其生長速度大為加快,20年生胸徑即達31釐米,樹高16.6米,單株材積0.61立方米,每公頃蓄積量達256.20立方米,即直徑年平均生長達1.5釐米/年,樹高平均生長量0.83米/年,材積平均增長量12.75立方米/年·公頃,20年生樹木平均冠幅僅為4.9米。樹高生長的高峯期出現在5-10年,年生長量達1.2米;直徑生長高峯期出現在10-20年,年年生長量達1.52釐米。人工造林約20-25年達到工藝成熟,可開始採伐利用。 [3] 

滇南紅厚殼繁殖方法

滇南紅厚殼種子大,在常温下不耐貯存,應隨採隨播。因裸根苗移植難以成活,故宜培育容器苗。可在種子成熟季節將採收的種子(果實)運至育苗地點,剝去外種皮,選擇無缺陷的種子直接播入事先準備好的營養袋中,每袋一粒,播種深度2釐米左右,以平卧狀排放為佳。由於其苗木主根發達,宜用徑8-10釐米,高20-22釐米中號營養袋育苗,袋底封口,打5-6個排水孔。育苗用土以含腐殖質豐富的森林土為好,或用壤質的菜園土拌入10%的火燒土和1%的過磷酸鈣。滇南紅厚殼種子發芽時為子葉留土型,首先向下長出胚根,然後胚芽才出現並向上生長。 [3] 
滇南紅厚殼幼苗性喜濕潤,不耐強光照,出土後要及時搭蓋透光度30-50%的蔭棚,每天澆水1次。在管理良好的情況下,苗木出土後2-3個月即可長至15-20釐米高,可以出圃造林。如果要培育大苗第2年造林,在出土4個月後需將穿出袋底的主根切斷,促進側根發育,或更換更大的育苗容器,否則移植成活率大為降低。 [3] 

滇南紅厚殼栽培技術

滇南紅厚殼原生熱帶山地,喜濕潤、深厚的土壤環境。在中國雲南宜選擇北緯23°以南,如思茅、德宏、文山、紅河等水分條件較好,海拔高度為900-1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帶造林,造林地以半陰坡為好,年降雨量要求在1300毫米以上。在乾旱地區不能生長,不耐瘠薄,幼苗怕霜凍。中國南部如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可以試種,土壤以腐殖質含量高的酸性土、pH5.0-6.0,土層厚度0.8-1.0米為好。 [3] 
造林地可實行帶狀整地,株行距3米×3米或3米×4米,穴植,穴深40-50釐米,將表土回入穴底,每穴施磷肥100克左右。 [3] 
造林一般應在雨季開始後(中國滇南為6-7月)土壤充分濕潤時進行。苗木栽植高度與地面平齊或略高,有條件的地方應澆定根水以保證成活。滇南紅厚殼第1年生長較慢,在條件好的地方高可達40釐米,第2年生長加快,高可達1.0米,3年以後可形成圓錐形樹冠。 [3] 

滇南紅厚殼病蟲防治

苗期病蟲害極少發生,可採用敵百蟲馬拉松1/1000稀釋水液噴施防治。 [3] 

滇南紅厚殼主要價值

材用:滇南紅厚殼樹幹通直、圓滿,樹冠塔形,材質優良,為中國滇南產區少數民族喜愛的用材樹種之一。用於房屋建築、傢俱、箱盒、室內裝修、地板等,工業上用於造船、車輛等,是製造膠合板和刨切單板的好材料,可以作人造板貼面裝璜材料。 [3] 
油用:滇南紅厚殼種仁含油率為幹種仁的29.4%,其油脂含蒎烯,是一種優良的潤滑油原料。 [3] 

滇南紅厚殼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