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準地台

鎖定
準地台(paraplatform)是活動性比較大的地台,它的基底硬化程度一般較低,蓋層厚度較大,在地台的發展過程中有顯著而廣泛的褶皺斷裂運動以及規模較大的中酸性岩漿活動
中文名
準地台
外文名
paraplatform
學    科
構造地質學
特    徵
活動性比較大的地台
性    質
基底硬化程度一般較低
主要活動
褶皺和斷裂運動以及岩漿活動

準地台定義

準地台是指地質學上地槽-地台學説中所劃地台的一種,與正地台相對。但關於地台類型的劃分及根據,又有不同的看法,在準地台與正地台的本質區別方面存在爭議。它屬於活動性比較大的地台,其基底硬化程度一般較低,但蓋層的厚度較大,在地台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顯著而廣泛的褶皺斷裂運動,以及規模較大的中酸性岩漿活動

準地台主要代表

雖然地槽-地台學説在地質學界的統治地位已經讓於板塊構造學説,但關於地台的説法仍保留下來。代表的準地台有:中朝準地台、揚子準地台。 [1] 

準地台中朝準地台

它是多旋迴構造學派劃分的中國時代最古老的地台。區內牛首山—固原斷裂以東地區屬之。基底最終形成於中條運動,由太古代和早元古代變質岩及花崗岩組成。蓋層為中晚元古代和寒武紀、奧陶紀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巖沉積,石炭紀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二疊紀和中、新生代陸相沉積,缺失青白口系、上奧陶統(平涼小區除外)、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上白堊統、古新統。二疊紀開始,海侵結束。中元古代以來岩漿活動微弱。蓋層構造變動以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為主。下分鄂爾多斯西緣拗陷帶和鄂爾多斯台拗2個二級構造單元及6個三級構造單元。鄂爾多斯西緣拗陷帶是地台內相對活動的地區,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為裂谷帶,中石炭世後轉化為陸內斷陷帶,現今處在重力梯度與地殼厚度突變帶上,是我國南北地震帶的組成部分。 [1] 

準地台揚子準地台

主要包括雲南東部至江蘇的整個長江流域和黃、南海在內,是一個晚元古代末由揚子旋迴形成的中國第二個重要地台。陝西省境內僅涉及龍門山—大巴台緣隆褶帶、四川台坳兩個次一級單元。此地台自元古代 以來經歷了九次主要運動,基底形成演化經歷武陵、鐵嶺、揚子三個旋迴。地台形成後,經歷震旦紀、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中三疊世、晚三疊世—侏羅紀及新生代五個階段,形成六個蓋層,其中泥盆紀—石炭紀蓋層僅分佈於台緣高川地區。 [1] 

準地台成礦問題

中朝準地台是我國原生金最重要的分佈區和產金區。其地台上有五個金礦化集中區,每個區都有一個原生含金建造,主要為變質的角閃巖相。金礦化均產在這種變質岩內。原生含金建造與含鐵建造在空間上有密切關係(通常於鐵礦層下面)。根據它特有的岩石組合和層位,易於在野外鑑別和圈定,因而可以作為在中朝準地台普查金礦的區域性標誌。太古界金礦牀受到多期構造岩漿活動控制,控礦斷裂一般屬區域內次級斷裂。在中朝準地台上劃分了三個太古宙火山沉積巨旋迴A、B、C,其中巨旋迴B、C分佈區有利於金礦的礦化,產有許多重要的金礦。 [2] 
參考資料
  • 1.    朱志澄,曾佐勳,樊光明.構造地質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8
  • 2.    秦鼐,林寶欽,母瑞身. 中朝準地台太古界中金礦成礦問題[J].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1986,(03):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