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鄂贛抗日根據地

鎖定
1944年,根據抗日戰爭形勢,中央制定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華中抗日根據地,發展華南抗日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部署,就是組織八路軍南下支隊深入敵後,建立湘鄂贛抗日根據地。 [1] 
中文名
湘鄂贛抗日根據地
歷史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目錄

湘鄂贛抗日根據地建立

1944年11月,以中國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為主力組建的第十八集團軍獨立第一遊擊支隊(以下簡稱八路軍南下支隊),在司令員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領下,從延安出發,一路南下,於1945年3月23日抵達湖南省平江縣沙鋪裏。
部隊入湘後,經報中央批准,取消了原番號,改名為“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下屬的6個大隊改為6個支隊。
3月26日,部隊通過策反縣警察局長,佔領平江縣城。當晚,司令部和政治部就駐紮在縣城東郊天嶽書院。27日早晨,部隊在縣城街頭公開張貼《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司令部佈告》,闡明“本軍奉命援湘,消滅萬惡敵人”的目的,發出號召:“願我三湘子弟,一致義憤填胸,起來保鄉衞國,充當抗日英雄……”
3月28日,部隊在縣城景福坪召開全縣民眾大會,成立平江縣抗日民主政府,恢復了中共平江縣委。
不久後,由於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夾擊,八路軍南下支隊撤離平江縣城,分散在岳陽、臨湘、平江、通城、崇陽之間的地區內,發動羣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建立各級抗日民主政權。
為了深入湘中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南下支隊決定派隊伍進駐湘陰敵後地區。4月2日,熟悉湘陰情況的楊宗勝、吳光遠率領南下支隊第六支隊,穿過敵人防守空隙,到達湘陰。第六支隊雖號稱一個支隊,實際只有兩個連的兵力,而駐湘陰的日軍則有三個聯隊4000多人,兵力佔據優勢。通過對敵人營壘中的各派勢力及代表人物逐個分析,第六支隊最後成功策反了湘陰縣日偽縣長兼保安司令左欽彝。在左欽彝配合下,第六支隊留在湘陰地區艱苦戰鬥了5個多月,成功開闢了以白鶴洞為中心的湘陰敵後抗日根據地,與日偽軍進行了數十次戰鬥,屢戰屢勝,成為威震湘東的一支抗日勁旅,隊伍日益發展壯大。
5月,湘鄂贛臨時區委、行政公署和軍區成立。王震任軍區司令員,王首道任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張體學任軍區副司令員,聶洪鈞任行署主任。至此,長江以南、贛北彭澤以西、湘北岳陽以北廣大地區除公路、鐵路及少數孤立據點外,大部獲得解放。
7月上旬,根據中央指示,八路軍南下支隊主力繼續向南進軍,第六支隊則留在湘陰堅持抗日遊擊戰爭。南下支隊南進後,根據中央指示,湘鄂贛臨時區委和軍區改為鄂南地委和鄂南軍分區,湘鄂贛行政公署改為第七專署,統歸中共鄂豫皖湘贛區委領導,繼續進行抗日武裝鬥爭。 [1] 

湘鄂贛抗日根據地勝利

8月初,八路軍南下支隊主力抵達湘潭鹽埠,與中共湖南省工委書記周裏會合,決定將一支分隊留在湘中,開展抗日工作,主力繼續南下。
9月,主力部隊進入湖南與廣東兩省交界的五嶺山脈,準備與堅守廣東的東江縱隊會師,共建華南抗日根據地。後因國內局勢變化,決定放棄這一計劃,北返中原,於9月20日從臨湘撤出湖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