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之戰

(湘軍收復武漢的戰役(1854年8月-10月))

鎖定
1854年8月下旬,湘軍於湖南嶽州(今岳陽市)敗西征太平軍後,乘勢水陸並進,直指武漢。水師於9月15日抵武昌西南30餘公里的金口,陸師於10月6日抵武昌南30公里的紙坊(今武昌縣)。8日,湘軍統帥曾國藩於金口會署提督桂明塔齊布、知府羅澤南,商議攻武漢之策,決定先以水師控制江面,隔斷武昌與漢陽間聯繫,繼以陸師分攻武昌、漢陽。
名    稱
湘軍攻武漢之戰
發生時間
1854年8月下旬
地    點
武漢
參戰方
太平軍,湘軍
主要指揮官
曾國藩

武漢之戰事件簡介

1854年(清咸豐四年)10月,在太平軍西征中,湘軍進攻西征太平軍據守的戰略要地武漢的作戰。

武漢之戰過程和結果

1854年8月下旬,湘軍於湖南嶽州(今岳陽市)敗西征太平軍後,乘勢水陸並進,直指武漢。水師於9月15日抵武昌西南30餘公里的金口,陸師於10月6日抵武昌南30公里的紙坊(今武昌縣)。8日,湘軍統帥曾國藩於金口會署提督塔齊布、知府羅澤南,商議攻武漢之策,決定先以水師控制江面,隔斷武昌與漢陽間聯繫,繼以陸師分攻武昌、漢陽。時武漢由國宗韋以德、石鳳魁、地官副丞相黃再興等率太平軍2萬餘人防守。太平軍於武昌外圍及漢陽各要點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但自徵湘失利後,士氣受挫。韋以德得知湘軍至金口,託故返回天京(今南京),其他將士亦缺乏勝敵信心。12日,曾國藩督軍自金口沿江三路齊下。道員李孟羣等率水師為中路,其前隊闖過鹽關,直抵鸚鵡洲,繞至太平軍水師之後。當鹽關太平軍戰船回援時,湘軍水師後隊又至,前後夾擊,毀太平軍戰船300餘隻。羅澤南合知州李光榮部4000人為右路,攻武昌花園,焚燬太平軍營壘。副都統魁五部4300人為左路,攻漢陽蝦蟆磯,衝進土城,並破鸚鵡洲太平軍營壘。同日,塔齊布部由油坊進扼武昌城東洪山。13日,李孟羣率水師分攻漢陽朝宗門、武昌塘角及漢口,又焚太平軍戰船300餘隻,羅澤南部破武昌鮎魚套附近太平軍營壘6座,魁玉部毀漢陽晴川閣木柵及大別山(即龜山)木壘,武漢三鎮暴露於湘軍直接威脅之下。石鳳魁、黃再興均不長於軍事,見湘軍攻勢兇猛,遂於14日晨率軍自武昌東退,至洪山遭塔齊布部截擊,損失千餘人。漢陽、漢口太平軍同日亦棄城而走。泊於漢水中的太平軍水師船千餘隻不及下駛,15日被湘軍全部焚燬。

武漢之戰點評

此役,太平軍選將失當,士無鬥志,加之湘軍及時把握戰機,並根據沿江作戰特點實施正確指揮;致使設防堅固的武漢迅速易手,對西征戰事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