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桂古道永州段

鎖定
湘桂古道永州段是一組線性文化遺產,位於永州市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江永縣。古道主要包括兩條路線,一條從湖南道縣經江華縣入廣西富川到賀州;一條從湖南道縣經江永縣入廣西富川到賀州,是沿襲了幾千年溝通嶺南、嶺北的交通要道,又稱瀟賀古道(溯瀟水下賀江)。 [1] 
中文名
湘桂古道永州段
地理位置
永州市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江永縣
類    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湘桂古道永州段歷史沿革

今湖南永州南部及廣西賀州、梧州均為古蒼梧之地。萌渚嶺橫亙於湖南、廣西之間,自古為阻隔五嶺南北的天然屏障,相傳舜帝南巡成為這條通道的開啓者。戰國時期,楚大將吳起南征蠻越,遂有洞庭蒼梧之地,永州成為楚國版圖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古道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寬,湘桂古道成“秦馳道”和“新道”,加強了溝通南北的功能。漢時南越國與漢朝之間溝通亦通過此瀟賀古道。此後瀟賀古道一直是溝通中原與嶺南的交通要道。1929年,鄧小平領導的紅七軍長征過道縣入江華,亦沿瀟賀古道進入廣西賀州的桂嶺再轉入廣東連州。古道現有古城址、古兵營址、古橋、古亭、古街鋪、古村落、古道路等30處文物遺存。

湘桂古道永州段意義價值

湘桂古道永州段是歷史上溝通內地與嶺南諸道中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它延續的時間長,從秦漢時期到20世紀50年代初一直在使用。湘桂古道北沿湘江過洞庭進長江,南下賀江入珠江到廣州入海,亦成為南北經濟交流的重要通道。在促進南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在中國的文明傳播和交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