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經濟學院

鎖定
湖北經濟學院(英文名: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簡稱湖經(縮寫HBUE),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17]  。學校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支持高 [1]  ,入選湖北省2011計劃 [8]  ,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支持高校。 [2] 
湖北經濟學院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商業中學堂”(原湖北商業高專的前身) [1]  ;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組建為湖北經濟學院 [48]  ;2003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2007年,學校通過本科教學合格評估;2011年10月,學校入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會計專業碩士(MPAcc)人才培養項目 [7]  ;2018年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7]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校園佔地面積2192畝,校舍建築面積79.3萬平方米;館藏資源有紙質圖書258.56萬冊,數據庫39個;設置19個教學單位 [9]  ,本科專業63個,開辦會計、金融、法律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有4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羣);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8660人,研究生1012人;專任教師1154人,其中教授155人、副教授42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35人、佔比55.03%。 [1] 
中文名
湖北經濟學院 [17] 
外文名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縮寫為HBUE) [17] 
簡    稱
湖經 [17] 
創辦時間
2002年3月 [1]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17] 
學校類別
財經類 [17] 
學校特色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17]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6年入選) [2] 
湖北省2011計劃(2012年入選) [8] 
主管部門
湖北省教育廳 [17] 
現任領導
高義勇(黨委書記) [19] 
方潔(院長) [19] 
本科專業
63個(截至2024年3月) [1] 
碩士點
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截至2024年3月) [1] 
院系設置
19個教學單位(截至2024年3月) [9] 
校    訓
厚德博學、經世濟民 [6] 
地    址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藏龍島開發區楊橋湖大道8號 [17] 
院校代碼
11600 [39] 
主要獎項
湖北省級最佳文明單位(2013年) [33] 
湖北省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2014年) [31] 
國家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示範單位(2018年) [30] 
知名校友
黃麗娟 [20] 
吳自然 [21] 
董朝陽 [22] 
校慶時間
每年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 [17] 
佔地面積
2192 畝(截至2024年3月) [1] 
學生人數
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8660人,研究生1012人(截至2024年3月) [1] 
教師人數
專任教師1154人,其中教授155人、副教授423人(截至2024年3月) [1] 

湖北經濟學院歷史沿革

湖北經濟學院前身溯源

  • 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清朝時期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張之洞指示商務局在商界籌款建立商務學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張之洞會同張百熙榮慶合訂的《奏定中等農工商實業學堂章程》獲得清廷批准,由於資金困難一直被擱置。 [40] 
光緒三十三年十月(公元1907年11月),湖北提學使黃紹箕“開辦商業中學堂於武昌東廠口”。另據記載,“湖北商業中學堂初設於武昌府署間壁通判衙門,後遷至武昌東廠口正街”。宣統二年湖北省學務公所統計資料表明,湖北商業中學堂“系由張之洞札設,於清光緒卅四年五月廿七日報部立案。有各種房舍五十六間,佔地四萬七千餘方尺,其中操場近五千平方尺”。 [40]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後,由於政權交替,湖北商業中學堂處於半停頓狀態。民國二年(1913年),重新覆校,按照新學制改稱“湖北省甲種商業學校”,校址遷至武昌熊楚樓原北路高等小學堂。 [41] 
民國十一年(1922年),民國教育部公佈《學校系統改革令》,頒行“壬戌學制”,廢除預科制度,取消實業學校分為甲、乙兩種的制度,實業學校改稱“職業學校”。由於壬戌學制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法,改革施行比較緩慢,直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湖北省甲種商業學校才進行改制,更名為“湖北省商科高級中學”。 [41] 
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湖北省政務委員會教務科對全省中等學校進行改組,將湖北省商科高級中學與前普通科二中、三中、工科高級中學和漢陽五中合併為“省立第二中學”,設商科、工科和初中普通科。10月工科從“二中”分出,獨立設為省立第三中學,人們在口頭上將省立第二中學簡稱為“二中高商”。 [41] 
民國十七年(1928年),因政局動盪,學校基本停辦。第二年,“二中高商”重新開學,高中商科6個班設在漢口一元路,普通初中6個班則設在武昌西捲棚。 [41]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學校更名為“湖北省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將高中本科由漢口遷往武昌西捲棚,與初中部合併,並將初中部也改為職業教育性質,由此成為專門的商科學校,設“高商”和“初商”兩個部。 [41]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寇逼近湖北,省教育廳將武漢鄂東一帶較大的公、私立中等學校統一組織起來,與鄂西北地區的中等學校合併,成立“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簡稱“湖北聯中”)。湖北省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與“漢口市直高商”、“漢口市商會初商”合併為“高商分校”(簡稱“聯中高商”),遷往恩施地區。到達宜昌後,省教育廳又將沙市市職業學校併入“湖北聯中高商分校”,新校址定在巴東縣楠木園。 [41] 
民國三十年(1941年),民國湖北省政府對教育進行改革,取消聯合中學名義,各分校單獨設立,“聯中高商”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一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高商”。 [41] 
抗日戰爭勝利後,省教育廳安排“高商”遷往沙市辦學。學校師生拒絕執行國民政府的搬遷命令,成立了“遷復護校委員會”,要求遷回武漢辦學。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省教育廳同意“高商”遷復武昌。8月,學校遷回武昌,在原來的校址西捲棚繼續辦學,校名更名為“湖北省立武昌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同年秋,學校根據教育廳把職業學校附設初中部一律併入省立初級中學的要求,將初中部學生交給曇華林武昌一中,只辦高中商科。 [41] 
新中國初期
1949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文教廳將湖北省立武昌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與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大冶職業學校、武昌女子高級職業學校合併,成立“湖北省立高級職業學校”,簡稱“高職”。“高職”成立後,原來各校學生之間自成山頭,時常產生糾紛,校內各方面關係緊張半年後,省文教廳將工科、商科分開設校,“高職”商科恢復校名“湖北省立武昌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仍簡稱“高商”或稱“武昌高商”,把西捲棚校舍留給工業學校,搬遷到武昌涵三宮原私立光漢中學舊址辦學。 [42] 
1952年9月,學校改屬省商業廳領導,校名改為“湖北省武昌貿易學校”。1955年底,國家商業部確定湖北省武昌貿易學校為培養商業計劃、會計人才的中等技術學校,校名更改為“湖北省武昌商業學校”,仍屬省商業廳管理。1958年1月,學校搬遷至龍尾山省商業幹部學校內新建的校舍。 [42] 
1958年4月,省供銷合作幹部學校與省商業幹部學校合併後,湖北省武昌商業學校與供銷合作幹部學校對換校舍,撤出龍尾山,搬到漢口趙家條,並更名為“湖北省武漢商業學校”。 [42] 
1962年,省商業幹校與供銷合作幹校分開設校,省商業廳將湖北省武漢商業學校與省商業幹校合併,為全日制中專,學制3年,承擔普通中專教育和幹部培訓兩項任務。1965年5月,學校報請省商業局批准,改名為“湖北省商業學校”,定址武昌街道口辦學。1973年,學校恢復招生,依據中發(72)第28號文件索要校舍,但直到1978年11月,佔用單位才將校舍還給學校。 [42] 
1987年12月1日,國家教委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同意建立湖北商業專科學校的通知》,學校更名為湖北商業專科學校。1993年6月9日,學校更名為“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43] 
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10]
  • 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1948年,鄭州解放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州農民銀行豫西遷入鄭州後,着手為中原區的解放培養幹部,決定成立銀行學校,於11月成立“中州農民銀行附屬銀行學校”。1949年3月,中州農民銀行改組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原區行,準備南遷武漢。4月中旬,學校部分人員隨中原區行南下武漢,鄭州成立留守處。5月,遷至武漢辦學,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南區行附屬銀行學校”。 [44] 
1951年,學校由漢口勝利街遷到四維路辦學。1954年,更名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南幹部學校”,隸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同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將武漢市分行幹部訓練班併入中國人民銀行中南幹部學校。1957年,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幹部學校併入中國人民銀行中南幹部學校。1958年,學校下放給湖北省管轄,與湖北省人民政府財經幹部學校合併,更名為“湖北省財政金融幹部學校”,校址從漢口遷至武昌荊南街。1960年,湖北省財政金融學校成立,與湖北省財政金融幹部學校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實行兩種學制。 [44] 
文革”開始後,學校停止辦學。1972年,學校恢復辦學,在武昌司門口原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舊址開始調訓。 [45] 
1980年,湖北省銀行幹部學校在隨州大洪山掛牌,湖北省財政金融幹部學校摘牌,湖北省財政金融學校同時改校名為“湖北銀行學校”,原財政專業獨立成立湖北財政學校。同年11月,湖北銀行學校入選全國重點中專學校。1984年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同意建立湖北金融專科學校。1992年4月1日,湖北金融專科學校更名為“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45] 
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10]
  • 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
1983年3月,湖北省計委向國家計委提交《關於申請建立計劃管理幹部基地經費的報告》,請求建立一所省計委直接領導的計劃管理幹部學校,得到國家計委的同意。1984年1月,省計委黨組決定建立“湖北省計劃委員會幹部培訓中心籌建處”。9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建立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並規定學院屬於大專性質。 [46] 
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 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 [10]
1987年1月,國家教委發文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正式開辦招生。1989年起,學校與湖北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辦學,開辦省電大直管班,設置統計、財務會計2個專業。1992年,經省教委批准,學院試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1993年3月,經省教委批准,學院與湖北大學聯合辦學,成立湖北大學經貿學院,由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領導,日常業務工作由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承擔,教學上接受湖北大學的指導。 [46] 
1998年起,與武漢科技大學聯合辦學,培養普通本科學生。1998年、1999年,先後與中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聯合開辦在職人員碩士學位課程班。 [47] 

湖北經濟學院合併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原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先後與多所高校商談合併升格事宜。2000年4月3日,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與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聯絡,就合併組建“湖北經濟學院”(暫定名)進行初步商談,簽訂了《合併協議》。 [48] 
2002年3月4日,教育部發函批覆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湖北省計劃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組建湖北經濟學院,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 [48] 
湖北經濟學院校門 湖北經濟學院校門
2011年,學校入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會計專業碩士(MPAcc)人才培養項目 [7]  。2012年,入選湖北省2011計劃 [8]  。2016年,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支持高校 [2]  。2021年10月,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同時獲批會計、金融和法律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7] 

湖北經濟學院辦學條件

湖北經濟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設置19個教學單位 [9]  ,開設本科專業63個。 [1] 
湖北經濟學院院系專業一覽表
專業名稱
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與貿易學院
經濟學
國際商務
商務經濟學
金融學
金融學院
金融工程
保險學
投資學
信用管理
金融科技
財政學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税收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供應鏈
醫療保險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學院
市場營銷
人力資源管理
工程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工程造價
供應鏈管理
會計學
會計學院
財務管理
審計學
資產評估
旅遊管理
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
酒店管理
會展經濟與管理
烹飪與營養教育
法學
法學院
社會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設計學院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動畫
藝術設計學
數字媒體藝術
新聞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告學
網絡與新媒體
英語
外國語學院
翻譯
商務英語
統計學
統計與數學學院
經濟統計學
應用統計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金融數學
電子商務
信息管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工程學院
軟件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物聯網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人工智能
體育經濟與管理
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
休閒體育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低碳經濟學院
暫無專業設置
馬克思主義學院 [35] 
暫無專業設置
財經高等研究院 [36] 
暫無專業設置
國際教育學院 [37] 
暫無專業設置
實驗教學中心 [38] 
以上參考資料: [14]  (截至2023年12月)

湖北經濟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建有4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羣),有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 [1] 
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省級重點學科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法學
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羣)
法學、現代服務業、區域經濟發展與碳中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會計、金融、法律
以上參考資料: [1]  (截至2024年3月)

湖北經濟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154人,其中教授155人、副教授42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35人、佔比55.03%;擁有國家級人才13人,省級人才77人。 [1] 
師資隊伍
類別
名錄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呂忠梅、鮑昇華、王昌穩、陳位綱、張青、蘭自力、鄒志平 [11] 
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
張奮勤、梁前德、漆臘應、孫寶林、盧永良、左東官、蔡紅英、吳少新、許傳華、林穎、邱秋 [11] 
全國模範教師
彭芸 [12] 
全國優秀教師
李長愛、陳虹 [12]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呂忠梅、郭奉元、曹禮和 [11] 
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李長愛、許傳華 [12] 
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呂忠梅、吳少新、漆臘應 [11] 
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
李長愛 [11]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
許傳華蔡紅英、陳昀 [11] 
湖北名師
鮑昇華 [12] 
湖北省優秀教師
張奮勤、漆臘應、王紅、何慧剛、陳向軍、紀竹蓀 [12] 
截至2024年5月

湖北經濟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學校19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試點改革專業,3個國家特色專業,8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專業綜合試點改革專業,5個省級品牌專業,8門課程獲評國家級“金課”,66門課程獲評省級“金課”,建成國家級和省級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1個省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計劃項目,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6個“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 [1]  [13] 
專業建設成果一覽表
專業類別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金融學、財政學、市場營銷、會計學、旅遊管理、法學、經濟學、休閒體育、商務英語、新聞學、軟件工程、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保險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審計學、電子商務、動畫
國家級專業綜合試點改革專業
金融學
國家特色專業
市場營銷、金融學、會計學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國際經濟與貿易、税收學、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翻譯、投資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商務經濟學
省級專業綜合試點改革專業
金融學、市場營銷、會計學、財政學、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商務英語
省級品牌專業
市場營銷、會計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省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計劃項目
金融學
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物流管理、旅遊管理、軟件工程、動畫、新聞學
“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
法學、軟件工程、工程管理、金融學、經濟學、電子信息工程
以上參考資料: [13]  (截至2024年5月)
教學示範中心
平台等級
平台名稱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教學示範中心
英語語言學習示範中心
旅遊與餐飲實驗(實訓)教學示範中心
省部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湖北經濟學院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以上參考資料: [14]  (截至2023年12月)
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項目名稱
財政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貨幣金融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碳市場配額分配及交易過程虛擬仿真實驗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税法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大學語文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中國文化概況(英語)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中級財務會計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當代中國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基礎會計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市場營銷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商務英語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旅遊學概論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微觀經濟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統計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經濟法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自動化授信決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基於高頻數據的期貨股票量化交易虛擬仿真實驗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碳市場配額分配及交易過程虛擬仿真實驗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供應鏈智慧融通虛擬仿真實驗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企業信息系統安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宏觀經濟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中國文化概況(英語)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節事活動運營管理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税法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大學語文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高等數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公司法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國際金融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新聞採訪與寫作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風險管理與保險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中級財務會計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户外運動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當代中國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經濟資源配置方式與效率評價虛擬仿真實驗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產業經濟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管理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利息理論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能源經濟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英語演講與辯論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國際法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財務管理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漫畫創作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數據結構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新聞學概論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物流管理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政府預算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審計學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農村電商創新創業社會實踐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財税與公共管理社會實踐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統計調查與實務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期權組合交易策略虛擬仿真實驗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市場營銷學
省級精品課程
基礎會計學
省級精品課程
貨幣金融學
省級精品課程
財政學
省級精品課程
國際貿易學
省級精品課程
大學英語
省級精品課程
中級財務會計
省級精品課程
微觀經濟學
省級精品課程
管理學
省級精品課程
國際金融
省級精品課程
經濟法學
省級精品課程
烹飪工藝基礎
省級精品課程
千年黃鶴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級財務會計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管理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貨幣金融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微觀經濟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國際金融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國際貿易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基礎會計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大學語文(經管類)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教育行業創業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以上參考資料: [14]  (截至2023年12月)
  •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學校省級教學成果獎30項 [15]  ,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1]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成果名稱
獲獎等級
基於“雙軸聯動”的全過程、模塊化管理學科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國家級
雙核驅動、五維協同的金融類一流課程羣閉環式建設與探索
國家級
以上參考資料: [14]  (截至2023年12月)
省級教學成果獎
成果名稱
成果主要完成人
獲獎名稱
獲獎等級
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三有三實”時代新人:湖北經濟學院廿年的探索與實踐
方潔等
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大協同+深融合+新賦能”的地方高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新生態創新與實踐
付宏等
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協同培養“強基礎、實驗化、實踐化”應用型經濟金融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許傳華等
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要素融合流程優化知行互促——教學共同體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實踐
葉曉東等
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六共同、一路徑”:省部高校共創全日制會計碩士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新模式
胡偉等
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地方本科院校“三化三實”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何明霞等
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健康拼搏,以美培元:新時代大學生體質人格意志培養創新實踐
蘭自力等
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基於英語第二課堂的大學生“4C”綜合能力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何明霞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養與湖北省酒店發展一體化I2P3S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夏保國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多元分層協同培養應用型金融本科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許傳華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應用型、複合型、卓越型IT類工程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戴志鋒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多維一體的法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邱秋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基於“互聯網+創新創業”的經濟管理類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韓常青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高校户外教育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蘭自力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深化數學建模教學改革、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陶前功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校媒合作實施項目化教學培養新聞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王遠坤等
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經管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張奮勤等
第七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會計學省級品牌專業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李長愛等
第七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組織模式全程化改革
李巍等
第七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通識教育視角下大學英語後續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
何明霞等
第七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協同互動模式探索與實踐
嚴飛等
第七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兩有三實”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韓常青等
第七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高校體育教學創新和質量提升的研究與實踐
蘭自力等
第七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2009年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鄧俊等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市場營銷專業“預備經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張奮勤等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複合型”金融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湖北經濟學院國際金融實驗班教學改革方案設計、實施與檢驗
方潔等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韓常青等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統計學》教材改革與建設研究(教材)
梁前德等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三等獎
財經類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實踐與拓展模式研究
漆臘應等
2005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飯店烹飪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性教學特色模式研究
曾翔雲等
2005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以上參考資料: [15]  (截至2024年5月)

湖北經濟學院合作交流

  • 國際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先後與美、英、法、意、澳大利亞、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40多所大學或教育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展師生互訪、科研合作、聯合培養和保薦碩士等實質性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蒙哥馬利奧本大學合作舉辦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意大利喬凡尼·巴蒂斯塔·堤埃坡羅美術學院合作舉辦環境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1] 
  • 國內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與政府、行業和企業深入開展“六個共同”多元化深度合作,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238個,建成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6個。 [1] 

湖北經濟學院學術研究

湖北經濟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建成碳排放權交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建有數字金融創新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建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7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委省政府改革智庫3個,與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建立科研機構18個,與武漢市、荊州市、黃岡市、恩施州、荊門市、仙桃市等開展戰略合作。 [1] 
科研平台
平台類別
平台名稱
國家級科研基地
碳排放權交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湖北分中心
中國改革試點探索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湖北分中心
漢語國際推廣基地
漢語國際推廣中華飲食文化培訓基地
湖北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湖北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湖北物流發展研究中心
湖北水事研究中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中心
湖北地方税收研究中心
湖北企業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會計發展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
數字金融創新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省委省政府智庫
湖北經濟體制改革研究中心
湖北自然資源制度與政策研究中心
字社會與政策評估研究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互聯網金融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與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建立的科研機構
湖北楚菜研究院
湖北行政複議研究院
湖北數據與分析中心
湖北縣域經濟研究所
湖北行政複議研究院
湖北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院
湖北農民合作社研究所
武漢區域金融發展研究院
湖北縣域減貧與發展研究院
海峽兩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院
湖北自貿區研究院
湖北企業發展研究院
海峽兩岸影視文創交流基地
湖北省動漫創作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湖北楚菜文化傳播中心/湖北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湖北經濟學院)基地
湖北經濟學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湖北省教育經濟研究所
江漢研究院
以上參考資料: [16]  (截至2024年5月)

湖北經濟學院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承擔國家自科、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課題15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9項,其中獲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項;114份研究報告得到中央、省部級領導批示,一批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國家和地方政策法律、進入政府的規劃和決策。 [1] 

湖北經濟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學校館藏資源有紙質圖書258.56萬冊,數據庫39個。 [3] 
  • 學術期刊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是由湖北經濟學院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逢單月中旬出版。《湖北經濟學院學報》於2003年1月創刊。已入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2006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2010年再獲“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稱號。 [4]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要發表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哲學、語言與文學、史學、法學、文化、教育等學科的論文,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網全文收錄。 [5]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湖北經濟學院校園文化

湖北經濟學院學校標誌

  • 校名
校名中文標準字體是從毛澤東主席書法、題詞中集字而成。 [6] 
校名 校名
  • 校徽
校徽命名為“騰飛的經院”,標誌為圓形,中心為引吭高歌的鳳凰圖案,外圈上部為英文校名,下部為中文校名。
含義:①鳳凰圖案:鳳凰為楚地的象徵,鳳文化是楚文化的一面旗幟,楚人尚鳳,鳳凰是百鳥之王,同時,黃色的鳳凰在紅色的烈火中經過涅槃獲得永生;②E和U:標誌由字母“E”和“U”組合而成,“E”是“Economics”的第一個字母,也是“鄂”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U”是“University”的第一個字母;③手與樹葉:標誌似一隻手正在向上托起一片嫩葉,表達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育人才;④書籍:標誌似一本捲起的書籍,表達學校是讀書治學的場所;⑤飄帶:標誌似舞動的飄帶,表達學子的青春活力;⑥地理位置:表達學校位於江夏鳳凰山下、湯遜湖畔,前有鳳凰台,後有鳳凰山。 [6] 
校徽 校徽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色長方形旗幟,左上角印學校徽志、中央印“湖北經濟學院”校名,徽志、校名為金黃色。 [17] 
校旗 校旗

湖北經濟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厚德博學、經世濟民
“厚德”,源於《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寓意學校“以德為先”的辦學原則,廣大師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現代文明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6] 
“博學”,源於《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為學識淵博,既要學習專業知識,又要學習其它知識。寓意學校辦學特色——重視師生能力培養,不斷強化師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基礎紮實、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的高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 [6] 
“經世濟民”,源於《抱朴子·審舉》:“故披洪範而知箕子有經世之器,覽九術而見範生懷治國方略”。意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民為本”。寓意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探求經濟運行規律,服務國家、社會、人民為己任的目標和要求的有機統一。“經世濟民”要求全校師生員工將個人的知識、能力奉獻社會,將個人的成才抱負融入為最廣大人民造福之中,這既是學校必須追求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為社會服務的價值目標,又是學校辦學歷史100年來的價值所在,更是學校實現奮鬥目標對每一名師生提出的新要求。實現“經世濟民”之價值追求,客觀要求學校為社會培養一批又一批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6] 
“厚德博學,經世濟民”是教師和學生的理想追求與精神支柱;作為教師風範,是教師的學識修養與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為學生素質,是學生人格健全與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針的基本體現;作為辦學思想,是提倡博大兼容,世界眼光,胸襟開闊的必需實踐;在人才培養上,注重通識教育,拓寬專業面,增強適應性;作為辦學宗旨,是學校服務經濟發展的神聖職責。 [6] 
學校是經濟類高校。“經濟”即為“經世濟民”。經濟學應該是“經世濟民”之學,應該研究“以人為本”的問題。因此,“厚德博學,經世濟民”是學校辦“經世濟民”之學的高度概括。樹立“經世濟民”之志,掌握“經世濟民”之能,方能成為經濟大家。“厚德博學,經世濟民”體現了學校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體的本質特徵,也體現了經濟學厚生、惠民的人文主義思想。 [6] 
校訓標準字體樣式是由書法家陳義經2006年為學校題寫的。 [6] 
校訓 校訓

湖北經濟學院社團文化

截至2024年5月,湖北經濟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有理論學習、公益實踐、文化文學、體育競技、文娛藝術五大類61個學生社團,初步形成了以部分省級優秀社團為先導、一批校級優秀社團為中堅的社團發展新格局。社團聯合會是學生社團代表大會的權力執行機構、組織機構,設主席團和9個職能部門:秘書處、人力資源部、活動管理部、宣傳策劃部、團務建設部、財務管理部、資產管理部、外聯部和新聞中心,主要工作包括:社團活動審批、監督、管理、社團註冊登記、社團註銷、社團招新、社團活動宣傳報道、社團網站建設、社團會費管理、活動後勤保障、社團人事管理、社團資料編撰、社團幹部培訓、社團骨幹培訓、會長沙龍、會長論壇、支部進社團、社團評優評先、社團三下鄉、社團科研立項、工作學習交流等,並已着力打造了春之聲秋之韻兩個系列精品社團活動,積極鼓勵並支持社團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 [18] 

湖北經濟學院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高義勇
院長
方潔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櫟
黨委副書記
汪達、劉大洪
黨委常委、副院長
魯曉成何慧剛、張國安、付宏
黨委常委
許傳華
以上參考資料: [19]  (截至2024年5月)

湖北經濟學院校園環境

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總建築面積42587平方米,擁有閲覽室11個。內設有多功能報告廳、“書香語林”書吧、錢幣陳列館、計算工具陳列館、校史展廳、圖書交流中心等 [49] 
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 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
刻有“厚德博學,經世濟民”的校訓石為湖北傳奇書法藝術大師陳義經的手筆。此奇石產於29億年前的太古代,採自長江三峽的西陵峽河谷。校訓倡導德行、學識、責任和奉獻,是每位經院師生的畢生追求 [49] 
校訓石 校訓石

湖北經濟學院校友情況

商界
姓名
簡介
黃麗娟
國眾聯資產評估土地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總經理、國眾聯建設工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總經理、惠州市元翔城市更新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被授予“2023年度廣東省優秀女企業家”榮譽稱號 [20] 
吳自然
寧波市湖北商會副會長、貴州省赤水河畔醬香型白酒研究中心秘書長,隴酒智庫專家顧問、寧夏食協葡萄酒專家顧問,國家一級品酒師 [21] 
董朝陽
武漢光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榮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武漢市“TOPCIO”獎 [22] 
黃東臣
湖北華信拍賣有限公司(AAA級)、武漢嘉信置業有限公司(均為獨資私營企業)董事長,武漢新瑞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獨資私營企業)總經理,國家註冊拍賣師 [27] 
徐霖
台灣協鎂(紹興)企業有限公司、台灣協達(紹興)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 [28] 
徐亞平
湖北國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兼任湖北省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29] 
排名不分前後,僅列舉部分(截至2024年6月)
政界
姓名
簡介
孫琳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扎囊縣扎唐鎮人民政府科員 [23] 
梁祖德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 [24] 
陳旭東
感市政協副主席,孝感市商務局(招商局)副局長、中國民建孝感市委主任委員 [25] 
李春勝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26] 
排名不分前後,僅列舉部分(截至2024年6月)

湖北經濟學院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
2013年
湖北省農校對接工作先進高校 [34] 
2013年
湖北省級最佳文明單位 [33] 
2014年
中國食品安全百家誠信單位 [32] 
2014年
湖北省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 [31] 
2018年
國家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示範單位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