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渾源圓覺寺塔

鎖定
渾源圓覺寺塔,全稱為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俗稱小寺塔,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圓覺寺中,是金代的古建築遺址。 [2] 
圓覺寺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塔高九層,密檐飛拱,通體磚砌,平面呈八角形,全仿木結構建築。塔基座四周是磚刻浮雕,總計有舞樂人像40個,塔身除第一層外,其餘各層均無梯級可攀登。第一層四面闢門,唯正南為真門。塔頂上端安裝蓮花式鐵剎,鐵剎頂端有一翔鳳,翔鳳能隨風轉動,是古代天然風向標。渾源圓覺寺塔對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別是北方民族的歌舞、樂器有一定的價值。 [2]  [5] 
2013年5月,渾源圓覺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渾源圓覺寺塔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圓覺寺中
所處時代
金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88-3-08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渾源圓覺寺塔歷史沿革

渾源圓覺寺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 [2] 
明成化五年(1469年),渾源知州關宗修葺,並在塔身嵌碣刻字。明萬曆四年(1576年)、清咸豐九年(1859年)均曾修葺。 [3] 
20世紀30年代初,直奉大戰,奉軍佔寺,僧侶被掃地出門,官兵肆意破壞寺內文物,圓覺寺內一片狼藉。 [3]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侵佔渾源,大肆掠奪文物,拆毀寺內全部殿宇,僅存寶塔。 [3] 
渾源圓覺寺塔 渾源圓覺寺塔
1987~1990年,當地相關部門維修恢復了圓覺寺的部分建築。以塔為中心而建,塔前南建山門,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山門兩側建鍾、鼓二樓。塔北建正殿,面闊五間。正殿兩側還有東、西配殿等,均為磚木結構。 [3] 

渾源圓覺寺塔建築格局

渾源圓覺寺塔
渾源圓覺寺塔(1張)
渾源圓覺寺塔,是大同地區現存唯一的一座密檐塔。該塔全稱為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俗稱小寺塔,圓覺寺內原建築都已毀壞,唯塔獨存。塔高九層,實心磚塔,通高約20米,密檐栱拱,通體磚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結構建築。整個渾源圓覺寺塔分為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 [2] 

渾源圓覺寺塔主要建築

塔基
渾源圓覺寺塔
渾源圓覺寺塔(2張)
塔座高約4米,是效仿木結構建築。塔座有上下兩道堂門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滿磚刻浮雕,總計浮雕三組。塔下置巨大雙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高達4米。下層須彌座由下至上為單混肚磚、基座磚、愛蓮磚、束腰,束腰每面內設轉角鬥拱。斗拱上承替木、挑檐枋。枋上精雕四層仰蓮台。蓮台以上為上層須彌座,座上置單混肚磚、牙腳磚、覆蓮磚、束腰,束腰一週用間柱分成16間。 [2-3] 
塔身
塔身 塔身
塔身除第一層外,其餘各層均無梯級可攀登。塔身第一層較高,正南面闢券門,內為塔心室。外壁東、西、北三面均作磚雕假券門;其餘四面各雕一假窗。第一層塔身上端出挑形制雄勁的磚雕斗拱,上承第一層塔檐。自第二層塔身向上,八層塔身均較低矮,出疊澀短檐。 [3-4] 
塔剎
塔剎 塔剎
塔定上端安裝蓮花式鐵剎,最下設束腰剎座,上為仰蓮,再上為覆缽、相輪、寶蓋、圓光、寶珠,最上立“翔鳳”一隻,當地百姓稱作“候風鳥”,可隨風旋轉。 [3]  [5] 

渾源圓覺寺塔文物遺存

渾源圓覺寺塔
渾源圓覺寺塔(2張)
渾源圓覺寺塔座基四周雕滿磚刻浮雕,總計浮雕三組,其中有舞樂人像40個,有的作長袖舞,有的作長繩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撐羯鼓吹羌笛,有的拍擊板,姿態各異。 [2]  [5] 

渾源圓覺寺塔文物價值

渾源圓覺寺塔對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別是北方民族的歌舞、樂器有一定的價值。 [2] 

渾源圓覺寺塔保護措施

渾源圓覺寺塔遺址碑 渾源圓覺寺塔遺址碑
2013年5月,渾源圓覺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渾源圓覺寺塔旅遊信息

渾源圓覺寺塔地理位置

渾源圓覺寺塔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圓覺寺中。 [2] 

渾源圓覺寺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渾源圓覺寺塔,路程約1.8千米,用時約6分鐘。
參考資料